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乌审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调查乌审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情况及跟踪研究常用抗线虫药物的驱虫效果,通过粪便虫卵定性和定量检查法及剖检法对乌审旗不同地区自然放牧绵羊群进行了蠕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并开展了驱虫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乌审旗地区绵羊蠕虫病流行比较严重,绵羊蠕虫总感染率达84.4%,其中线虫、绦虫和吸虫感染率分别为84.3%、23.8%和7.9%。感染优势虫种为捻转血矛线虫和细颈线虫,其感染率分别为84.3%和65.6%。而且,这些优势虫种已对目前广泛应用的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产生了高度耐药性,其给药后第7天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6.9%和1.7%,虫卵转阴率均为0。对左旋咪唑亦产生较强的耐药性,其给药后第7天的虫卵减少率为51.2%,虫卵转阴率约为30%。然而,不常用的碘硝酚注射液对捻转血矛线虫显示出强大的驱虫效果。因此,通过本实验掌握了乌审旗地区绵羊群中流行的主要线虫及其耐药情况,并筛选出对目前流行的优势虫种具有强大驱杀作用的药物,为后续制定合理的驱虫方案奠定了扎实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野生动物捻转血矛线虫进行分子鉴定并建立特异性PCR检测方法,基于ITS序列,对草食类野生动物粪便中毛圆线虫虫卵及幼虫DNA进行分子鉴定,并比较粪便和虫体样品的PCR扩增效果;基于ITS1序列建立了特异性PCR检测方法,并对20份临床粪样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2种草食动物(长颈鹿、弯角剑羚)粪便和虫体样品均扩增出ITS1和ITS2片段,且虫体DNA比虫卵DNA的扩增效果更好;经系统发育分析和BLAST比对,该毛圆线虫分离株属于毛圆科血矛属,与基因库中多株捻转血矛线虫ITS1和ITS2序列的相似性为98%~99%。结果表明,基于ITS1序列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幼虫鉴定法的符合率为95%,高于粪便虫卵检查法(70%),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来自宁夏、内蒙古4个地区的64条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β-微管蛋白同种型Ⅰ基因第200位密码子的多态性.结果显示,药物处理组捻转血矛线虫中,抗药性纯舍子为20%(2/10),杂合子为50%(5/10),敏感性纯合子为30%(3/10).其他3组来自于自然感染的田间样品(每组18条)中未发现有抗药性纯合子,杂合子分别为11%、28%和17%,其余为敏感性纯合子.在等位基因频率上,药物处理组抗药性等位基因为45%;而其他3组分别是6%、14%和8%,敏感性等位基因占绝大多数.药物处理组绵羊寄生虫群体与自然感染组绵羊寄生虫群体,无论是基因型频率还是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1份抗药性纯合子的测序结果表明,该线虫β-微管蛋白基因第200位密码子由TTC突变为TAC.  相似文献   

4.
消化道寄生圆线虫的成虫 在接种于培养基前,必须进行 无菌处理。活虫体的无菌处 理要求既能达到无菌又不会影响虫体的活力,这无疑给无菌处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试验旨在选择出适合于捻转血予线虫无菌处理的方法和程序,为捻转血矛线虫能够在无菌培养基中进行人工培养打下基础。同时观察了虫体在改良Ae培养基内的存活等情况。 (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RNA干扰对捻转血矛线虫Hc38基因转录的抑制作用,针对Hc38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dsRNA、3对siRNAs(siRNA1,siRNA2,siRNA3),采用浸泡方式分别将dsRNA、siRNAs导入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L3期幼虫体内,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Hc38基因在L3期幼虫中的相对含量以确定抑制效果。通过体外转录成功获得高浓度和高纯度的dsRNA,L3期幼虫经浸泡处理3d后,siRNAs组Hc38基因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4.93±1.75)%、(26.34±2.91)%和(15.86±2.54)%,dsRNA组为(32.27±1.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通过浸泡法导入的dsRNA和siRNAs均能有效抑制Hc38基因的转录,从而为捻转血矛线虫及其他寄生线虫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寄生虫跟其他生物一样,受到电离辐射后,可使虫体在宿主体内不能正常发育。Thzzer和Honeij(1916)首先研究了X射线照射对旋毛虫发育的影响。其后Schwartz(1921)证明x射线照射能抑制旋毛虫幼虫的发育。