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grandfather, R.P. Anand, founded the  相似文献   

14.
In memoriam     
《Liverpool Law Review》1986,8(2):ii-ii
  相似文献   

15.
In Person     
Ulloa y Suelves  Gonzalo 《Jn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 Pract》2006,1(11):742
This month JIPLP interviews Gonzalo Ulloa y Suelves, a well-knownpersonality not only with the Spanish and European intellectualproperty professions, but also internationally. Gonzalo graduatedwith a Master of Law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dad de Madrid  相似文献   

16.
17.
In Person     
Gomulkiewicz  Robert W. 《Jn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 Pract》2009,4(1):72
Professor Gomulkiewicz is currently undertaking research intothe history of IP licences in Oxford. He is usually based at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Law School where he directs thegraduate programme in IP law and policy. Prior to joining thefaculty, he was Associate General Counsel at Microsoft. He  相似文献   

18.
In Memoriam          下载免费PDF全文
《Law & society review》2018,52(2):298-300
  相似文献   

19.
In person     
Tessensohn  John 《Jn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 Pract》2007,2(12):851
Based in Japan, John Tessensohn is a board member of ShusakuYamamoto, a leading Japanese IP practice. John specializes inpatent litigation, trademark, unfair competition, anti-counterfeitingand licensing matters. Born and raised in Singapore, he holdsan LL.B (Hons.) from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and  相似文献   

20.
  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腐败资产间接追回机制是以没收为核心的国际合作机制。没收措施的实施有两种方式:一是由资产所在国根据其国内法程序取得没收判决对有关资产加以没收;二是由资产所在国承认和执行资产来源国法院发出的没收令。为了有效利用该机制,我国应建立独立的没收法律机制;细化冻结、扣押的适用条件和程序;建立承认和执行外国刑事罚没裁决的司法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2.
相互承认与执行没收裁决主要内容是赃款流出国与赃款实际所在国依据双边协定、国际公约以及国内法律法规进行司法合作,通过判决或登记等方式承认资产流出国签发的没收令的法律效力,并对所涉资产予以没收。这是国家之间追回外流赃款的一种方式,属于刑事司法协助与合作的范畴。与其他跨国追赃方式相比较,具有通约化、便利性、效率高、成本低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跨国追赃没收裁决承认与执行机制的功能是构建中国特色追赃机制的应有之义。受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以及司法理念的制约,具有中国特色的境外追赃没收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机制尚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全面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权威性,加之相关法律依据不够明晰,实践困境与障碍仍然存在。跨国追赃没收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的法治化必然要求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保障机制,我国相关立法与司法实践的更新或重构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跨境转移腐败犯罪所得已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种惯有模式,给国际社会全球治理带来危害.2003年制定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首次以专章规定了“资产追回”机制,创新性地规定了通过非定罪没收、民事确权之诉、民事侵权之诉、简易返还等途径追回跨境转移的腐败犯罪所得.结合中国国情和已采取的措施,从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和国际反腐败的重要力量角度出发,分析中国跨境追回腐败犯罪所得面临的法律困境,并提出完善中国跨境追回腐败犯罪所得面临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4.
吴高庆 《河北法学》2005,23(11):77-82
建立腐败资产追回机制是构筑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性工程,而直接追回资产机制则是资产追回机制的核心制度.直接追回腐败资产机制由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命令犯罪分子向遭受侵害国进行补偿或损害赔偿,一国法院或者主管机关作出没收决定时承认另一缔约国对所转移的腐败财产主张的合法所有权等三项具体制度构成.创立独立的法人手段,协调附带民事诉讼与追缴制度,以建立或完善我国与<公约>相适应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建立腐败资产追回机制是构筑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性工程,而直接追回资产机制则是资产追回机制的核心制度。直接追回腐败资产机制由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命令犯罪分子向遭受侵害国进行补偿或损害赔偿,一国法院或者主管机关作出没收决定时承认另一缔约国对所转移的腐败财产主张的合法所有权等三项具体制度构成。创立独立的法人手段,协调附带民事诉讼与追缴制度,以建立或完善我国与《公约》相适应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资产追回国际法律合作是打击腐败犯罪最重要的环节和手段,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制定并通过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对其予以规范。其中《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有关规定最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详细描绘了刑事和民事两种可供缔约国选择适用的追回途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腐败犯罪资产来源国就能够有效追回流失至境外的资产,在具体的追回过程中,资产来源国必须充分把握每种途径的要求,了解其优势和不足,策略性的选择适用。当前,必须进一步提高资产来源国的国内司法能力和资产所在国提供资产追回国际法律合作水平,以确保资产追回取得预期成效。  相似文献   

7.
腐败资产追回是侦查机关或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为了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和有关人员的合法利益,对犯罪所得的相关财物进行的查找、控制、处理等活动.2013年1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事诉讼法》)在“特别程序编”中增加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一章.作为腐败资产追回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程序对严厉打击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严重犯罪活动,及时追缴犯罪活动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物,协调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腐败资产追回是侦查机关或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为了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和有关人员的合法利益,对犯罪所得的相关财物进行的查找、控制、处理等活动。2013年1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事诉讼法》)在"特别程序编"中增加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一章。作为腐败资产追回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程序对严厉打击  相似文献   

9.
海峡两岸日益频繁的交流合作在某种程度上为贪官外逃与腐败资产转移提供了路径,为当前反腐的顺利推行带来现实障碍。海峡两岸已有的两个司法互助协议有其局限性,对两岸外逃贪官的腐败资产追回机制欠缺规范应对。基于此,我们应当厘清海峡两岸贪腐资产追回与返还在刑事立法和司法协助方面的现实瓶颈,以地域管辖、有效惩治、防范犯罪与保障人权为原则,通过多元方式完善司法协助与赃款追回机制,为海峡两岸共同惩治贪污腐败提供法治前提与规范基础,从而顺利推进反腐实践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资产返还是没收国际合作领域中对没收资产进行处置的方式之一,其依据在于联合国两大公约,即2001年的《联合国打击有组织犯罪公约》和2003年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资产返还主要是基于两种原因:基于合法所有权的返还和基于赔偿性质的返还。事实上,被请求国在返还资产时可以考虑执行没收的费用,还可以考虑基于特殊用途的其他方式。  相似文献   

11.
In Person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Law Department of the prestigiousEDHEC Business School, Nice, Cedric Manara is one of the liveliestand most influenti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educators and opinion-makersto emerge from France in recent  相似文献   

12.
In Person     
Paul Jones is with Jones & Co., a multi-lingual law firmin Toronto, Canada. He found time in his busy schedule to respondto questions posed by JIPLP. How did you first become interested in IP? I began as a commercial lawyer doing franchising, which ledto an interest in trade marks. Later I had a small client whowas threatened with litigation  相似文献   

13.
   How and when did you first become interested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