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和文 《创造》2016,(4):44-46
玉龙作为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三多节”,将“三多节”办成集民族文化研究、民族祭典、民族文化展演、文化产业培育、旅游产品推介、投资环境介绍、假日商贸为一体的民族节日庆典活动,把开展“三多节”系列活动作为实施“文化兴县、旅游强县”战略的具体实践与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纳西族有与汉族大体相同的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节等。也有与彝族、白族相似的火把节。而本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大祭天、正月白沙农具会、二月八北岳庙会、龙王庙会等,在这众多的节日中要数二月八北岳庙会最有特色。二月八北岳庙会就是“祭天朵”神,纳西族叫“三朵颂”。“三朵”神是纳西族至尊的神灵,纳西人叫“三朵”为“阿普三朵”,意即“祖宗三朵”之意。关于“三朵”,在民间有几种传说:一说,在古时候有个叫阿布嘎底的猎人,经常带着他的猎狗到玉龙山上去打猎,以此为生。一天,他在雪山上发现了一块奇异的雪石,晶莹透…  相似文献   

3.
《创造》2014,(1):80-81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源泉,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更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地处汉、藏、白、纳西文化交汇带上的玉龙纳西族  相似文献   

4.
张晓松 《创造》2012,(3):60-65
玉龙为建设全省最具特色民族自治县迈出坚实步伐玉龙磅礴,擎起红土地的脊梁;金沙水暖,孕育了纳西文化的厚重与辉煌。玉龙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由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设为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而来。建县以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玉龙历届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20万各  相似文献   

5.
木崇根 《创造》2011,(11):72-73
玉龙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以纳西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文化是自治县的最具特色的根,是全县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纳西人秉承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具体体现为:一是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和习俗;二是善于学习借鉴,在各民族文化碰撞交流中,融他民族之所长为纳西族之所优,始终保持了纳西民族的鲜明特点;三是重教兴学,留下来“天雨流芳”牌匾、“万卷楼”等崇文崇教的优良传统;四是善于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五是与邻为善、与邻为伴,保持了境内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设立于2003年,是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延续。境内居住有纳西、汉、傈僳、白、彝、普米、藏等10个世居民族。截至2015年底,全县总人口219757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904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6.03%。2013年玉龙县"1县1镇5村29户"被列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以来,按分年推进、分片发展的方式,重点推进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繁荣与旅游互促发展示范。2015年6月,玉龙  相似文献   

7.
《今日民族》2011,(3):20-24
玉龙县作为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集“三江并流核心区——老君山”、“东巴文化古籍”、“丽江古城——白沙古镇”的三项“世界遗产”桂冠于一身,同时还拥有宝山石头城、白沙壁画、纳西古乐、白沙细乐等丰富的人文资源。玉龙县委、县政府立足于文化资源富集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文化兴县”战略,全力推动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云南人大》2006,(8):F0002-F0002,F0003
立足玉龙县情 做好民族立法工作 丽江撤地设市、区县分设以后,玉龙纳西旋自治县传承和延续了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全县辖16个乡镇,100个村委会,913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6.392.6平方公里,总人口20.73万人,有纳西、白、傈僳、彝、藏、普米等十多个世居民族,  相似文献   

9.
玉龙雪山在纳西族称为“波石欧鲁”,意为白沙的银色山岩。她是纳西族及丽江各民族人民心目中一座神圣的山。其银装素裹,十三峰连绵不断,宛若一条“玉龙”腾越飞舞,故称为“玉龙”。又因玉龙雪山的岩性主要为石灰岩与玄武  相似文献   

10.
民族节日举例一个民族必有共同的心理素质,表现于民族共同文化、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传统节日习俗可见各民族心理素质之一斑。蒙古族的“那达葛”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每年七八月间牲畜肥壮的季节,蒙古族人民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有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美妙动人的歌舞。在这个盛大的民族节日里,彩旗飘扬,人欢马嘶,平日宁静的草原,顿时变成繁华的彩城。纳西族的“火把节”每年农历的6月25日至27日,是纳西族人民仅次于春节的隆重节日——火把节。相传玉皇大帝有一天感到厌烦,想看看人间的生活,打开南天门,只见大地青山绿水,人寿年丰,他很忌妒,命一天将去烧毁人间。天将不忍心毁坏劳动人民用血  相似文献   