自Jarrett等(1957)报道应用x射线照射的胎生网尾线虫感染性幼虫和jarrett等(1959)报道经x射线照射的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幼虫给绵羊接种后都能引起抵抗力以后,采用x射线照射幼虫的方法来研究反刍动物胃肠道线虫的免疫的论文相继报道。本项研究的目的,是预期通过试验探索x射线照射对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幼虫的生存和在宿主体内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应用经x射线照射的捻转血矛线虫进行免疫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鞭式达丁屯氏菌对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幼虫(L3)和秀丽隐杆线虫的动态作用。将鞭式达丁屯氏菌接种在0.2g/L玉米粉培养基中,培养7d后,加入试验线虫,在虫体刚被捕捉时即开始记为0h,此后分别于第1、2、3、4、6、8、12、16、20、24、36和48小时取样观察。结果显示,该菌培养后可自发形成捕食结构;加虫30min后即有虫体被捕捉;捕捉后第4小时,菌丝侵入秀丽隐杆线虫导致死亡,而捻转血矛线虫L3被菌丝侵入致死亡则需要20~24h;捕捉后第24小时,整个秀丽隐杆线虫被菌丝侵占并完全消化;而捻转血矛线虫L3则需要36h被菌丝完全侵占,48h被完全消化。以上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杀虫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伊维菌素干混悬剂对绵羊寄生虫的驱杀效果与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1.5~2.0岁自然感染线虫和外寄生虫绵羊150只,分别按体重0.1、0.2、0.3mg/kg剂量口服伊维菌素干混悬剂,同时设口服伊维菌素片剂对照。结果显示,口服伊维菌素干混悬剂0.2、0.3 mg/kg组绵羊的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分别为93.3%和100%,减少率分别为99.2%和100%;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分别为90.0%和100%,减少率分别为94.5%和100%;平均驱虫率分别为98.4%和99.9%;绵羊颚虱、绵羊足颚虱全部被杀死,羊蜱蝇的转阴率分别为83.3%和87.5%。口服0.1 mg/kg组绵羊的线虫虫卵(幼虫)转阴率、减少率、驱虫率均次于0.2、0.3 mg/kg剂量组,对绵羊颚虱、羊蜱蝇的杀虫率较低。绵羊口服0.5 mg/kg伊维菌素干混悬剂未出现明显异常反应。表明伊维菌素干混悬剂与片剂有同等的驱虫效果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采集感染捻转血矛线虫等胃肠道线虫绵羊粪便培养、分离三期幼虫,加入嗜线虫真菌纯培养物中,72 h?4%的幼虫被真菌菌丝缠绕和捕获;将该真菌培养物与感染捻转血矛线虫等胃肠道线虫的绵羊粪便混合后共同培养10 d,粪便培养物中的三期幼虫减少82%.  相似文献   

10.
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和氯氰碘硫胺钠 (佳灵三特 )对绵羊寄生虫驱杀效果的报道很多。为了解这些药物防治牦牛寄生虫病的效果 ,青海省畜牧兽医总站于 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2年 5月在青海省刚察县进行了伊维菌素等药物控制牦牛胃肠道线虫春季高潮的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药物 伊维菌素 :商品名伊力佳 ,片剂 ,每片含伊维菌素 5mg ,批号 2 0 0 10 90 8。阿维菌素 :商品名阿力佳 ,片剂 ,每片含阿维菌素 5mg ,批号2 0 0 10 90 8。这 2种制剂为北京中农华威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氯氰碘硫胺钠 :商品名CA 佳灵三特 ,片剂 ,每片含有效成分 2 5…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天祝白牦牛MSTN基因第3外显子的遗传多态性及变异特征,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698头天祝白牦牛MSTN基因第3外显子的多态性,对群体内各等位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结果显示,天祝白牦牛MSTN基因第3外显子有AA、AB和BB 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92 6、0.106 0和0.001 4,由A和B 2个等位基因控制。序列分析表明,天祝白牦牛MSTN基因第3外显子在41bp处发生了A→G突变,但并未导致编码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统计结果表明,天祝白牦牛MSTN基因第3外显子呈低度多态。  相似文献   

12.
利用 2 1个微卫星座位统计了广西巴马小型猪品系内的等位基因组成 ,计算了各位点的基因纯合率和多态性信息含量 (PIC)及平均杂合度。结果 ,2 1个位点的平均基因纯合率为 5 5 .5 % ,平均PIC为 0 .3 5 0 1,平均杂合度为 0 .3 881。结果提示 ,广西巴马小型猪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已成为一个稳定的遗传群体 ,符合封闭群动物的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13.
