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资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从1949年至今,已历八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各界代表共662N,当时它代行中国的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选出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了国旗、国歌,选出了由180人组成的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于194…  相似文献   

2.
深入反腐败是实现宏伟蓝图的重要保证郑天翔我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75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已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纲领。这一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3.
全国人大,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简称,它不是一个会议的名称,而是一个机关的名称。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它由全国各地选出的代表组成(本次人代会代表2984名),代表我国56个民族近13亿人民的根本利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每年举行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4.
2003年肆虐中国的“非典”,让当时中国的两位行政高官——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和北京市市长孟学农丢了乌纱帽,中央政府以此为契机推出了行政问责制。此后,一批行政官员由于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或者由于在行使职权时的不当行为被免职或引咎辞职,中国政坛震惊了。对于中央政府的这一举动,全国人民欢呼雀跃,全世界也开始关注中国政府的“战胜于朝廷”,人们对于问责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1949年,苦难的中国迎来了春天。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三座大山,翻身得解放。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新中国政体。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没有立即普选产生人民代表大会,主要是当时普选的条件还不具备,因为军事行动还没有完全结束,土地改革还没有彻底实现,各界人民群众还没有充分组织起来。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建立了各种新型代议民主制的人民民主政权,积累了丰富的制度建设经验。可以说,没有这些探索和经验积累,就没有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其中,华北人民政府时期的人民代表会议直接成为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设计的蓝本。董必武对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做了高度的概括:这次大会“将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前奏和雏形”[1]。  相似文献   

7.
苏民生 《台声》2002,(4):10-10
“二·二八”起义是台湾同胞一次大规模反抗国民党暴政、争取民主自治权利的爱国民主运动。“二·二八”起义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惧凌侮、英勇不屈的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同当时全国各省风起云涌的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爱国民主运动遥相呼应,紧密相连,汇成了中国人民争取解放运动的洪流。这次起义作为全国人民反对国民党政府专制独裁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配合了全国人民的解放斗争。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台湾人民“二·二八”的行动是正义的,要求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二·二八”起义是台湾同胞一次大规模反抗国民党暴政、争取民主自治权利的爱国民主运动。“二·二八”起义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惧凌侮、英勇不屈的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同当时全国各省风起云涌的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爱国民主运动遥相呼应,紧密相连,汇成了中国人民争取解放运动的洪流。这次起义作为全国人民反对国民党政府专制独裁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配合了全国人民的解放斗争。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台湾人民“二·二八”的行动是正义的,要求是合理的。台湾人民在起义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十八大后,全国人民也看到,反腐败没有停留在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在行动,掀起了一个高潮,让人民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10.
孙洁 《民主与法制》2014,(26):24-27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今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迎来了成立60周年纪念日。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冶制度,也是党在国家政权组织中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的最好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1945年,在延安的窑洞里,民主人士黄炎培曾提出一个如何跳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问题。当时,毛泽东满怀信心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1211名全国人大代表走进中南海怀仁堂,共商国是。这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确立,开创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全国形势令人鼓舞。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在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的直接领导指挥下,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挺进大西南,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最后的打击。当时蒋介石企图挽回败局,部署了“川西决战”,妄图建立所谓的“陆上基地”,同中国人民解...  相似文献   

13.
代表着六万万人民伟大意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已在二十八日结束了会议的全部议程宣告胜利闭幕。在这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上,受全国六万万人民重托的一千二百多位代表,团结一致,集思广益,代表全国人民行使了国家的最高权力,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五个重要法律;一致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提案审查报告以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有法律、法令继续有效的决议;并一致选举了中国人民最敬爱的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及其他国家领导工作人员。这是六万万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表现,这是中国人民每一个人心头的热切愿望。我们山西全省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以无比的兴奋,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胜利成功欢欣鼓舞,热烈欢呼。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为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新型政治制度正式建立以来,厚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汲取人类政治文明精华,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确实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相似文献   

15.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乡镇“两校”吴玉坤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人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同样可以说,没有八亿农...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履行代表职务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7.
陈瑞爱 《中国人大》2014,(15):35-36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此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六十年来,伴随着共和国的风雨历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步伐坚实地走过了一甲子,其光辉历程值得全国人民齐声欢呼。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深深感受到人大制度确立60年来的优越性,感受到人大制度对社会、经济、法治、民生的推动,感受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自信,感受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喜悦和实实在在的好处。  相似文献   

18.
《辽宁人大》2008,(10):30-30
人大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此说法有误。一是“权力”的含义不清。“权力”有综合性的权力,有某一方面的权力,前者如政治权力、国家权力,后者如立法权力、司法权力、行政权力等。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的条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的,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则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到1952年,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也顺利实现。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决定领导人民向社会主义过渡。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了从现在起即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随后进行了多次论述。  相似文献   

20.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中国人民从此找到了能够实现自己民主权利的制度载体。1979年12月31日,云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常务委员会,标志着我省的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