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郑连根 《各界》2008,(10):29
义和团运动刚刚兴起的时候,清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态度暧昧,听任地方官员自行处置.这样,官员中就分成了两派,一派看到"拳民不足恃",主张剿灭.一派则看到"拳民"的排外情绪可为朝廷所用,主张利用义和团来对抗外国列强.……  相似文献   

2.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喝咖啡是一件轻松愉快的好事情. 把生活中的"喝咖啡",用在政治上,始于何时,无法考证.据说,香港廉政公署在反腐败调查中,往往把公务员和有关官员请来喝咖啡,试图在宽松的氛围中核对有关事实,搞清相关问题,于是"喝咖啡"成了廉政谈话的一种代名词.  相似文献   

3.
在十三大精神的感召下,我们确实看到了,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批批中国人,首先是共产党人,已经并正在警醒起来,以不断改革、开放的姿态,为中国的振兴而拼搏.在这样的形势下,处于开放前沿地带的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上海怎么办?"先天下之'放'而'放'",率先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这应该是上海的正确选择.鉴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所以这一期本刊评论员《先天下之'放'而'放'》一文首先对上海的开放问题"放"了几句.当然,上海如何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研究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马晓星 《理论导刊》2020,(1):102-107
"循吏"与"清流"的历史之辩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独特现象,也是我国传统政治理性的一种表现形态。这一问题表面上是两种不同官员形象的对比,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政治理性内在张力的外显,是两种不同政治理性观念的博弈。其发生逻辑在于政治理性自身的价值性,在于价值评价的差异性。它的实质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野,其中"循吏"是工具理性的表征,"清流"是对价值理性的彰显。新时代"循吏"与"清流"历史之辩的本质启示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需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融合,执政党要实现执政能力与执政道德的统一。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廉政为先、勤政为本、善治为要,进而实现执政自觉。  相似文献   

5.
正为官之德是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古人一直很注重官德问题,并有许多精彩论断。从"为政九德"到"十思",从《待漏院记》到《阅江楼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针对官德的评说早已自成体系,而这个体系又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狱。"正因如此,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往往会抓住任何机会提醒皇帝和各级官员修"官德",督促他们经常保持"正念"。今天,重  相似文献   

6.
在1989年北京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中,曾经有人攻击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超前了历史发展规律", "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主张早日"敲响公有制的'丧钟'", "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等等.其实,他们的历史知识等于"零".因为,"超前"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固有的一种历史现象.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按照生产方式,即特殊的生产资料与特殊的劳动力的结合关系,决定一个社会经济构成的全部性质的观点,考察古代奴隶制的社会形态,有希腊式的、罗马式的、日耳曼式的、亚细亚式的多种类型.在这些"文明  相似文献   

7.
壹·侨讯     
《侨园》2013,(5):3-3
<正>美华裔高票当选就职受阻引关注参政须步步为营美国圣盖博市华裔候选人廖钦和在本次地方换届选举中获第二高票当选市议员,但在3月26目的宣誓就职却因一名民众对其参选登记地址的合法性提出质疑而被暂停,迄今未能宣誓就职,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华人社区强烈关注。虽然这在不少资深参政前辈的眼中是"小肚鸡肠",但华人参政的挑战,实实在在再多一层。美国华裔民选官员协会会长沈时康表示,该协会已发表声明,要求市政府应当尊重选民意愿,让廖钦和立刻上任。不过他同时表示,这件事也给备华裔民选官员敲响了警钟,做事要注意细节,以免被人抓了"小辫子"。他坦承廖钦和在此事上有疏忽,这是一个应当引以为戒的教训。不过沈时康并不认为这是主流社会对华裔民选官员的"打压",也不认为这是新旧势力的交锋。他表示,有竞争才能有进步,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会出来,这次  相似文献   

8.
新快 《侨园》2009,(2):41
由于经济不景气,英国今年夏季毕业的大学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英国政府官员近日披露,政府计划推行一项"国家实习计划",帮助未能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到企业或其他机构实习三个月,培养职业技能,帮助他们最终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9.
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是全世界球迷的一场视觉盛宴,这个火热的六月也因足球而更精彩. 足球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源远流长,现代足球起源地是在英国,但是中国古代足球出现得比欧洲更早,历史更悠久.中国古代足球称为"蹴鞠","蹴"是踢的意思,"鞠"就是古代的足球."蹴鞠"一词在<战国策>、<史记>、<西京杂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10.
周庆行和吴新中的"新一轮'官员下海'析"一文指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官员下海愈演愈烈,掀起了新一轮的下海浪潮。我国政府官员的频频下海对我国的政府、社会都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从行政伦理的角度探求我国政府官员的下海动因、加强政府官员的行政道德建设,对于抑制我国政坛精英的流失、防止隐性腐败的发生也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自2003年非典时期开始,我国行政问责事件接连不断,各地纷纷出台问责办法,使官员问责制从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开始,逐步走向制度化.从近年来实施情况看,问责制确实达到了推进责任政府建没、促使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忠实履行职责的目的.但人们在肯定果断问责的同时,对这些官员被问责后涉及"复出"的程序也比较关心.  相似文献   

