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大学生自杀原因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碧云 《学理论》2010,(19):121-122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人认知存在偏差、学校教育呈现异化、不能正确面对多元化价值观和就业压力下家庭教育的严重缺陷四个方面。面对大学生自杀事件不断增多的情况,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同时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系统。  相似文献   

2.
夏高发 《学理论》2014,(20):68-69
求生而死的死亡从目的上看尽管与其他自杀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实际上与我们通常理解和判定的自杀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如果我们不把这类死亡归诸自杀类型下,就很难对其进行恰当的分类。因此,在灾难情景中行为者以求生为目的而采取的导致行为者自身死亡结果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自杀,一种另类的自杀。  相似文献   

3.
拯救     
作家们在他们的创作中都反复出现死亡的主题。作家的死亡意识和其独特的表现手法,都或多或少地暗示了作者的自杀之路。从行为心理学为切入点分析自杀作家的精神病症在作品上的体现,以此呼吁更多的读者关注作家,拯救即将走向死亡的文坛巨匠。  相似文献   

4.
张宇  梁志伟  龙东 《学理论》2013,(11):87-88
大学生自杀现象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十分严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大学生自杀对各方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对于大学生自杀,有人认为这是寻求解脱的勇者之为,有人认为这是逃避现实的懦夫行径。萨特认为人的自由是在处境中的自由,人必须为自己的自由选择承担责任,所以大学生自杀是逃避自由的自欺行为、不负责任的懦夫行径,故而大学生应树立选择意识、责任意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挑战困境,扫除障碍,尊重生命,提升生命意义,创造生命价值,用一颗从容的心应对不如意之事。  相似文献   

5.
赵晓峰  钟琴 《青年研究》2012,(1):83-93,96
权利二重性是理解30年来农民自杀率变迁逻辑及其区域差异现象的重要理论视角。其中,权利启蒙论认为,分田到户以来,市场改变了资源的代际分配结构,农民的权利意识不断被启蒙,农民的行为逻辑逐渐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从而引发了农民家庭权力结构和家庭伦理秩序的适应性调整,使农民自杀现象在社会转型期得以凸显。权利规约论认为,农民的权利表达一旦失去有效的规约机制,就有可能在农村社会形成不利于老年人的自杀秩序;而如果能够得到村庄内部结构性力量的有效规约,农民代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就会在新的水平上达成均势状态,农民的自杀率随之就会出现明显的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社会整合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生活安居乐业,但在该环境下,仍有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出现。其中,自杀现象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大学生已成为自杀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学大师涂尔干曾对自杀现象研究,写成《自杀论》一书,该书将自杀行为与社会事实相结合,提出三种自杀类型: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或反常型自杀三种。将大学生自杀现象与涂尔干的《自杀论》相结合,探讨大学生自杀行为的类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集中讨论两大问题:其一涉及到法国社会学大师埃米尔·迪尔凯姆的自杀学说。笔者认为,迪尔凯姆的自杀学说在论及性别问题时带有浓厚的男权主义偏见,他的分析偏移了他所大力提倡的社会事实研究法;其二民国时期京沪两地的青年女性自杀格局。根据笔者的分析,京沪女性的自杀问题在当时非常严重,两性自杀死亡率相近;两地不同年龄段的女性的自杀已遂和未遂事件中女青年所占的比例最高;诱因多是家庭矛盾或情感纠纷。本文意在厘清古典社会学自杀理论的局限,也在将中国近现代的自杀问题纳入到社会性别分析框架中探讨。  相似文献   

8.
赵雪莹 《学理论》2009,(15):117-118
我国保险法把自杀列为除外责任,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探讨自杀条款在保险合同中存在的意义,证明该条款对于平衡保险方和受益方的利益是必不可少的;进而分析在适用该条款时应该谨慎衡量的几个标准,以期能对防止该条款的误读和滥用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代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爱米尔·涂尔干在他的《自杀论》一书中有力地证明了社会因素对人类自杀起到的重大影响。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其深层原因主要在个人与社会间特有的平衡失去、原有的社会规则逐渐打破、社会转型期的制度错位等方面。面对日益严重的自杀现象,我们必须转变心理咨询和精神医学治疗的单一模式为强化生命教育的综合预防模式,让大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创造生命的价值,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相似文献   

