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使东北军被迫离开家园,流亡关内,成为其“围剿”红军的工具。蒋介石的险恶用心在于既消灭红军,又削弱东北军。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决定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根据国际国内的形势和东北军所处的地位,中央认为,张学良集国难家仇于一身,只要我们把工作做到家,争取他和他所领导的东北军参加抗日救国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陈启慧 《世纪桥》2011,(12):48-51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悍然侵占我国东北,在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下,东北的大好河山迅速沦于敌手。在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主张坚决抗日,反对蒋介石的卖国政策,号召全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不甘当亡国奴的大批东北流亡民众先后涌人关内,仅东北流亡学生即达三、四万之众。从此,形成了以东北军为骨干的,流亡关内各阶层、各团体及广大军人眷属在内的一个庞杂的东北流亡集团。其中,许多知名的爱国知识分子及著名的爱国人士,利用他们与张学良及东北军的密切关系,促使张学良和东北军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1935年底至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为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不懈努力,实现了"内战吟成抗日诗"的伟大转变。争取东北军和西北军掉转枪口对准日本侵略者东北军对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丢失东北有刻骨铭心之痛,对在西北执行蒋介石"围剿"红军的命令持消极态度。  相似文献   

5.
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剿共"政策,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亲临西安坐镇,督促东北军和西北军将领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然而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早已对蒋介石的"剿共"政策十分不满,他们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下,曾数次到蒋介石的住处苦口劝谏,希望蒋介石能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是二人的建议不但没有得到  相似文献   

6.
不抵抗主义是九一八事变前后南京国民党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采取的投降卖国政策。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侵犯中国东北的野心日益明显,先后制造了一系列挑衅事件,国民党政府不仅不作应变的准备,反而严令中国军队不准抵抗。1931年8月,蒋介石给张学良发来密电称“: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9月11日,蒋介石约张学良在石家庄会晤,再三叮嘱张学良:严令东北全军,凡遇到日军进攻,一律不准抵抗,如果我们先回击了,事情就不好办了。事实上,对待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张学良思想上十分矛盾,国难家仇系一身,坚…  相似文献   

7.
东北爱国民主人士王化一是张学良的亲信和幕僚,九一八事变前致力于东北教育事业。九一八事变后,包括东北学生在内的东北军民大批流亡入关,青年学生的教育问题亟待解决。在王化一的建议下,张学良同意组建东北中学,并将其重任交付王化一。王化一亲任校长,对东北学生实施抗日救亡教育和军事化管理,东北中学成为一支特殊的学生军。他在东北流亡岁月中艰难地维持着这所学校,付诸了大量心血,其抗日救亡思想和教育初衷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距离中国东北军第七旅驻地沈阳北大营附近的铁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向北大营和沈阳城发起攻击。由于受制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东北军拱手让出了北大营、沈阳城乃至全东北。  相似文献   

9.
郭红婴 《新长征》2011,(4):60-61
一、"九一八"事变后吉林抗日救国运动的兴起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军占领沈阳之后,继续扩大对东北各地的侵略,至10月下旬,吉林省大部分地区沦陷。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蒋介石开始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把军队撤到大西南,避敌观战。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宜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匆匆抢夺人民的胜利果实。当时的东北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了蒋介石争夺的重要目标。他凭借所谓合法政府的地位,有《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作护身符,加之又有美帝国主义的全力相助,妄图用军事、行政双重  相似文献   

11.
王德新 《世纪桥》2012,(16):18-20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我国东北的侵略战争。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消极不抵抗政策,拱手将126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送给了日本侵略者,使资源丰富的东北沦为殖民地,成为日本侵略全中国的大后方。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民族解放的重任,领导东北人民和抗日联军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中与日寇浴血战斗了十四年。  相似文献   

12.
王志民  高顺福 《世纪桥》2010,(10):25-26
<正>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进驻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突然炮击东北军的沈阳北大营,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数月后,日本侵略军向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全面进攻。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纵容下,日军迅速占领了铁路沿线的许多重镇和战略要  相似文献   

13.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距离中国东北军第七旅驻地沈阳北大营附近的铁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向北大营和沈阳城发起攻击。由于受制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东北军拱手让出了北大营、沈阳城乃至全东北。在中华民族面临危机的关键时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4.
崔莹  刘宏 《党史纵横》2001,(1):15-17
事实上,蒋介石指使国民党军队大举"围剿"红军的过程正是国难当头并日益深重的时期.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沈阳,继而占领全东北.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都在大声疾呼抗日救国,然而,蒋介石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坐视日本侵略,而把主要兵力投入"围剿"红军的战事.  相似文献   

15.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国民党左派人物邓演达愤而流亡欧洲.并与宋庆龄等人在莫斯科发表宣言。强调继续与新旧军阀势力作斗争,实现孙中山的遗志。1930年5月,邓演达回到上海进行秘密活动.筹备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由于邓演达与蒋介石的玫见大为不同.1931年下半年,蒋介石重金收买陈敬斋,秘密逮捕和杀害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民主党前身)总负责人邓演达。  相似文献   

16.
力平 《共产党人》2006,(5):47-48
1936年5月,蒋介石严令东北军向北推进,消灭红军。中共中央与东北军虽已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但是尚未公开.东北军不得不接受蒋介石的命令。中共中央为了避免内战,6月14日决定让出中共中央驻地瓦窑堡给东北军,中央机关向保安转移。  相似文献   

17.
易帜后蒋张在东北地方政权上的合作与争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易帜后到九一八事变前,蒋介石南京政府对东北地方政权的机构、体制、人事等方面谋求染指和控制。张学良东北集团一方面适应南京政府的“统一”政策,对东北政权进行了某些改革;另一方面,将政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对南京的渗透、控制予以防范和抵制,并伺机加以扩展。二者在政权关系上总体是合作,也不乏明争暗斗。从本质上说是统治阶级内部中央集团和地方集团在利益、权力上的分配与争夺。  相似文献   

18.
冯晓蔚 《党史纵览》2006,(11):14-18
一 1931年的秋天,皇姑屯车站的硝烟还未散尽,九一八事变的枪声突然又在沈阳的街头大作.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践踏着东北的大好河山.由于蒋介石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命令东北军"绝对不得抵抗",并下令撤至山海关内,于是,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全部沦陷.  相似文献   

19.
梁宗仁 《奋斗》2008,(9):62-63
1931年9月18日,日军炮袭沈阳中国驻军北大营,拉开了侵略中国的序幕。然而,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却采取“先安内后攘外”的不抵抗政策,南京命令东北军司令张学良撤退关内。那么,关东抗日谁先打响了第一枪?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沈阳城内十几万东北军在蒋介石“遇有日军寻衅,务必慎重,避免冲突”“,缴械则任其缴械,入侵营房即听其侵入”的命令下,纷纷退出沈阳,致使日军不费吹灰之力,长驱直入,占领沈阳。紧接着,9月19日,日军又攻占了营口、海城、辽阳、鞍山、铁岭、本溪、抚顺等地。12月29日,日军“循当年'甲午战争'路线”,由营口渡过大辽河攻陷田庄台,继而攻占了盘山县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激起了东北民众和部分东北军将士的强烈反对,各地群众纷纷组织起来武装抗日。在盘山,这个具有爱国抗日传统的地方,当时以张海天(外号“老北风”,盘山沙岭九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