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然而,我国推进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特殊历史背景和体制政策环境,导致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薇 《新重庆》2006,(6):43-45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外出务工,一头连着城市和发达地区,一头连着农村和落后地区,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是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中来,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在我国将长期存在。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既是关系改革发展稳…  相似文献   

3.
农村城镇化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具有显著二元结构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城市化进程滞后严重地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现阶段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现状特征,并从《“十五”计划纲要》中所提出的政策方针出发,深入探讨了农村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以及实现农村城镇化应注意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不协调、不同步的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解决“三化同步”的问题,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无法解决。比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滞后使得农村潜在的巨大消费需求无法释放。一些地方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偏高,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环境脆弱,  相似文献   

5.
万国敬  高凛 《前进》2008,(12):45-46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却相当普遍,这种现象,与当今我国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以及十七大提出的“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说到底是我国"二元"结构的表现.我国二元结构的核心是工业化超前而城镇化落后,这种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的状况制约了农民收入增长,制约了农村市场规模的扩大,从根本上说也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  相似文献   

8.
各市、县人民政府,属机构:现将《安徽省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展规划》“十二五”城镇化发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安徽省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 安徽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 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是我省“十二五”发展的重大战略。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依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安徽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9.
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的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一、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化要遵循客观规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循序渐进,走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和劳动力的转移而产生的,并将长时期存在。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的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解决好农民工的“身份”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问题涉及几亿农村人口转入非农产业和城镇的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涉及几亿农村人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关系到工业化、城市化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农民进城就业和农民变市民将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全过程,贯穿于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整个阶段。农民工问题具有普遍性、全局性、长期性。最近制定的《国务院…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是党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是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瓶颈的根本性的措施。我国能否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民。经过24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以占世界近10%的土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近些年,农民增收缓慢,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拉大,…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支新型产业大军,他们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外出务工,一头连着城市和发达地区,一头连着农村和落后地区,为改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世纪之交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工业化是8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从总体上看,它是一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进入90年代后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分散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只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过渡模式而不是目标模式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工业化历史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据统计,1992年全国农村工业产值已达12717.9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09%,所占比重首次上升到50%以上,这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苏南这些乡镇企业发达地区,农村工业更是早已从“半壁江山”发展为“三分天下有其二”,形成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态势。农村工业的广泛兴起,成为80年代中国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整个80年代,全国农村工业吸纳了1亿以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富民兴农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为进一步推进梁平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我们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方针,从梁平基本县情出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民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舒适的生活,构建和谐梁平,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践表明,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可拉动当年GDP增长1%至2%。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把"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件最深刻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统筹 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十六大报告关于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重要论述,对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作出的重大部署,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确立了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解十六大报告关于“三农”问题有很多重要精神,概括起来有“三个一”。第一是十六大报告作出了一个重大判断: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一判断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我国农村的实际。其一,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正处在并将长…  相似文献   

18.
罗莉 《长江论坛》2003,(6):38-40
我国“三农”问题的形成主要因为长期的工业优先战略和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农业之外,这就是城镇化。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大大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加快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创新的主要成果。30多年的实践证明,以“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家庭经营”为特征的农业经营体系,对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与劳动力快速流动,我国农业经营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弱者种地”“差地种粮”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业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特征与趋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在新的发展阶段上 ,就农村城镇化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对“十五计划纲要”中关于“实施城镇化战略”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试对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基本特征作分析 ,并对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基本特征分析对于农村城镇化的研究 ,大多都把着眼点放在小城镇的发展上。但是根据胡序威等人的定义 ,乡村 (农村 )城镇化 ,是“指至今仍以农村和农业人口为主的广大乡村地区 ,也应积极发展小城镇和中小城市 ,使城镇人口的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