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1936年2月至5月,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东征。时任东征主力部队红一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的萧向荣所写的日记《东征琐记》,详细记录了红军东征的过程。这部日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作出东征决策的原因和目的,即准备对日作战力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记录了东征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战斗;披露了毛泽东为团以上军政人员会议所作的报告和关于大麦郊政治局会议决定的报告,两个报告都就对日作战问题进行了思考。通过《东征琐记》可以看到,红军东征壮大了抗日力量,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初步显示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战的中坚力量,有力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1936年2月至5月,毛泽东、彭德怀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由陕北出师,东渡黄河,奔赴山西,以"打通苏联"、"巩固扩大现有苏区",准备直接对日作战力量,进而进军华北前线,抗击日本侵略。红军出师山西后,遭到蒋介石、阎锡山军队的阻拦和破坏,未能实现对日寇直接作战。但是,红军东征打了胜仗,唤起了人民,扩大了红军,筹备了物资,以实际行动宣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红军结束东征回师陕北后,为巩固和扩大西北抗日根据地,扩大抗日红军,"为着一切抗日力量有核心的团聚",中共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主力组成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率领,到陕甘宁广大区域西征作战。西征战役从1936年5月开始到7月结束,开辟了纵横200余公里的新区,进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为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创造了条件。先后担任红军东征和西征主力部队之一红一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统战部部长的萧向荣,在战斗间隙,以日记形式详细记录了红一军团东征和西征的过程,内容以行军、作战、敌我态势、战果统计等为主,还有他从红军政治工作者角度对一些重要战斗的分析与评价。日记还记录了西征战役结束后,红一军团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以及关于西安事变的有关内容。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本刊将陆续发表萧向荣的这部日记,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东征琐记     
1936年2月至5月,毛泽东、彭德怀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由陕北出师,东渡黄河,奔赴山西,以"打通苏联"、"巩固扩大现有苏区",准备直接对日作战力量,进而进军华北前线,抗击日本侵略。红军出师山西后,遭到蒋介石、阎锡山军队的阻拦和破坏,未能实现对日寇直接作战。但是,红军东征打了胜仗,唤起了人民,扩大了红军,筹备了物资,以实际行动宣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红军结束东征回师陕北后,为巩固和扩大西北抗日根据地,扩大抗日红军,"为着一切抗日力量有核心的团聚",中共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主力组成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率领,到陕甘宁广大区域西征作战。西征战役从1936年5月开始到7月结束,开辟了纵横200余公里的新区,进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为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创造了条件。先后担任红军东征和西征主力部队之一红一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统战部部长的萧向荣,在战斗间隙,以日记形式详细记录了红一军团东征和西征的过程,内容以行军、作战、敌我态势、战果统计等为主,还有他从红军政治工作者角度对一些重要战斗的分析与评价。日记还记录了西征战役结束后,红一军团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以及关于西安事变的有关内容。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本刊将陆续发表萧向荣的这部日记,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1936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东征宣言》,随后,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积极准备东出河北与日军直接作战。但东征红军却遭到蒋介石、阎锡山军队的疯狂拦击。  相似文献   

5.
红军东征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首次为在山西建立对日直接作战的战略支点作出的关系全党、全国以及整个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军事行动。1936年2月,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的率领下,渡河东征进入山西。  相似文献   

6.
在1936年红军东征山西时,中共中央和红军方面是否发布过《东征宣言》?这是一个需要探讨与商榷的问题。有当事人在其回忆录中声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组建了‘红军抗日先锋军’,彭德怀同志任总指挥,毛泽东同志任政委。并发布了《东征宣言》。1936年2月红军东征开始。"还有当事人在回忆录中写道:"瓦窑堡会议期间,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拟定了东征抗日计划,决定用40天时间进行有关准备工  相似文献   

