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正>回首2003年,白衣的医生护士和白色的口罩一定是你推开记忆大门时看到的第一幕"风景"。那年的春天,北京的天气出奇的好,街头的月季花开得特别娇艳。可"非典"的降临打破了原本的平静,城市的空气中飘浮着致命的病毒。一向拥挤的北京,几乎成了一座空城,就连最繁华的王府井也都萧条零落。那几个月里,机关、学校、住宅等场所体育锻炼的气氛空前热烈,大家不为别的,只为增强免疫力,抵御"非典"病毒。直到某一天,我们才从电视上了解到,"非典"打破了大半个中国的平  相似文献   

2.
韩之江 《中国减灾》2013,(3X):14-16
<正>"非典"危机:从封闭转向透明经历过"非典"的人面对流行疾病,有着和从前不一样的反应。而政府和社会在经历"非典"之后,也产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至今余波未息,激荡着、塑造着我们的社会。"非典"后有评论指出:"非典"吓跑了官场陋习,产生了"非常速度",这是对当时变化的一个真实写照,在"非典"的"非典型"状态下,政府和民众都被逼到了悬崖边  相似文献   

3.
王曙光 《政策》2003,(6):20-22
"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使我们整个民族面临一次严峻的考验。在这场考验面前,整个民族所表现出来的凝聚力、责任感和精神状态,令人感到欣慰。"非典"是一场灾害,但同时也给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次反思的契机,使我们在反思中警醒,在反思中感动,在反思中振奋;同  相似文献   

4.
自2002年11月份以来,一种名叫SARS(中文简称“非典”)的神秘病毒在全球约有27个国家和地区迅速蔓延,目前尚无特效药可治。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5月26日,全球确诊病例累计已达8202例,死亡人数725例。此外,还有数千例疑似患者。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自然灾害,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以遏止“非典”的蔓延。  相似文献   

5.
北京的春天今年没有沙尘,没有沙尘的空气里,弥漫着一个陌生的名词——非典。非典是微小的病毒,人的体积比它庞大亿万倍。一只病毒的分量较之一个人的体重,像是一滴水向整个太平洋宣战。然而,这滴邪恶而沸腾的水,在春天的早晨燃起恐怖的荒火。假如我明天得了“非典”,我该如何?实在不愿这样设想,生怕轻声的诵念也会把那魔鬼引入家门。我逼迫自己认真筹划,既然有那么多人已悄然倒下,既然我不想在懵懂无备中浸入灾难。假如我得了“非典”,我不会怨天尤人。人是一种生物;病毒也是一种生物。根据科学家考证,这一古老种系在地球上至少已经滋生了20…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口较为集中的高校,防止非典疫情的任务繁重、复杂。北京各高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学校师生员工和衷共济,尽力使非典病毒在高校的蔓延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非典"在我国部分地区的蔓延给湖北省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正确分析当前形势,正视"非典"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对保持湖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认真分析了"非典"对湖北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非典"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日某下属单位一名干部到上级机关送报表 ,不幸遭到空前的冷遇 ,上司让他将报表扔进废纸篓就“向后转” ,这位干部只得窝着满腹的委屈而返。原因是那位上司怕因接触而感染“非典” ,可这位干部本身并没有任何“非典”症状 ,他所在的地区目前也并未发现一例“非典”。人们不禁为那位上司对“非典”的过于敏感而感到吃惊和不解。“非典”固然可怕 ,但是我们大可不必为之过敏和慌恐。据有关资料介绍 :“非典”这种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SARS的疫病 ,是由一种新病原体引起的 ,它虽然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疫病 ,但它可防、可控、可治 ,并非不治之症…  相似文献   

