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张某之子结婚需要用车,仗义的王某答应借车。2008年11月,张某之子结婚的婚车在路上行驶,在一岔路口处转弯时,王某驾驶的婚车与一辆电动车发生碰撞,致使电动车驾驶员死亡,一场喜事顿时变成了祸事。事后,交警部门出具了事故认定书,认定王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相似文献   

2.
新农 《人民政坛》2011,(9):35-35
【案情】张某婚前有一套房产,2007年5月,张某与王某结婚,同年10月王某要求张某在房产证上加她名字,同时写给张某承诺书,注明永不离婚并签名。但王某于2009年11月以张某实施家庭暴力为由起诉离婚。法院经审理,认定张某确实对王某实施了家庭暴力,判决解除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婚姻的背后,是一系列的法律关系。在婚姻登记处工作中,却经常能够看到有些夫妻并不懂得与婚姻相关的权利义务关系。2016年7月,张某与王某夫妇前往湖南临澧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协议离婚。二人2002年5月登记结婚,2004年10月生育一子。工作人员在审查二人提交的离婚协议时,发现他们的协议不合法,即离婚后张某与未成年的儿子断绝父子关系;儿子由王某独自抚养、监护并承担抚养费和教育费,张某无探望  相似文献   

4.
《中国保安》2014,(24):148-148
张某与王某是邻居。一次,张某去王某家串门,王某家的院里养着一只大型犬,用链子拴着。张某从大狗旁边经过时,大狗将链子挣断,咬伤了张某。张某随即到卫生防疫站接种了狂犬疫苗,共花费上千元。张某要求王某支付接种狂犬疫苗的费用,王某只同意支付部分费用。张某起诉到法院,在法院主持下,双方达成和解,王某支付了张某所花的部分费用。请问在这种情况下,大型犬伤人,饲养人王某是否应担责?  相似文献   

5.
[案情]王某与张某两人是朋友,2003年张某在购房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向王某提出借款2万元,两人并约定1年后归还本息。但是借款时间到期后,张某并未有归还欠款的意思,王某多次催张某还款,张某均借故不还,两个人为此产生矛盾。一气之下王某将张某起诉至法院,但此时王某发现张某写下的欠条原件遗失了,只留下复印件能证明借款的事实。法院经审理查明,张某向王某借款时无第三人在场,张某虽在法庭上承认了借款一事,但他声称  相似文献   

6.
案情简介张某与王某系同事,原先两人关系一直较好,1999年,两人所在的公司进行人事制度改革,自以为有较大把握的王某在竞争中落选,而张某却出人意料地脱颖而出,王某认为是张某在其背后使了坏,于是,遂对其怀恨在心,一直想寻机报复。2000年2月,王某趁张某出差之机,将张某年仅15岁的儿子带到家中给其看了黄色录像,然后连哄带骗将其带到该市某发廊,任其与外来打工妹刘某发生了性关系。事后不久,张某的儿子因此感染上了艾滋病,经多方医治无效,同年12月,张某的儿子在绝望中自杀身亡。经侦查发现,王某本人事先并不知道刘某为艾滋…  相似文献   

7.
《人民公安》2007,(14):63-63
法博士: 张某系一心脏病患者.酒后来到王某家,欲和王某发生性关系(二人以前发生过性关系),王某不从,张某在强行解脱王某衣服时心脏病发作,遂倒地呈休克状,王某知道张某是心脏病发作.为了防止家中来人遇见.将张某从自家后门拖至居民区街道上.问张某是否有事,张说没事,王某就将张某抛弃在街道上自行离去.  相似文献   

8.
【案情】王某与张某系同村村民。张某叫王某帮忙砍家中一棵梧桐树的树枝。王某爬上树不久,树突然倒了,王某反应不及,从树上摔下,致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经法医鉴定为八级伤残。王某摔伤后,张某即将其送至医院治疗,细心照料,并支付了住院期间的医疗费  相似文献   

9.
王某在本市东城区租有公房二间,并于1994年8月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了在利用泼房经营餐馆的营业执照,由其邻居张某利用该执照经营餐馆。王、张二人订立了台伙协议,并商定:张某每月付给王某"劳动报酬"400元。1995年4月,张某因故不能继续经营,暂由王某的儿子王飞经营,一切设备由其保管使用。1996年8月,张某以王某不同意其继续经营该餐馆为由,诉至法院,要求王飞返还其投资款及自己经营餐馆时所购置的物品。一审法院经调查发现:王某与张某二人名义上是合伙经营餐馆,但王某并未参与任何经营活动,也来提供任何劳务。餐馆完全由张某一人负责经营,全部经营用品也都由张某一人购置。一审法院认为,王某未提供任何劳务,却让张某每月付给其"劳动报酬"400元,实质上是王某凭借自己系公房承租人的身份,以劳动报酬的名义向张某收取的房租款,是一种变相高价  相似文献   

