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对基本原则的法理分析出发,提出宏观调控法的三项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即国民经济安全原则为根 本、共同发展原则为中心、国家经济安全原则为保障的基本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2.
宏观调控法律体系构造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观调控体系是正确认识宏观调控法律体系的逻辑起点。遵循这种思路,提出宏观调控法律体系的构成应包括宏观调控基本法、计划法、经济政策法及关于各种调节手段的法律。而经济政策法则由财政政策法、货币金融政策法、投资政策法、外贸政策法、产业政策法、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法(基本经济政策法)所组成。  相似文献   

3.
宏观调控法若干基本范畴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宏观调控是国家权力与市场运行规则契合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当代市场经济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宏观调控的法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宏观调控法的基本范畴是宏观调控法治化的理论基础。本文选取了宏观调控法的内涵、本质特征、立法价值和立法基本原则几个基本范畴,在承继学界研究成果的同时,对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以及人们观念上的一些误解和偏差,进行了法理分析,提出了“宏观调控法治化”和“宏观调控法理论‘法治化’”的主张,并对其实现途径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莹 《法制与社会》2012,(12):80-81
金融监管法的基本原则是金融监管主体在进行金融监管的过程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是金融监管法律的灵魂和价值所在。本文结合金融监管法的基本概念,提出我国金融监管法应遵循的六大基本原则,以促进我国金融监管的高效、有序、合法进行。  相似文献   

5.
对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法》的构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孟洲 《法学杂志》2001,22(3):15-17
本文从实现宏观经济政策、处理重大经济关系、解决部门之间利益冲突、保障国家计划的实现以及确认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法律地位等方面论证了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并且提出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宏观经济调控法》的基本内容、结构体系和立法原则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的精神实质和实践纲领。它的必要是由法的普遍性属性和经济法自身特征决定的。根据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为计划原则和反垄断原则。计划与其说是强制命令不如说是参考意见;与其说是目标数字不如说是政策措施;与其集权不如分权;要适应市场而不是市场迎合计划;与其说是结果不如说是程序;不是包揽一切而是宏观调控。反垄断旨在维护自由竞争,促进科技进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政治民主。反垄断法是“自由企业大宪章”,是“基本经济法”,是“经济宪法”。  相似文献   

7.
WTO协议是以权利与义务之综合平衡为原则的,通过各成员方互惠互利开放市场之承诺而构建。世贸组织日渐形成的共同行为规范准则,各成员方都有义务遵守,这是基本要求。WTO的基本法律原则———非歧视性贸易原则、公平贸易原则、关税减让原则、透明度原则等,它们既是构筑WTO协议的基石,也是有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法律平台。入世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助推器,如何在这一法律平台上运用好各种游戏规则,是中国能否获取利益,维护权利的关键。加入世贸组织,最终目的是发展中国经济,使中国更加强盛。我们既要遵守WTO的规则,又要…  相似文献   

8.
金融监管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金融监管法所确认并反映金融监管法本质和特征,其效力贯穿于金融监管法律规范之中,是金融监管主体在进行金融监管的过程中应遵守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实现金融监管目标的基本要求和保证。文章将对金融监管法的七项基本原则做简单地介绍。  相似文献   

9.
试论宏观调控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杰林 《政法学刊》2001,18(2):22-26
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宏观调控法是国家依法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调节与控制的法律,宏观调控必须贯彻计划指导、平衡优化、适度调控、效益公平等原则,宏观调控的调整方法应采取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三种手段相结合的调整方法,并必须统一于法治之中。  相似文献   

10.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理论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方法论入手 ,结合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理论 ,认为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从主体看有平等原则 ,从内容看有权利不得侵犯原则、公平原则 ,从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原因事实看有意识自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 ,作为法律的补充原则有遵守国家政策原则、遵守公序良俗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