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衣保中 《新长征》2009,(6):30-31
发展县域经济,是区域统筹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作为整个经济层次的基础环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结合部。县级财政承上启下、融贯城乡,是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财政的根基。我省要由财政大省向财政强省跨越,重点和难点都在县级。当前,县级财政是最困难的一级财政。如果不激发县域发展的内在活力,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转变思路,以工业兴县,农民致富、财政增收为基本思路和目标,推进体制、政策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一、我省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3.
以城乡统筹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统筹是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体制和政策因素是县域经济发展中城乡统筹的主要制约因素。对造成“城乡”差别的体制和政策大力纠偏,还农民以平等的“国民待遇”,清还长期以来对农民、农村的“历史欠账”,正是县域经济发展中城乡统筹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高志勇 《实践》2005,(9):27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 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为加快县域经济发 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但是,随着改革 的深化和形势的变化,县域经济发展面 临许多困难,特别是一些深层次问题也 逐渐显现出来。为此,必须把增加农民收 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 紧扭住经济中心不动摇,牢牢把握发展 主题不放松,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 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增加财力、提 高综合经济实力为核心,不断推进县域 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应着力在以下六个 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 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调整,要按照 “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 高”的思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大 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作为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已经对此作出了重要部署。县域涵盖“三农”,联结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其实力和活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近年来,浙江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浙江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坚持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3,(2):13
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次重要会议,均对如何发展县域经济作出部署,足以显现县域经济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独特地位。县域经济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更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和工作推进力度,尽快改善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县域特色文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文化作为在一定区域内经过长期积淀、传承而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互为支撑。在靖州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立足文化和经济的“互恋”关系,充分绽放县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弹跳点。1.以文化推动旅游。一是抓紧启动生态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8.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利 《新长征》2006,(5):27-3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我省也确立了“开放带动、县域突破、科教兴省、人才兴业”的发展战略,而且在吉林省“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也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实施县域突破战略,实现县域经济整体跨越。这标志着县域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和十六大报告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县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就必须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而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关键在人才,重点和焦点也在人才。  相似文献   

10.
袁静波 《奋斗》2004,(8):20-2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中最具综合性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是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某种意义上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重点、希望、潜力在于发展县域经济。欠发达地区若想加快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按照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城乡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乔树江 《奋斗》2004,(6):34-34,40
按照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必须不断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构建城乡统筹共进、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的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认清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我县将着力发展“稻、牧、林、矿、药”五大重点产业,加快构建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于幼军近日在调研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时强调,要以正确的思路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他说,第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五个统筹”发展的要求,同时又要把握好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新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一、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 第一,实施民营主体战略,使县域经济保证旺盛的发展活力.这是因为,西部县域经济多为欠发达地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活力不足、后劲不足、投资不足,缺少一种广泛的群众性经济的蓬勃发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寻求突破,使县域经济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实施民营主体战略,就是要唤醒广大群众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市场主体意识,鼓励个人去寻求就业,去办企业、搞实业,创造财富,增加收入,加快民间资本的积累;一个县域,人人能自谋出路,人人自食其力;人人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就会形成大大小小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县域经济的"星火燎原".  相似文献   

14.
《新湘评论》2004,(12):5-5
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于幼军近日在调研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时强调,要以正确的思路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他说,第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五个统筹”发展的要求,同时又要把握好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新的科学发展观,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和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先进成果,  相似文献   

15.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结构中的一个基础性层次,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不靠海、不靠边(省边界),不靠线(铁路线)的“三不靠”内陆意识,严重束缚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用改革开放、区域经济发展眼光看待落后的实际,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建立起区域经济联合,增强发展县域经济的紧迫感。一、发挥本地资源的比较优势,创建支柱产业,开发龙头产品,ho快规模化、外向化步伐1、县域各类资源最具潜力和开发活力。在我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县一级拥有全省90%的土地、80%的劳动力、80%的煤炭、70%的轻工原料,县域经济起着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07,(9)
县域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它的主要特征体现在综合性、区域性等方面。一、县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载体1、发展县域经济是破解传统城乡二元发展结构的突破口。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侧重点在于解决我国在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城乡二元发展结构,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目前我  相似文献   

17.
熊智勇 《新湘评论》2006,(12):47-47
县域文化作为在一定区域内经过长期积淀、传承而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互为支撑。在靖州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立足文化和经济的“互恋”关系,充分绽放县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弹跳点。  相似文献   

18.
《理论建设》2009,(6):33-36
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探索一条快速发展县域经济的路子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德县是毗邻江浙发达地区的一个农业县,怎样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中从全省“倒数前茅”一跃而成为全省“综合十强”、“动态十强”,其成功的经验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途径之一。县域是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空间区域,其中尤以县域经济和民生事业统筹发展为重点,而且,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归宿和题中之义。因此,应统筹县域经济与民生事业协调发展,即推广"晋江经验",加快小城镇建设,完善制度安排,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涛  崔仑  吕灿华 《理论学刊》2003,(1):106-108
县域经济发展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培植县域经济发展优势应着重抓好培植优势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质量、扩大社会投资、创造人才发展环境、实施科技战略、提高服务执法水平、加快小城镇建设等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