10.
赵旭辉 《学理论》2010,(1):135-137
战争以正义之名将杀人行为合法化,但并不能完全消除人在战争中的心理创伤和犯罪心理。当战争的破坏性、长期性、不义性日渐突出,战争的正义性及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这种质疑将人的心理创伤和犯罪心理推向极端,促使士兵犯罪、自杀或自相残杀。美军士兵频繁自杀就是这种极端心理的现实表现。减少或避免这种极端现象需要将制裁犯罪与心理治疗结合起来,还需要慎战止战、以和拒战这样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1.
李根亮 《学理论》2010,(24):186-187
古代小说中描写了各种各样的自杀方式,这些自杀方式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与自杀者的地位和性格有一定关系,也有助于认识古人面对死亡时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陈麟辉 《党政论坛》2010,(15):41-42
近一段时间,媒体常常披露各种自杀事件,我们发现,不管其自杀的诱因如何,其基本原因都是自杀者内心的绝望,体现了自杀者不成熟的生命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反映了企业(或其它各种单位)和社会人文关怀的缺失。因此,我们要更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抓源头,强化公民教育,并把生命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3.
车犇  吴菲 《学理论》2012,(33):57-59
迪尔凯姆在《自杀论》中认为自杀人群可以分为利己型、利他型和动乱型自杀。结合我国自杀人口的特点,可以认为我国自杀人口多为利己型和动乱型自杀者。这两种自杀根源在于社会单位解体、社会意识控制力下降、社会秩序混乱。针对我国现阶段干预自杀的措施流于形式、效果欠佳的现状,可以在法律规制层面上重塑社团、发挥社团融合个人与社会的作用,效仿日本进行预防自杀立法两方面对自杀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36)
近年来,我国自杀人口数的总体情况正在下降,但是老年人的自杀率却居高不下,尤其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率一直是自杀人口中比例最大的。而京山县的老年人自杀也是同类自杀情况中较为严重的,这与当地的伦理规范、代际关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道德的衰败是导致老年人自杀的重要原因,现代性的入侵与老年人伦理观的矛盾,导致老年人与年轻子女之间的交流沟通产生了巨大的冲突,这种关系一旦超出了老年人心理承受的极限就极易引起老年人的自杀行为,本文站在伦理学的视角,对京山县老年人自杀的情况从道德伦理方面角度着重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田家英为什么自杀?是怎样自杀的?迄今45年过去了,这件事仿佛还未取得完全的共识。而真正厘清这件事,对了解“文革”乃至高层政治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自杀一般是在某些特定心理和社会因素作用下产生的;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诊治是减少大学生自杀的关键,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危机干预机制,对于预防大学生自杀是有益的。要做到加强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实施预测工作;开展自杀预防教育;明确危机干预步骤。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7省34村的质性访谈而获得的1980-2009年间604例农民自杀死亡案例的数据分析,本文认为当前农村自杀率仍呈显著上升态势。青年人自杀率的显著下降与老年人自杀率的急速上升并行不悖地运行于当下农村,青年女性自杀率的显著下降拉低了青年人整体自杀率并使之向下运行,然而,老年人自杀率的急速上升则拉升了农村的整体自杀率并使之向上运行。分析指出,决定这种复杂形貌的因素并非农村女性的迁移所导致,而是由于代际关系变动与离婚加速兴起所造成。其背后更为深刻的机制则表明,当前农村自杀率的复杂变化是现代性持续地侵蚀农村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因自杀而造成的路外伤亡事故,防范难度较大,是线路治安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徐州铁路公安处管内近年来自杀性路外伤亡事故为样本,通过探究规律特点,提出防范线路自杀的综合化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傅国涌 《各界》2011,(6):32-32
1952年2月8日,卢作孚在重庆服安眠药自杀。虽然当时重庆的党报、新华社的《内部参考》都曾报道过池自杀的消息,但是长期以来围绕他的自杀还是笼罩着一层迷雾,尤其对于他的死因一直没有清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一、青年自杀的表征与分类对自杀的解释,如若撇开学科的倾向,作为一般的概念,指一个人自愿地、故意地杀死自己的行为或情况,但也指任何人杀死自己的意愿或倾向。它包括个人的、团体的甚至民族的自我毁灭行为。自杀可分为致命的自杀和“未遂自杀”,即非致命的自杀行为。近年各国自杀率的统计,由于确定自杀所用的标准不同,可比性较差。对社会自杀问题,在可预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