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学术期刊以出卖版面而敛财牟利的现象呈现出迅速蔓延之势。版面交易助长了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加剧了学术风气的败坏和学术道德的沦丧。从表象上看,学术期刊的功利化行为源于学术资源供求的严重失衡,但追根溯源现行制度环境才是版面费有禁不止的深层原因。因此,实现学术期刊去功利化的关键是重构制度环境和创新学术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为端正学风,打击学术不端行为,本刊已于2010年与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签署协议:凡是在本刊发表的学术论文通过该社"学术不端文献检测中心"(简称AMLCC)的相关检测系统审定为"学术  相似文献   

3.
为端正学风,打击学术不端行为,本刊已于2010年与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签署协议:凡是在本刊发表的学术论文通过该社"学术不端文献检测中心"(简称AMLCC)的相关检测系统审定为"学术  相似文献   

4.
为端正学风,打击学术不端行为,本刊已于2010年与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签署协议:凡是在本刊发表的学术论文通过该社"学术不端文献检测中心"(简称AMLCC)的相关检测系统审定为"学术  相似文献   

5.
为端正学风,打击学术不端行为,本刊已于2010年与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签署协议:凡是在本刊发表的学术论文通过该社"学术不端文献检测中心"(简称AMLCC)的相关检测系统审定为"学术不端文献"的,若该责任作者未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说明者,一律认定为"学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报作为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应该在改进高校学风建设,治理学术不端行为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高校学报应该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工作制度,发挥好学报编辑的引导作用,合理运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等方式,堵住学术不端行为;同时,高校学报还应充分发挥把关作用,力促高校学风建设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术不端事件多次引起人们对科研不端行为尤其是高校研究生科研不端行为的高度关注。高校研究生科研不端行为不仅影响高校优良学风、校风的建立,也引发诸多高校管理纠纷。研究生科研不端行为的有效治理,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借鉴国内外关于"科研不端"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研究生科研不端行为予以概念界定,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角度提出对研究生科研不端行为治理的法理依据及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10,(3):45-45
<正>余三定在1月19日的《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指出:当前,学风浮躁、学术泡沫、学术不端乃至学术腐败严重地破坏了学术的生态平衡,其原因主要是当今三个"过分"的社会现象。一是"过分"  相似文献   

9.
从博弈论视角来看,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是研究生与高校、期刊社、用人单位等之间的一场博弈,是其在衡量该行为的预期收益、所付成本及各种风险的基础上做出的策略选择。有效治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关键在于:开设专门的学术道德教育课程,全面明确学术不端行为的潜在风险;建立学术诚信档案袋,利用重复博弈消解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预期收益;增强检测能力并加大惩处力度,提高学术不端行为的成本与代价;净化学术研究环境,减少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诱因。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学术不端行为有着深刻的经济、文化和体制根源.就我国而言,学术不端行为的最大根源是官本位文化,它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学术行政化.商品拜物教是学术商业化的根源,它造成了偏离学术商品价值的虚幻景象.世俗文化是一种狭义的虚荣主义,对学术行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消除学术不端行为既要“防”,也要“治”,最为迫切的是从道德、立法、体制和机制等方面消除学术的行政化、商业化和世俗化.  相似文献   

11.
学术期刊"一稿多投"现象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如果任其发展蔓延,势必阻碍中国学术的发展与繁荣,导致我国科研水平整体下滑和学术道德失范。本文拟从"一稿多投"微观主体及其社会环境和制度入手,探讨当前学术期刊"一稿多投"防范面临的困境以及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2.
世相漫像     
正近日,某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对来自中国作者的论文集中撤稿。科技部会同多部门通报了最新调查进展,表示正对被撤论文逐一彻查,对查实存在问题的论文作者将严肃处理;对学术不诚信者必须零容忍,坚决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13.
正《理论学刊》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我刊按照中国学术期刊的规范耍求编辑出版,作者所投稿件须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无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来稿请遵循以下规范化要求:  相似文献   

14.
学术道德规范是学术研究人员应遵循的基本价值原则.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围绕学术不端的学术道德规范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相对于学术不端,学术不当问题表现更为隐蔽,更加难以规范,因此也容易被忽视.对此,文章针对当前科研合作关系的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师生关系、团队合作关系以及外部合作关系中的权益纠纷问题,在现实案例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学术不当的现状、主要原因和危害性.在此基础上,文章对科研合作关系中的学术不当行为提出了防范的建议措施以及学术道德规范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5.
因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被国家科技部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北京日报》2月10日报道)。撤销奖项,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这都是对涉嫌严重学术不端的原西安交大教授、博导李连生的处罚。此前,他已经被学校取消其教授职务,并解除其教师聘用合同。他应该为自己的学术不端行为付出代价。但此案至少还有以下值得深思之处:一是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是否仅仅止于撤销奖项就够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学报作者在投稿中屡有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如抄袭剽窃,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等.这些无视学术道德与操守的不端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而且给编辑工作造成了极大困扰,损害了学报的学术声誉,严重败坏了学风,在学术界乃至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已经实施6年,为国家引进大批人才的"千人计划",将建立专家退出制度,到期未完成合同的可以被劝退,有弄虚作假或学术不端行为的取消资格……这意味着"千人计划"打开"制度性退出通道"。优秀人才具有天然流动属性,能进能出,方能活力倍增。如果只进不出,就会产生弊端。"千人计划"实施以来,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和问题。比如,引进的专家学者存在"假回国"现象,名义上在国内工作6个月,实际大部分时间在国外;有的入选专家学者,出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学术道德规范知识不足、学术道德意识淡薄、学术剽窃等突出问题。为此,要强化导师和任课教师在学术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修养,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学术评价体系,健全研究生学术不端惩处机制,联合学术期刊、学术团体等共同进行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9.
面对浙江大学曝出涉及院士的学术造假事件.教育部部长周济说:“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零容忍’。”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2,(15):78-78
美国:严把质量审核关 美国政府部门中负责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机构是公众与卫生服务部下属的“研究诚信办公室”,该机构专门调查和处置由美国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中的不诚信行为,并随时公布违规者的姓名、单位、违规情节和处置决定。按规定,一经认定.从事了学术不端行为,造假者在一定年限内将不得参与任何由美国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也不能在美国公众与卫生服务部设立的任何咨询委员会、评审委员会任职。此外,造假者的身份信息将在研究诚信办公室网站上公示,以供查询,直到“刑满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