12.
频繁地接待"参观学习",使得苏南一些地方干部"实在吃不消"。据报道,常熟市环保局的一位官员坦言:自去年全国生态示范区工作现场会在苏州召开后,全国各地来常熟参观学习"循环经济"的人员应接不暇。仅今年3月份一个月就接待了20多批。据接待人员说,凡各地来参观者,大都虚心好学,一般也没有游山玩水或娱乐消遣的要求。但迎来送往的繁杂事务,既大大增加了当地政府  相似文献   

13.
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奏鸣曲"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仕场经济"便是其中之一。"仕场经济"与市场经济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性质迥异。一方面,"仕场经济"常常表现为"官场经济",由官员的意志决定一切,什么事都由"官"说了算。一些政府机构热衷于大权独揽,该管的也管,  相似文献   

14.
继2003年"问责风暴"之后,随着重大突发事件接踵而至,在中国掀起新一轮"问责风暴".虽然迈出了问责制度化的重要一步,但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仍需要进行深层次思考.其普遍存在四种现实困境:重"自上而下",轻"自下而上";重"火线问责",轻制度问责;重问责行动、结果,轻问责理念、过程;重"轻"责任,轻"重"责任.解决其现实困境,对其进行制度设计,理念先行是前提,绩效问责是突破口,"问题官员"复出机制是重要环节,统一立法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每当那些曾经"风光"一时的官员因堕落成为腐败分子而受到应有惩罚之后,他们往往对"如今的下场"后悔不已,甚至"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表示忏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为时晚矣。无疑,走入歧途,知道后悔,总比冥顽不化好一些。  相似文献   

16.
从"知止"看廉政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仲航 《理论探索》2007,(6):130-13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讨论官员个人的行止与荣辱是个核心问题,其中,"知止"是对封建士人的一项基本道德要求.在当代,政府官员个人行为的价值判断以及如何形成和维护正确的价值判断,依然是廉政建设的主题之一.我们可以从"知止"这一传统行政伦理概念分析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它所强调的责任意识和荣辱观念,它所追求的道德素质与精神境界,它所担当的制度反腐的责任,它所体现的公权力本质属性的要求等,都对促进政府廉政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在高压反腐下,一些官员出现了畏难情绪,怕做错事被追责,只想当一个"太平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啧有怨言,消极懈怠,不愿担责。要革除这股官场陋习,让官员勇于干事创业,必须两手抓,一手要"硬",严治庸官,严惩为官不为,打消一些"愚且鲁"官员当"太平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念头;一手要"软",激励官员  相似文献   

18.
在对古代治吏体制进行批判与借鉴的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古今政治形态、社会文化所发生的巨大嬗变,正是基于这些社会背景的更迭才促使我们在官员政治伦理培养和廉政监督模式、官员选任机制上面临着与古代不同的理念重塑和机制重构。立足古今治吏背景的不同,只有将古代治吏经验注入新的价值,在现代民主法治的框架内对其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实现官员政治伦理与责任形式的重塑,廉政监督理念与模式的重塑,官员选任理念与模式的重塑,从而实现"传统的现代性转化",才会为当下中国重塑官员廉治方式提供有益资源。  相似文献   

19.
自从有了国家以后,好的政府便成为人们所期望的理想的政治管理模式,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例外.我国古代称之的"善政"、"仁政",当代西方国家治理所倡导的"Good government",都是好的政府的意思.好的政府的建立必须严格遵循主权在民、权力分立并制衡以及法治的原则;同时,好的政府应树立民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公开政府、廉洁政府和效益政府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在行政学120多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同学派的争鸣,仅仅是在不同时期管理主题变动下研究潮流的变迁,这种变迁可以凝练成一个以政治-行政两分的"威尔逊-韦伯"范式为轴心、以时间、历史事件和学科厚度为坐标系的"呼吁行政"与"改造行政学"交织演进的双螺旋模型.在螺旋演进中,形成了研究潮流A、B、C、D、E、F.在未来的20年,我们将面对潮流G的冲击.鉴于第一、二次明诺布鲁克会议推动、预示了潮流E、F的到来,我们在统计分析第三次明诺布鲁克会议资料的基础上预测了研究潮流G将会是"治理"+"呼吁"+"改造"≈"治理的绩效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