9.
田恬 《中国减灾》2013,(3X):20-21
<正>人类最大的敌人不在于饥荒、地震、病菌和癌症,而在于人类本身。——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十年前的那个春天;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非典"对人类而言,既是躯体疾病,更是精神应激源。它对人的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同时对一个社会在危机时期的整体应对能力也是严峻的考验。事实证明:人们面对流行病表现出的心理恐慌和应激,往往比疾病本身更可怕,影响更深远。非常时期透视非常心理与地震、水灾、空难等相比,"非典"流行涉及的人群面更广,会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肆虐的“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向人类发起了猖狂进攻!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面前,江西省公安机关全体民警全力以赴,果断处置,任尔“非典”多横行,“不信春风唤不回”!在全体民警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和广大医护人员一道,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置生死于度外,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舍小家顾大家,视疫情为责任,体现出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高尚职业道德和众志成城的必胜信念。 “多难兴邦”。面对“非典”,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人类终将赢得这场战役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1.
一场名为SARS的突发疫情席卷了2003年北京的春天,当人们还没有搞清楚什么是“非典型肺炎”的时候,昔日车水马龙的道路畅通无阻起来,喧闹拥挤的商场宁静起来,装修豪华的餐馆饭店没有了品尝美食的满堂宾客,在浓烈的过氧乙酸消毒水的味道中,人们学会了说“非典”、“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和“病死率”等专用名词。恐怖的“非典”病毒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些人退缩了,害怕了,撤离了;但更多的人却没有走,他们选择了和北京一起抗击SARS,与北京同在,他们就是在北京投资经商的台湾人。一北京市现有台资企业1800多家,在…  相似文献   

12.
在“非典”这个特殊时期,白衣天使成了令人敬仰的白衣战士。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多是向往祖国传统高深的中医科学,跨越海峡的阻隔来到大陆学习,将来有一天他(她)们也将成为天使或者说是战士中的一员。当“非典”在大陆肆虐的时候,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也像一名真正的战士一样,留在大陆,与大陆同胞共同面对这场灾难,并且给予同胞以支持、鼓励和帮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非典”时期,留在大陆的他(她)们想和做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3.
当“非典”这一突如其来的恶魔向我市袭来时,全市各级统战部门高度重视,沉着应对,采取措施,周密部署;奋战在医疗战线的各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主动请缨,尽职尽责,舍生忘死,奋力拼搏;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心系“非典”,关爱社会,慷慨解囊,捐资相助。筑起了一道道万众一心战恶魔、众志成城抗“非典”的坚固防线,谱写了一曲曲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科学防治、克难制胜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半月谈》2003,(24):28-29
12月17日,我国台湾省一名男子被证实感染非典病毒,这是台湾岛入冬以来第一个非典病例,也是入冬以来全球首个非典病例,引起了我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人们在关注:非典疫情会不会大规模复发?我们又该如何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政报》2006,(8):35-35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妥善解决医务人员因公感染非典并发后遗症有关问题的会议精神,切实解决好相关问题,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解决因公感染非典并发后遗症医务人员有关问题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非典备忘录     
《时事资料手册》2003,(3):35-53
非典,作为一种新型的病毒,它带来的是“21世纪的第一场全球性的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夫人语)。而中国的许多地方被列为疫区,广东、香港、北京、山西……非典考验着中国,考验着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人的意志。面对危机,中国人没有倒下。2003年,一个非常的年份,让我们记住这一切,记住非典,记住与非典抗争的人们。  相似文献   

17.
在抗“非典”攻坚战的关键时刻,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制定了《关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播的决定》,对下一步防治“非典”工作是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而非典,则是时下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二风马牛不相及。不过,最近发生的两件事,却使人在李鸿章和非典之间产生了一些联想。  相似文献   

19.
2003年春夏之交,“非典”突如其来。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医生张宏在接诊一名过境“非典”患者过程中,不幸被传染。在医院的全力救治下.张宏最终逃脱了死神的威胁,康复出院后辞职下海。2004年9月,由于对医院签收的5.8万元医疗保险理赔金存在异议.张宏一纸诉状将原工作过的医院推上被告席。湖北省“非典”第一案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詹奕嘉 《中国减灾》2013,(3X):10-13
<正>十年前的那个春天,中国陷入了改革开放以来从未遭遇过的公共卫生危机:"非典型肺炎"突如其来地肆虐中国大地,这种传染性极强而又神秘莫测的传染病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就连医护人员也被大量感染,不少病人去世。非典危机,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和信息透明机制。在近年来的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中国公共卫生系统从疲于应付到从容应对,从被动迎战到主动出击,从各自为战到多方联动,新的公共卫生大变局已经形成。十年过去,揽镜自鉴。从"非典"这面镜子里,照出的除了公共卫生体系完善、信息公开透明等光明面,还反射出今天中国公共卫生事业需要重视和弥补的诸多缺陷。"非典"的记忆不会消失,而面对明天,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