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明 《长白学刊》2011,(2):145-149
在西部大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正经历着一个急剧变迁的过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新农村和谐文化,必须准确把握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具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观照其现实诉求,才能顺利实现民族乡村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新概念,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西部民族地区的美丽乡村,对促进少数民族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与实现各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做好西部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工作,不仅需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狠抓"特色",切实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同时,还需要大力发展乡村绿色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加强生态评估,建立生态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黔府函[2017]59号贵安新区管委会:《关于审定〈贵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请示》(黔贵安管呈[2017]8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贵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二、《规划》实施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特别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及贵安新区工  相似文献   

4.
《贵州政报》2014,(6):75-77
正贵安新区管委会、贵阳市人民政府、安顺市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为加强贵安新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提高贵安新区城乡规划建设水平,经省政府同意,决定成立贵安新区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规委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公民导刊》2011,(1):257
奉节县西部新区位于县城西部,是市政府批准的县城规划区,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按照"现代宜居城市"和"未来奉节城市中心"定位,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建设集生态、旅游、休闲、居住为一体的新城区。该新区建设总投资约90亿元,分三步建设,到2011年,初步形成城市主体骨架;到2016年,形成西部新区  相似文献   

6.
<正>科学规划目标明确2009年,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五个重庆"、建设宜居工程,万州区按照重庆市委总体部署,编制了《万州区宜居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及15个专项规划,出台了《关于建设宜居工程的决定》,明确宜居工程建设"111123"工作思路。即一大宗旨:城市建设上档次,人民群众得实惠;一个提前:提前一年完成宜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到2011年,成为全市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到2016年,成为西部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一大特色目标:打造长江沿线一流滨水宜居城市;一条建设主线:以提升居住品质、优化公共空间、完善服务设施为主线;两大重点:以滨水区和江南新区建设为重点;三大统筹:旧城与新区统筹,城市与乡村统筹,建设与管理统筹。  相似文献   

7.
《贵州政报》2014,(11):8-12,56
黔府发[2014]27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贵安新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新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全国重点开发区之一,地处黔中经济区核心地带。创新贵安新区管理体制,推动贵安新区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探索欠发达地区后发赶超途径、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开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创新贵安新区管理体制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8.
正要进一步落实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优秀乡村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释放出持久的生命力,更好地推动首都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乡村文化保护体系。建立农林、文化、文物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研究部署优秀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相关事宜,梳理好乡村文化在保护、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性规划,构建以农民为主体、政府  相似文献   

9.
正黔府函[2013]257号贵安新区管理委员会:你区《关于请求批复贵安新区直管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请示》(黔贵安管呈[2013]77号)及附件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贵安新区直管区范围内花溪区党武镇、湖潮乡,清镇市红枫湖镇,平坝县马场镇、高峰镇等五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二、你区要按上报的规划修改方案在本辖区内调剂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保证不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  相似文献   

10.
贵安新区以新能源汽车作为突破口进行高端化切入,初步构建覆盖全域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新模式,全力打造"大数据+绿色出行"新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西部大开发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地方经济与文化并重的生态化建设已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研究的重点。本文就西部民族地区地方文献的特点、西部民族地区开展地方文献数字化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障碍进行了讨论,以"贵州省省情(地方志)全文数据库"建设实践为例,阐述了地方志全文数据库的建设、主要特色、使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实现民族地方文献数字化提出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黔府函[2015]241号贵安新区管委会:你区《关于恳请审批〈贵安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3—2020年)〉的请示》(黔贵安管呈[2015]61号)及附件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贵安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3—2020年)》。二、你区要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合理配置城镇工矿用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注重生态环  相似文献   

13.
李晓明 《传承》2011,(31):52-53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都必须通过文化的相对稳定的代际传承与变动不居的创新这两种基本形式来实现。传承与创新的辩证运动构成文化发展的基本表现形态。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其传承力与创新力上。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正面临着传承难、创新更难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4.
西部民族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西部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并实现其产业化是西部文化建设、西部大开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地位和作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西部文化建设、西部大开发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制定正确的战略和规划,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不断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民族文化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有力推动西部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5.
正黔府办函[2017]127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关于印发贵州省贵安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银发[2017]156号)精神,为扎实推进贵安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和全省绿色  相似文献   

16.
李亚玲  汪戎 《思想战线》2006,32(6):123-130
缩小东西部差距的一个两难处境是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必须走文化可承继性的内源性经济发展道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进行整合,增强当地人民的主体意识。为此,中央对西部的投资应该注重对社会文化软环境的建设,以形成西部地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7.
地方     
《创造》2012,(9):8-8
兰州新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 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之后,我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花落兰州。前不久,国务院批复甘肃省《关于设立兰州新区的请示》,同意设立兰州新区。文件指出,建设兰州新区,对探索西北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和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新模式,增强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向西开放,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侗族大歌自从被专业音乐人士发现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了它在世界民族民间音乐领域中那不平凡的影响和地位。伴随着侗族大歌从乡村走向城市,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光辉历程,它的存在与发展不断受到来自外界不同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使其难以逃避文化变迁的宿命。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从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出发,去感思它的未来和变化。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理论涵盖村风文明、环境治理、经济发展,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固本之策。西部地区历来是我国具有独特历史发展脉络的民族聚居区,西部地区的乡村发展既与全国乡村振兴发展存在"共性",也具有自身发展的"个性"。研究好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的"共性+个性",对推进我国乡村振兴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海外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是云南世纪之交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待民族文化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我们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只有正确认识民族和文化的含义,弄清现存民族和民族文化的实际情况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且尽可能保持民族文化的原生环境.处理好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协调互动关系,才能对优秀传统文化实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为民族文化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