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时俱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关于科学发展观,要全面领会和掌握它,笔者以为必须理解其内涵中八个理论观点。一、继承发展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论断。这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这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认识,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不断深化。1979年,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提出“,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  相似文献   

3.
新论摘编     
《新长征》2003,(2)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徐永清在2002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十六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的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只有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才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  相似文献   

4.
阮方确 《求实》2004,(7):48-50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加强、改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可见,党中央已经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上。那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呢?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转变观念,清除我们思想上种种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认识。误区之一:中国的现代化就是物质财富的现代化。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中国的现代化不仅包括物质财富的现代化、生产力的现代化、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而且还应包括意识形态的现代化、政治的现代化。为什么有的人会有这种片面的认识呢?因为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逐渐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思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思想拓展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王珺 《求实》2012,(Z1):20-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我国思想理论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上的一个重大创新,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治国理政的根本指针,对于在新世纪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是总结了十四年现代化建设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深刻认识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政策,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现代化建设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形成确定了正确方向和原则,突破了对中国现代化的战略认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合适的制度基础等方面作出了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1992年,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面临向何处去的重要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在科学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洞察时代大势,着眼我国长远发展,应对世界变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的魄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聚焦“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明确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以全新的理论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基础上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落实,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12.
2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20年来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对此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始终把文化事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关键期,中国共产党做出"两个阶段""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要深刻学习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社科、经济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认为,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是基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全面认识和实践总结,描绘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准路线  相似文献   

14.
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旗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战略任务,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标志着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5.
李君如 《世纪桥》2006,(11):4-4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关于今年10月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那么,今天为什么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如此突出的地位呢?首先,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的新认识,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提出要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回答和解决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形成对我国现代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新认识。党的十九大总结历史,展望未来,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提出一系列重大论断,标志着党对我国现代化的认识达到新的历史高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吴轩 《党建文汇》2001,(3):24-24
首先,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坚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改革实践过程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问题;社会主义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和规律的深刻认识,有力地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坚定了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8.
刘云山 《党建》2010,(12):4-7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理论变成实践,深刻影响着人类历史进程。中老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都是执政党,在推进本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都面临着一些相同或相似的课题。这次中老两党理论研讨会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题,加强研讨交流、相互学习借鉴,有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相似文献   

19.
李远方 《世纪桥》2009,(13):69-69,8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20.
何苗 《湘潮》2016,(1):18-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我国一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是有益于我国实现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制度自信是有一定的实践依据的,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保障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本文将着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行深入分析,增强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与理解,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