11.
木崇根 《创造》2011,(8):94-95
玉龙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是集3大世界遗产于一身的全国首批、云南唯一的"中国旅游强县",也是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十二五"期间,玉龙县要坚持科学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立足区位、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把县庆50周年激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干劲,大力实施"134"战略布局——突出以县城为载体的经济增长1个核心,带动中、西和东部3个片区快速发展,全力打造生态、清洁能源、国际精品旅游和纳西文化4大产业基地,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小康和谐玉龙,建设全省最具特色的民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12.
玛丽玛萨人生活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境内,是一个人口仅为2000余人鲜为人知的族群,因其语言、文字、习俗等与纳西族相近在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中被识别为纳西族。但自21世纪初,玛丽玛萨人开始了民族文化的自觉,通过以代表玛丽玛萨人文化身份重要标志的玛丽玛萨服、玛丽玛萨歌舞和节日文化等的重构和发明  相似文献   

13.
2000年伊始,中国出版界的一件大喜事,就是被国内外专家称为“旷世一绝,稀以奇宝”《纳西族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由云南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向全世界发行。 纳西族东巴文化,指的是纳西族古代文化。东巴文化是以纳西族古老的宗教──东巴教为其载体,以东巴教所用经书为主要记录方式而存活于纳西民众中的独特民族文化。 史学家认为,纳西族源于秦时西北河湟地带南迁的古羌人的一支。汉代,这支羌人后裔先在大渡河一带生息,为“牦牛夷”或“越隽羌”,其后迁至雅砻江下游四川盐源一带。公元 至7世纪,一部分羌人后裔迁至金沙D玉龙雪…  相似文献   

14.
玉龙县是全国惟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同时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县份,少数民族人口占80%以上,做好民族工作,任务非常艰巨,意义也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美国女学者一家在丽江纳西族社区多年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孙佳琪,美国语言学者,5个孩子的母亲,1992年与丈夫孙堂茂(ThomasPinson)一起来到昆明,1994年学习纳西语,在丽江教育学院学习生活了3年,1999年在丽江白华村居住,与周围的纳西族融为一体。曾有人问:“你是美国人吗?”“不是,我是纳西人。”“你们准备在丽江呆多久?”“也许几年,也许一辈子!”本刊将从孙佳琪所著的在纳西族地区的亲身经历《玉龙山下的村庄》(原书名为《WhatYouCan'tSeeIsMedicine》,此标题为译者所加)一书中,撷取部分精彩片断进行连载,也许从另外一个角度,你会对纳西族、对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16.
在春和景明、政通人和的美好时节,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玉龙县于4月10日迎来了50周年华诞。  相似文献   

17.
<正>丽江玉龙雪山脚下,有一个村子,今天叫玉湖村,新中国成立前叫雪嵩村。村子距离丽江城15公里,每天都有几班公交车前往。这个村子,从前只有60多户人家,现在将近200户,分为9个村小组,纳西族学者杨福泉曾撰文称它是纳西族第一大村。  相似文献   

18.
韦思萍 《今日民族》2006,(11):42-43
位于滇西北高原的丽江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古老、神奇、富饶的土地,养育了勤劳、纯朴、聪慧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纳西人创造了独具风采、绚丽多姿的民间音乐舞蹈,它是祖国民族艺苑中一枝芳香艳丽的奇葩。丽江纳西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婚丧、庆典及民族传统节日,男女老少纷纷汇聚街头巷尾、广场闹市,举行盛大的歌舞活动。人们或三五成群,即兴对歌;或围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舞圈,跳起欢快的纳西族歌舞《阿哩哩》、《哦热热》、《打跳》……气氛热烈,场面壮观。就连中外游客也毫不拘束地乘兴加入到歌舞的海洋里。纳西族民间流行的曲…  相似文献   

19.
张志锋 《前沿》2023,(6):69-77
地处藏彝走廊南部的丽江纳西族地区,自古以来不同民族的宗教文化在此交融。道教自东汉创立以来,吸收西南地区民族巫术等成分,在纳西族先民中初步传播。明清时期,道教分别受到土司制度以及改土归流政策的影响,进一步在纳西族领主阶层以及普通民众间广泛传播,推动着纳西族对中央王朝以及汉文化的认同。道教在纳西族中的传播充分体现了藏彝走廊上多元文化的交汇以及纳西族对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的塑造和认同。  相似文献   

20.
杨福泉 《今日民族》2004,(10):47-52
古往今来,与玉龙大雪山结下了生死之缘的,多是一些生长在纳西古国或来自天南海北的奇人名士。玉龙山冰魄雪魂,空灵祥和,体现了天地间的一种永恒精神,它如一面照澈人寰,参天贯地的明镜,能映出一种人生的大气和境界,因此,不少高人雅士与这座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中除了很多生于斯长于斯的纳西才俊外,还有很多中外名士。李霖灿即是现代与玉龙山有奇缘的一位中原俊杰,是一个读懂了玉龙雪山的精灵。李霖灿晚年常对人讲,他此生只做了两件事,一是玉龙看雪,二是故宫看画。“前半生的美丽生涯”是在玉龙大雪山下度过的,他也因研究纳西族文化和读纳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