宁夏羊胃肠道线虫对现行驱虫药的抗药性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粪便虫卵减少试验对宁夏地区所属灵武、贺兰、盐池、吴忠、中宁、中卫、永宁和银川市郊8个县(市)的12个绵羊场、6个山羊场进行了丙硫苯咪唑和阿维菌素抗药性的随机调查。结果表明:在用丙硫苯咪唑调查的10个绵羊场和6个山羊场中,虫卵减少率在95%以下和95%的置信域下限在90%以下的有山羊场2个、绵羊场2个,证明对丙硫苯咪唑有抗药性;1个绵羊场和1个山羊场的虫卵减少率是96.3%、95.9%,但95%置信域的下限在90%以下,具有抗药性可疑;山羊群中丙硫苯咪唑的抗药性为33.3%,绵羊群为20.0%。用同样的方法调查了1个山羊场和5个绵羊场(其中有4个羊场曾执行了丙硫苯咪唑的试验),查出1个山羊场和1个绵羊场对阿维菌素具有抗药性可疑,其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7.3%和95.5%,置信域下限在90%以下。揭示了宁夏地区羊消化道线虫对现行驱虫药的抗药状态,为今后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参考已发表的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ORF5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覆盖完整ORF5基因区段的引物,克隆了PRRSV NX/HY株的ORF5基因(登录号为EU600287),并进行了序列比较.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栽体pGEX-6P-1中,构建了融合表达质粒pGEX-6P-1-5并转化BL21,对表达蛋白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NX/HY分离株ORF5基因与PRRSV JX1、CH-la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2%和95.2%,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5%和92.5%;层析扫描分析显示,目的蛋白的含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GP5蛋白的表达为建立相应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粪便检查法、幼虫培养法和蠕虫学剖检法对黑龙江省松花江地区羊胃肠道线虫虫卵排出与成虫寄生的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年羊胃肠道线虫的虫卵排出量和成虫寄生量于5月出现一次明显的春季高潮,8月又出现一次较小的高峰,而一年的其他时期,虫卵排出量和成虫寄生量很低。羊胃肠道线虫的优势虫种是捻转血矛线虫、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羊仰口线虫、毛圆线虫和毛首线虫。羔羊粪便中最早检获虫卵的时间是6月下旬,一年内虫卵排出量只在7月下旬出现一次高峰。研究结果对控制黑龙江省羊消化道线虫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2013-2017年间广东省猪源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及多重耐药基因cfr的流行现状,采集生猪养殖场和交易市场猪鼻腔拭子分离葡萄球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PCR检测mecA和cfr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显示,在采集的4099份样品中分离到葡萄球菌1485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73株。猪源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泰妙菌素、克林霉素、沃尼妙林和氟苯尼考耐药严重,耐药率分别为91.0%、90.2%、87.7%、84.6%、84.6%及82.0%,对利福平和利奈唑胺相对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庆大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1485株葡萄球菌中,mecA和cfr的检出率分别为39.9%和12.3%。cfr阳性菌株常携带多种耐药基因,cfr基因的遗传背景也呈现多样化。结果表明,广东省猪源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严重,cfr的检出率高,应加强养殖业中抗菌药物的规范和合理使用,减缓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猪场环境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检测及其耐药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猪场环境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其耐药机理,随机选取从规模养猪场环境中分离的31株大肠杆菌,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其耐药性、PCR法检测其qnrA和aac(6’)-Ib基因存在状况,然后采用高温-SDS法对其中1株分离菌进行耐药质粒消除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的31株大肠杆菌对青霉素、四环素、洁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等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在所有试验菌株中未检出qnrA基因,而可检出aac(6’)-Ib基因的有8株;通过对含aac(6’)-Ib基因质粒的消除,分离菌株可获得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表明猪场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药物产生了广泛的耐药性,而含aac(6’)-Ib基因质粒可介导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动物间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对分离的23株鸡源、14株猪源和8株牛源大肠杆菌进行了耐药性测定,并对其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同种动物之间、猪源与牛源flor基因的相似性为100%,鸡源与猪源、牛源flor基因的相似性为99.8%。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flor基因(登录号AF231986)进行比对,鸡源flor基因在开放阅读框的第439,479,683位出现点突变,猪源、牛源flor基因在开放阅读框的第439,683,1100位出现点突变。由flor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应用PCR方法对采集自新疆沙湾地区某猪场的疑似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病料猪圆环病毒2型(PCV2)全基因组进行了扩增,确定了2份病料中的PCV2的分子特征,命名为XJ-SW1、XJ-SW2(Gen-Bank登录号:JN639856,JN639857)。经对阳性样品进行克隆、测定,并应用软件进行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2株病毒的基因组全长均为1 768nt;XJ-SW1株与我国山东DE株(GenBank登录号:HM142897)的同源性最高(为97.91%);XJ-SW2株与韩国G2284株(GenBank登录号:JF317587)的同源性最高(为97.51%)。PCV2全基因组序列的进化分析表明,2株病毒为PCV2e基因亚型;对2株病毒与5个不同基因亚型的15株病毒的ORF2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XJ-SW1、XJ-SW2在ORF2的氨基端与PCV2d同源性较高,在羧基端与PCV2e同源性较高。表明,在新疆沙湾猪场流行的PCV2毒株为PCV2e,该毒株的ORF2存在一定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