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史上,在民国初年,曾经有过一次多党制的试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些代表人物曾经幻想在中国也建立一个象西方国家那样的多党制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然而他们的这一试验,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势力的联合进攻面前失败了,表明多党制在中国行不通。  相似文献   

2.
统战资讯     
[理论]我国决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多党制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多由两个或多个资产阶级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体现了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的民国初年 ,中国一度模仿西方的多党制 ,政党林立。政党间互相攻讦 ,进行竞选 ,演出了一场又一场多党竞争的闹剧 ,最后酿成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回顾民初党争的历史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西方的多党制完全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过去行不通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更行不通。一、民初多党制史实中国近代政党的产生与发展 ,受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当时 ,无产阶级还没有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所以产生的只能是资产阶级政党。这些政党最初出现于19世纪的80—90年代…  相似文献   

4.
民国初年的多党制实践是一次失败的实践。认真回顾这段历史,全面总结其中的深刻教训,对于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力图在全面、客观地分析民国初年多党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过程的基础上,说明西方多党制不适合中国国情;脱离中国国情,照搬照抄西方的多党制,是民国初年多党制失败的根本原因。一、历史背景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传统历史的国家,辛亥革命后,立即仿效西方实行多党制,决非偶然。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中华民族两次大灾难,中华民族同…  相似文献   

5.
正一、人民政协与新型政党制度的渊源近现代中国在山河破碎、风雨飘零中进行过不同类型的政党制度尝试。民国初年,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效仿西方,在中国实行议会制和多党制,后因"水土不服"宣告失败;继而,国民党倒行逆施实行一党独裁专制,也被历史所抛弃。历史发展清晰表明,只有建立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和基本国情生长出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政党制  相似文献   

6.
肖枫 《前进论坛》2011,(8):31-33
日前,吴邦国委员长在全国人大会上宣布"中国不搞多党轮流执政",这不能被简单地解读为"中国不搞多党制"。事实上中国不是一党制,也不搞西方的多党制,而是实行一种独具特色的多党制。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的这种政党体制是很有特色和优势的,我们决不能妄自菲薄。  相似文献   

7.
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要求中国“全盘西化”的人,在政治理论方面集中表现为鼓吹“政治多元化”、多党制。对此,我们必须从理论上给予揭露和批判。一、“政治多元化”的实质照西方政治多元论者的解释,“政治多元化”通常是指一定的社会政治体系由多个相互独立的政治组织构成,各个政治组织的相  相似文献   

8.
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优点和特点。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 我国政党体制的优点和特点之一,是共产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它使多党合作有一个凝聚力很强的领导核心,能够集中各党派的利益和意志,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各党派的人士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而西方国家的多党制是由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决定的,各个党派都是代表资产阶级中的不同集团的利益而产生和存在的,谁也不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它们之间利益关系的冲突非常激烈。  相似文献   

9.
<正> 现在只有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多党制,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主张在我国“要实行多党政治”,也就是要在我国实行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会出现多党制呢?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政权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但是,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其成员之间为夺取最大利润而竞争的情形非常激烈;就是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仍然存  相似文献   

10.
西方多党制并不意味着繁荣、稳定和民主蓝燕,蓝佛新最近十几年,由于西方少数国家的鼓吹和引诱,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积极主张实行西方的多党制,认为只要实行多党制就会给国家带来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民主。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误解之一:多党制定会带来经济...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一、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社会基d的政治、经济和国情,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5的政治觉悟,坚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二、通过教学,澄清学生对西方多党制存在的模糊认识,纠正个别学生中存在的错误看法,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在中国搞西方的多党制。[教学重点〕我国国家的性质、经济基R和基本国情。[教学难点〕西方的多党制,是适应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需要的产物。[教学方法〕学生中存在的模糊认识这一问题以讲授为主,中国国家的性质、经济基础和基本国情以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2.
同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一起被称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的严复,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受西方思想影响,尤其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他首倡赋予中国民众以平等权、自由权,倡导资产阶级的法治主义,强调立法权和司法权的重要性,并强调分权。并且,他将中国特殊现实与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结合起来,深入思考研究,对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作了异化,形成了他自己的、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但是,他的思想并没在当时的中国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散布者所鼓吹的资本主义的“多党政治”,不过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资产阶级政党制度包括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所谓两党制,是指国内有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如美国。所谓多党政治,也叫多党制,指某些国家多党并立、互争政权的政治制度。目前实行多党政治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两种情况,一是国内存在着三个以上的政党,其中没有一个政党能长期保持绝对优势,而需靠选举的偶然胜利或与其它政党结成暂时联盟以掌握国家政权,如法国;还有一种是在许多政党中有一个政党长期占压倒优势,一直把持政权,如日本。多党政治是资产阶级革命一开始就出现了的现象。目前资本主义中家中,大部分是实行多党政治。其中法国和意大利是多党制国家的典型。早在十八世纪末的法中大革命中,当时的“国民议会”中有从极右的保王党、保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裴扬派到最左翼的代表劳苦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多党合作的奠基人和促进者,他主张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反对在中国实行西方多党制。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究竟应当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还是搞西方式多党制,这是我们同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之间严重斗争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结合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所谓政党,是集中代表一定阶级利益和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治制度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月18日《参考消息》转发新加坡3月10日《联合早报》法国巴黎学者宋鲁郑的文章,题为《比较政治:中国的政治制度何以优于西方的多党制》。文章认为,中国真正与众不同的特色是有效的政治制度,这是中国实现经济成功、创造出"中国模式"的全新现代化之路的真正原因。中国的政治制度与西方的多党制相比有六大优势。为便于我们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巨大优越性,本刊摘编此文,以供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7.
恽来 《北京观察》2007,(3):22-22
政党制度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普遍存在于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生态当中。按照主要政党数量的多少,各国政党制度一般可以区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有别于两党制和多党制、又有别于一党制,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长期以来,由于受西方发达国家政党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志明 《传承》2011,(4):6-6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曾是热忱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战士,都曾是笃信只有师从西方民主制度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才能拯救和复兴中华民族的先驱。然而,一次次的沉痛失败警示他们,无论是西方君主立宪政体还是共和民主制度,在中国根本就行不通。  相似文献   

19.
刘艳 《前进论坛》2008,(4):63-63
三、多党制 多党制是指由两个以上政党或政党联盟轮流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制度。多党制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政党制度,起源于欧洲大陆的法国,以后陆续为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北欧国家所接受。很多发展中国家在殖民时代末期和独立初期.也实行西方式的多党制;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多数国家转向权威主义政体;80年代起,出现多党民主风潮,大多数国家又回到多党民主轨道。  相似文献   

20.
张志明 《传承》2011,(10):6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曾是热忱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战士,都曾是笃信只有师从西方民主制度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才能拯救和复兴中华民族的先驱。然而,一次次的沉痛失败警示他们,无论是西方君主立宪政体还是共和民主制度,在中国根本就行不通。而第一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