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社会保险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柱性制度。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社会保险的方针、政策,国务院制定了《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  相似文献   

2.
罗蔚 《公民导刊》2008,(1):33-33
人大代表“约见”基层官员成功的很少,其原因在于《代表法》规定了人大代表可以约见官员的权力.但并没有相应的措施保障。2007年,重庆《忠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暂行办法》的出台,完善并细化了制度设计,使“约见”具有了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颜良成 《辽宁人大》2008,(10):40-41
有资料统计,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总人数在1.5亿以上,8070的农村家庭有人在外面打工。然而,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却严重滞后于农民工的大幅度增长和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为了解决这一民生大事,199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9年,国务院又发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并在全国普遍推行。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迫切指望有一份维持基本养老的保障,但又不愿意参加社保。这种悖论原因何在?农工党无锡市委会最近就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调研,认为要提高农民工的参保积极性,就要解决好农民工参保中的“三难”。目前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政府也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至今没有良策。部分城市,如上海对外来民工实行了综合保险,将养老、医疗、工伤等集中保险,但征缴比例仅为25%;而广州则实行了与城镇职工同样的社会保险。即使如此,农民工参保积极性依然不高。这是因为政策上规定,一旦民工离开该城市到另一城市打工或回家乡,其…  相似文献   

5.
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性疾病的劳动者及亲属提供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我国的《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1月1日施行以来,已历时7年,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2010年底,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条例》作了哪些调整和变化?对企业责任和经济负担有哪些变化?对工伤保险的实际工作提出了哪些新的更高的要求?1月7日,福建省人社厅工伤保险处负责人曹岁明应邀就上述一些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解答。  相似文献   

6.
今年两会期间,广东省政协委员汤镇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深受“信骚扰”和“信诈骗”之苦。他说:“虽然我没有受短信的骗,但我周围有不少朋友受骗。”因此他提出《手机实名制可治“信骚扰”》的提案。工业和信息化部已会同公安部、国务院新闻办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手机买名登记制度的法律规范,正等待国务院审批。(6月4日《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7.
《论语》中反映出的社会伦理变革有:等级制度被打破,人们突破了生活中的诸多条条框框;伦理观念由“务虚”转向“务实”。人们开始重“功绩”,轻“祖荫”,礼仪形式由“繁”化“简“,人们的观念由维护“礼仪”转向维护个人利益等。  相似文献   

8.
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之相关规定,因用人单位欠缴养老、工伤、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费发生的纠纷,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可依法提起诉讼。笔者认为,上述规定还应斟酌。我国对社会保险费实行强制征缴制度。《劳动法》第72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第100条规定:”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可以加收滞纳金。”  相似文献   

9.
豫政办〔1999〕20号(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六日)为贯彻国务院今年发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以下简称“两个条例”),做好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金征缴工作,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全面落实扩大社会保险...  相似文献   

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为贯彻《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落实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金征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任务,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全面落实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和加强基金征缴工作的目标任务当前贯彻两个条例,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金征缴工作的目标任务是:4月份基本完成对新参保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工作,5月份全面实行缴费申报制度并实现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险法》的出台,实现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法律化。基于法律的国家强制力和巨大的权威性,可以使工伤保险制度得以持续有效的推行,工伤保险争议依法得到解决,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得到有效保障。《社会保险法》强化了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措施,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相似文献   

12.
赵殿国 《政策》2002,(9):20-22
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政策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七五”计划提出:“抓紧研究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并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试点,逐步实行。”  相似文献   

13.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以下简称《低保条例》)已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保障领域中的一件大事。城市低保制度的法律支持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运用法律、行政法规、条例等来界定、明确、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一、.《宪法》为建立城市低保制度提供了根本的法律支持 《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据此《低保条例》第2条规…  相似文献   

14.
《世纪行》2015,(5)
<正>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推行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农民工子女随迁均等就学等,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人社部等国家部委也配套出台了《部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化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性变革——评《自然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价值”是一个新概念。中外所有辞书,包括《中国大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都分别有“自然”和“价值”两个词,但没有“自然价值”这个词。在人对自然进攻屡屡取得胜利的情况下,人们逐渐形成这样的观念:一是地球上有无限的自然资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自然资源没有价值,人对它的使用是大自然的恩赐,总是无须付出代价;三是自然资源无主,可以谁采谁有。这些历史过程反映在人们的思想中,形成20世纪占统治的观点———“只有人有价值,自然没有价值”的观点,发展了一种自然没有价值的科学和哲学,并在这种观点指导下,发展了人类…  相似文献   

16.
最近,关于农民工即参加新农合又参加职工生育社会保险时待遇支付的争议经常发生,对正确理解社会保险观念和应该足额支付农民工生育待遇影响很大,现特发表一点个人看法。职工生育保险中的生育医疗费用支付,我们至今尚未看到或者听说过有上限限制支付的情形。没有支付上限限制,这是作为国家列入宪法、《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的五大社会保险之一的职工生育社会保险的性质确定的。  相似文献   

17.
2012年34期《民主与法制》载《“房叔”,义揭了官员财产公开的伤疤》,读后发人深省。“房叔事件”再次凸显了推进领导干部家庭财产申报公示的必要性。民主政治,选举第一,没有普遍平等的选举,民主政治就是空话;确保干部清正廉洁,财产申报第一,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缺位,反腐倡廉底气则不足。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被称作“阳光法案”和“终端反腐”,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完备的制度。实践证明,财产公示对防腐虽然不是“万能药”,但的确是一剂“良药”。此项制度不可能完全遏制腐败,但可以避免大面积的腐败一再发生。  相似文献   

18.
苏枫 《小康》2010,(6):8-8
首先不能否认《信访条例》在进一步畅通和拓宽信访渠道,确保民情、民意、民智顺畅上达,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主旨还是在于“束民”而不“约官”,虽然把保障信访人的权利作为重要的原则确定了下来,但同时又为各级政府打击迫害信访人预设了各种理由和借口,信访制度中的压力体制仍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9.
马玉珍 《求索》2013,(6):73-75
《左传》由于述录了中国春秋时代的历史,自问世以来人们就围绕着其“传《春秋》”与“不传《春秋》”展开讨论,对《左传》的传播和研究也就围绕着是“野书”还是解经的经书展开:在争论与申述中不断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拓宽了学术研究的领域,也使《左传》的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最终使这部反映春秋时期多方面生活的经典历史散文,在中国史学界和文学界奠定了双重身份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王强 《求索》2008,(11):118-120
《黄帝四经》提出“道生法”的命题,暗含着老子的宇宙本体论向宇宙生成论的转向,它继承了老子的“道”论,吸收了古代的阴阳学说和气论。“道生法”的命题包含了“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在理论形态上集中体现为对“阴”与“阳”的反思。老子的宇宙论虽然是为了建立人生行为、态度的模范所构造,但他所说的“道”、“无”、“天”、“有”等观念,主要还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性格。而《黄帝四经》宇宙论的意义渐向下落,向外展开,“阴阳”成为宇宙万物化生的根本动力,由动力又逐步转化为宇宙生成的法则,以此来完成了“道生法”的宇宙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