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奋斗     
《创造》2008,(3)
这3位农民工代表有着普通农民工羡慕的工作,他们也有各种各样的荣誉.从走出农村到进城打工,从农民工到全国人大代表,他们靠的是拼搏奋斗.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当选人大代表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2003年12月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首次作出重要判断:“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农民工与产业工人的身份开始有着密切的联系。2007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关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在作关于一线工人、农民代表名额的说明时指出:“我国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他们在全国人大代表中也应有适当名额的代表。”顺延至2008年初,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成功选举四川籍打工妹胡小燕为全国人大代表,由此全国人大代表中的首个农民工代表产生。农民工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过程表明:农民工问题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对农民工的政治利益诉求已经引起高度的重视,同时也预示着人大代表的结构将会进行一定程度的革新。  相似文献   

3.
《人大研究》2008,(7):43-45
新年伊始,各省都相继召开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许多省都出现了新面孔——农民工人大代表。在2008年1月17日举行的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就有郑小琼等6名农民工省人大代表出席会议。他们代表在当地工作生活的3000多万农民工。在国家和地方最高权力机关中,首次出现代表农民工群体的人大代表,自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广大农民工的关注。关注的重心是,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大明确规定农民工的全国人大代表名额,这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中国已有1.5亿农民工进城务工。到目前为止。全国人大代表中还没有农民工。“每个利益群体都应有自己的代表,这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预见,在明年“两会”期间,农民工代表将是“热点人物”。我们期望听刭他们质朴而铿锵的民主之声、权利之音。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8,(2):22-22
农民工代表首次进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首次出现了3位农民工代表。他们是:从四川到广东打工的胡小燕.现为佛山市三水区一家建陶工业公司成品车间副主任;从苏北到上海打工的朱雪芹。现为上海一家服装公司团支部书记、工会副主席;康厚明,现为重庆一个市政工程公司的路面处农工班班长。作为2.1亿农民工最直接的政治代言人,他们格外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6.
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到闻名全国的人大代表,康厚明一年来自加压力。不断求变。使履职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展现出全国人大代表独特的精神风貌和个人风采。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身处城市,却没有城市居民的身份,他们是城市的"边缘人".他们的基本宪法权利--平等权、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以及子女的受教育权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这既有立法层面的原因,也有适用法律层面的原因.在立法上应使每一农村全国人大代表代表的人口数和城市代表代表的人口数一样,赋予公民迁徙的自由;在法律适用上,政府部门、司法部门应当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各项宪法权利得以平等地享有,使"农民工"这一群体早日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跨越.  相似文献   

8.
从个别到整体,从新闻到平常,农民工当选为人大代表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目前的农民工数量已达到2亿多人。按照国家确定的2020年城镇化率要达到56%的目标。今后每年还会有1300万农民进入非农产业,跨入城镇。融入工人阶级队伍。作为一个新兴阶层,他们虽然没有显赫的头衔,但同样心系国计民生:他们虽然来自基层,却同样对改革充满期待。 为了满足这一阶层的政治诉求,中国将首次在不断壮大的农民工队伍中选举产生全国人大代表。而各地方,农民工代表的比例也在不断扩大。 对于人大代表组成结构的变化。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是中国选举理念的重大变化,是对农民本身的宪法权利的一种保护。是对宪法原则和宪法理念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我走过了4个年头,但作为农民工我已经走过了33个年头。回想作为农民工代表的这几年,我从一个每天只知道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农民工,转变为一名代表着两亿多农民工兄弟的全国人大代表,言行代表着所有农民工的心声。我深感代表责任重大,特别是以农民工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全国人,  相似文献   

10.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首次决定将在不断壮大的农民工队伍中产生全国人大代表。这意味着国家对农民工权益的关注和保护正由经济权利的层面向政治权利的层面递进。让农民工登上政治舞台,代表广大农民工的利益,不仅是对农民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一种保护,而且是人大层面上的选举民主的又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1.
黄茵茵 《公民导刊》2004,(12):14-14
在本刊今年改刊的第一期,我们用6个多页码对农民工追薪从事件,人文,法理,视觉等角度进行了全方面的报道。又快到年底,农民工的生活状态改变了多少呢?我们希望从他们的代表人物——熊德明身上看到一点影子……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的城市中,有一群孩子,叫农民工同住子女;有一种学校,叫农民工子女学校。漂泊的童年,陌生的城市,孩子们过得好吗?农民工子女学校和普通公立学校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13.
洪丰 《公民导刊》2007,(11):13-14
在广大农民工中产生全国人大代表和省级人大代表,是农民工政治地位提升的第一步,然而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农民工担任人大代表也面临一个逐步发展、健全和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2007年3月8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关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说明。盛华仁副委员委长在作关于一线工人、农民代表名额的说明时指出:近几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中,工人和农民代表比例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人数偏少。还有,我国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省、直辖市,应有农民工代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这一标志性事件引起诸多媒体关注。  相似文献   

15.
邬小平 《前沿》2008,(10):118-122
本文通过作者近年来在几个城市与农民工的接触沟通,对农民工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解和认识,结合自己的感受,产生了如果条件允许愿意为农民工做心理咨询的想法。文中主要讲述了如下内容:农民工的奋起,不仅改变了个人和家庭的命运,而且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推动着广大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加速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这其中有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现象,那就是,他们的起步是靠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而不是靠哪一方面的投资;他们的发展是靠自身的吃苦顽强,而不是靠哪一方面的照顾;他们的创业是从一点一滴开始,而不是在固有的模式上运行。他们的进步对城市人的就业和发展产生着冲击,带来了挑战。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种劳动力大迁移现象。农民工是一个群体,但不是一个阶层。农民工的称谓就像当年人们对下岗职工的称谓一样,是过渡性的,不会永久地存在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农民工在城市各行各业的融入,农民工这个称谓必将被职工这一通用的概念所取代。从长远来看,对农民工最大的爱护应该体现在与同一岗位的其他职工的平等上。让他们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待遇。对农民工最大的美怀应该体现在给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上。为他们办理应有的社会保险,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对他们最大的帮助应该体现在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成长机会上。让他们的才能充分发挥、贡献得到社会的认可。对他们最好的保护应该体现在建立所需的维权机制,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上。让他们的权益不因个人文化素质高低、法律意识强弱而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6.
首批三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中,朱雪芹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上的“硕果仅存”,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的另外两位农民工代表,广东团的胡晓燕后来成为公务员,重庆团的康厚明成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只有朱雪芹仍以农民工身份当选。现在,朱雪芹没有了五年前的忐忑与不安,多了一份自信和稳重。  相似文献   

17.
兰海 《人大建设》2007,(5):25-25
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有关规定,我国将首次在不断壮大的农民工队伍中产生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盛华仁在向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作草案说明时说:“我国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全国人大中也应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将从农民工队伍中推选代表进入下一届全国人大,这是今年全国人代会上传出的最具亮点的新闻之一(相关报道详见本刊今年第10期《农民工,从社会底层走向权力殿堂》)。其实,在一些地区,农民工代表进入地方人大已不是新闻,但这些先行的民主试验在改善当地政治生态的同时,也遭遇了诸多困境。本期“民主”专栏即以浙江省义乌市为解读样本,全面展示农民工代表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肯定农民工成绩的同时,让我们回忆:30年来,他们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笔者与一位农民工身份的人大代表交谈,他一语惊人。“你当农民工代表自豪吗?”“当然自豪!”“你怎样当好一名农民工代表?”“做到‘四勤’。”“哪‘四勤’?”“脑勤、腿勤、手勤、口勤呗!”笔者问,对方答,四周人们啧喷称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