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世纪老人、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将军于2001年10月14日在美国檀香山逝世,享年101岁。张学良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他和杨虎城将军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在1936年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为结束十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执意亲自送蒋介  相似文献   

2.
张学良以“少帅”闻名于海内外,尤其是他同 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更是震古烁 今。周恩来曾将张学良誉为“千古功臣”。但是,张学良的政治生涯太短暂了,他被蒋介石囚禁了半个多世纪,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遭到蒋的  相似文献   

3.
莫迎 《党史博采》2001,(12):20-22
少帅张学良年轻得志,叱咤风云,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传奇式人物。2001年10月14日,世纪老人、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将军因病在美国檀香山逝世,享年101岁。他和杨虎城将军在1936年发动的“西安事变”,为实现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江泽民主席在唁电中称其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张学良曾经四次到达金陵,与古城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最使张学良难以忘怀的是在南京受到军法会审,长期身陷囹圄,造成了千古奇  相似文献   

4.
原国民党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东北军的少帅张学良将军,在中国的现代史上是位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人物,他同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更是震古烁今,改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被周恩来誉为“千古功臣”。张少帅曾同中共领导人多有接触,但他同周恩来的友情更为绵长,使周总理对张学良的思念达4O年之久,曾三次为其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5.
张放 《党史博采》2004,(5):31-3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兵谏蒋介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面临如此重大的变故,国内局势没有发生大乱,除了周恩来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西安事变"的方针,进行积极调停,使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外,还有一个"兰州事变"在起作用.说起"兰州事变",不能不谈谈它的出色的导演者解方将军.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声威显赫、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在他多姿多彩的政治生涯中,最令世人津津乐道的就数"西安事变"了.这一事变,后被著名史学家唐德刚盛誉为"张学良政治生涯中最后一记扭转中国历史、改变世界历史的‘杀手锏'".在"西安事变'前,张学良与周恩来有幸相识并相见恨晚,彼此欣赏.  相似文献   

7.
杰出的爱国将军杨虎城,因与张学良联手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抗日而被周恩来同志誉为"千古功臣".他毕生与中国共产党坦诚相交,堪称为中共的真挚朋友.在杨虎城37年的军事、政治生涯中,始终有一批共产党员在他的左右,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曾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南汉宸就是其中之一.在两人的长期交往过程中,每逢危难之际,杨虎城总是挺身而出,竭力保护南汉宸.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成为杨虎城将军与共产党友好合作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亲赴西安协助张学良和平解决事变,周恩来在张学良的脑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甚至成为张学良在以后长达半世纪秘密幽禁生活中心中一盏不灭的希望之灯。在周恩来作古以后,从没有与张学良谋面的周恩来夫人邓颖超女士,也与幽居在台湾的张学良将军有过书函交往。从中不难看出这三位已经逝世伟人之间珍贵的革命友情。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代公关大师。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公关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公关艺术。1936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虽然事变的发动者、组织者是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起决定性作用的也是张学良将军。但是,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在西安期间,上下沟通,理顺了各方面的关系,功不可没。他的精湛的公关艺术,是“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漫忆孙铭九     
“西安事变”是20世纪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通力合作,派人潜往骊山,于1936年12月12日凌晨抓住了蒋介石,等于是抓住了政治主齿轮的把柄,强令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西安古城拐弯。由此,张、杨二位将军也成为世所公认的民族英雄。 实施扣蒋方案、具体抓蒋介石者是谁呢?事过60年后,社会上出现了好几个自称是亲自抓蒋的人物。杨虎城不在了,张学良远在美国,年事已高。中国的自称捉蒋者各执一说,言之凿凿,还真在舆论界搅和了一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