10.
案情2004年9月4日,王某酒后骑摩托车沿09公路由北向南行驶,骑自行车同向行驶的张某突然横穿公路,王某躲避不及致摩托车撞在张某自行车的后轮,张某连人带车摔倒在地,致张某损伤。公安机关交警支队作出责任认定书,认定王某酒后驾驶,张某横穿公路,共同造成张某损害,双方负事故同等责任。因王某于2004年7月2日在对其摩托车申请年检时按机动车管理部门的要求投保了摩托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张某将王某和保险公司一并诉至法院,要求王某和保险公司共同赔偿其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共计2462元。诉讼中王某辩称,自己的摩托车已参加了第三者责任保…  相似文献   

11.
【案情】张某是个体商户,家中有一辆宝马轿车。2011年3月9日,张某的表妹李某要去飞机场接朋友,就向张某借车。李某虽然会开车但没有驾驶证,因此,张某没有把车借给李某。李某又找来一个有驾驶证的朋友王某一起向张某借车,张某见王某有驾驶证,再加上李某是自己表妹也不好拒绝,就把车借给了王某,并要求王某亲自开车。  相似文献   

12.
《国家安全通讯》2000,(1):51-51
安律师:张某是我市一家外贸公司英语翻译,由于工作努力,成绩比较突出,很快成为业务部门主管。1997年末,张某赴美国留学。张某的母亲原籍台湾,现在还有不少亲人住在那边。由于思乡心切,张某和母亲准备到台湾探亲。然而,这一正当要求却被台湾在美国的办理赴台探亲手续的机构无理拒绝。这时,一自称是该机构负责人的王某表示愿意从中帮忙。王某的真实身份是台湾间谍机关驻美国的间谍,专门在大陆留美学生中发展组织成员。从张某一踏上美国的国土,王某就盯上了他,通过一段时间的侧面考察,认定张某是最合适的发展对象。王某告诉张某,…  相似文献   

13.
王某伪造刚刚死亡的张某笔迹书写一张欠条,内容为张某欠王某现金10万元,并以此作为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张某家属用遗产偿还债务。法院判决张某家属偿还“欠款”,并强制执行,数额达10余万元。后经法院再审。查明了王某伪造欠条的事实。请问: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  相似文献   

14.
侵占运输物品的行为应定何罪万龙,玉军今年3月27日下午,张某与王某谈妥,王某用手扶拖拉机为张某单位运送货物从甲地到乙地,每趟运费为50元,张某随车押运。第一趟王某按约将一批货物从甲地运送到乙地。第二趟运送到某街道口时,张某叫王某停车等他一下,他到旁边...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1999年9月王某(河南个体运输户)等人在山西境内拉煤时 ,被张某(山西个体运输户)打成轻微伤。王某等人在山西公安机关报案后回河南治疗。花去医药费1000余元。10月张某的一辆运输车路过河南时 ,为索要医药费王某等人强行扣押张某的车1个月 ,后双方私了此事。请问 ,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抢劫罪?河南郭丰收郭丰收同志 :根据刑法第263条的规定 ,抢劫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是他强制方法 ,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从本案的情况看 ,王某等人强行扣押张某车辆的目的 ,是想迫使张某赔偿王某…  相似文献   

16.
王某等人的行为应定绑架勒索罪沈玉军今年1月,舞厅所有者张某经人介绍与王某签定了出租该舞厅的合同,王某按合同规定当即向张某交纳了半年租金1.5万元。但没过几天,王某又改了主意打算退租,便于某日上午对张某言明并欲讨回租金。张某以王某单方毁约为由拒绝返还租...  相似文献   

17.
案情:李某为了能在自己的房子里欣赏远处的风景,便与相邻的张某约定:张某不在自己的土地上从事高层建筑;作为补偿,李某每年支付给张某4000元。2年后,张某将该土地使用权转让给王某。王某在该土地上建了一座高楼,与李某发生了纠纷。王某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了该土地的使用权,因此,在该土地上从事高层建筑是合法行为。而李某则认为,自己与张某以约定的形式在该土地上设立了地役权,王某就应该遵循约定以及地役权的规定。双方各执一词,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并诉至法院。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与法制》2008,(13):59-59
赵某(9岁)、张某(12岁)、陈某(12岁)、王某(8岁)、姜某(11岁)5人在雪地里打仗。赵某、张某、王某组成一组,陈某和姜某组成另一组,在玩耍过程中,陈某被迎面飞来的雪球打中右眼,后到医院治疗,被确诊为右眼视网膜脱落,伴视物不清。经治疗,共花去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等总计一万多元。因赵某、张某、王某的监护人均否认陈某的眼睛损伤是自己孩子所为,陈某及其监护人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请问,赵莱、张某、王某应当如何分担此项责任?  相似文献   

19.
张某和李某有仇,张某总想哪天干掉李某。王某和赵某知情后提出只要张某给他们二十万元人民币,可以帮张某弄死李某,张某欣然给王某和赵某十万元钱,并答应把李某弄死后再付给他们十万。经民警侦查查明,王某和赵某并不是想弄死李某,只是以此采骗张某的钱,而张某则是真想雇王某和赵某弄死李某。请问:张某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如果构成.是犯罪预备还是未遂?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保安》2014,(4):81-81
编辑老师: 最近,我听说这样一则案例,但不知道对其中被告人的行为该如何界定。被告人张某1996年与被害人高某结婚,婚后感情尚好,并育有一子一女。2011年,张某外出打工期间与一女子交往,后与其妻感情逐渐冷淡,甚至长期不回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