7.
段炼 《党的文献》2015,(4):74-81
1936年的红军作战新计划,核心是第二次东征山西,主要目的是以战求和,既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又促张学良、杨虎城及阎锡山联合红军抗日,最后实现"逼蒋抗日"。作战新计划先后两次即将启动,但因山城堡战役胜利和西安事变爆发暂停,最后放弃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阶段。放弃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尚在起步,红军东征抗战的政治环境尚未形成。作战新计划影响主要体现在:帮助中共和红军摆脱生死困境,推动西安事变爆发,最终实现了"联蒋抗日"的局面;最终明确中共和红军向东发展的战略方向;增强中共和红军独立自主意识和力量。它虽然军事上没有多少进展,但在政治上实现了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8.
孟兰英 《党课》2013,(23):120-121
“东征战役”前发出时代强音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了陕北。刚刚在陕北站稳脚跟的中共中央召开了瓦窑堡会议。会后,立即组织了“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寇作战。1936年1月26日,部队挺进至陕西省清涧县袁家沟一带进行休整并发布了《东征宣言》。2月23日,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政委毛泽东、总指挥彭德怀指挥下渡过黄河,发起了“东征战役”。  相似文献   

9.
正80年前的红军东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抗日力量、实现对日直接作战等目的而发起的第一次战役行动。这次战役虽然最终由于国民党中央军、晋绥军的重兵合力拦截围追,而使红军被迫暂时折返陕北根据地,没有能够完全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但东征期间及之后党中央、毛泽东所决策的战略布局,以及对国民党蒋介石、阎锡山的政策、策略方针的逐步调整与改变,却对全国抗战爆发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胡国强 《党史文汇》2005,(12):22-25
一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干里长征,胜利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12月23日至25日,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讨论并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会后,立即组织了"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寇作战.1936年1月26日(即农历正月初三)"东征部队"由陕北子长县出发,挺进至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并庄严发布了<东征宣言>.2月23日,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政委毛泽东、总指挥彭德怀指挥下,渡过黄河,发起东征战役.毛泽东著名词作<沁园春·雪>就是部队在袁家沟期间写的.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赴重庆与国民党举行和平谈判.谈判期间,毛泽东会见了柳亚子.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于10月7日将9年前创作的这首<沁园春·雪>录赠给他.  相似文献   

11.
正1936年2月的红军东征,是中共党史和军史上的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壮举。东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以及陕甘苏区在发展中得到巩固。当年与毛泽东一道指挥红军东征的彭德怀回顾评价毛泽东和红军东征时说:"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西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进军山西,扩大宣传抗日主张,从此共产党夺取  相似文献   

12.
<正>1936年,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红军东征。从2月20日渡河东征到5月5日胜利回师陕北,东征红军在山西境内转战75天。其间,毛泽东两次进驻永和县,成为永和历史上光辉的一页。毛泽东两次来到永和与第一次离开永和的时间基本清楚,但是他回师西渡的时间却有不同说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毛泽东在东征红军渡河之前先行过河到达延川县(即5月2日离开永和),二是毛泽东在河东指挥,  相似文献   

13.
《遵义日记》 1936年8月5日,毛泽东、杨尚昆发出撰写《长征记》的征稿启事。在中央号召下,长征的亲历者积极性甚高,纷纷撰写。在此基础上,编者精选出100篇文章、近40万字,取名为《二万五千里》;1942年底印刷出版,更名为《红军长征记》。这是长征亲历者留下的关于长征的文字记载,一部关于长征的最早、最真实、最珍贵的记录。《红军长征记》,看点多多。署名“何涤宙”的《遵义日记》就是极为精彩的一篇。  相似文献   

14.
1936年的红军作战新计划,核心是第二次东征山西,主要目的是以战求和,既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又促张学良、杨虎城及阎锡山联合红军抗日,最后实现"逼蒋抗日"。作战新计划先后两次即将启动,但因山城堡战役胜利和西安事变爆发暂停,最后放弃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阶段。放弃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尚在起步,红军东征抗战的政治环境尚未形成。作战新计划影响主要体现在:帮助中共和红军摆脱生死困境,推动西安事变爆发,最终实现了"联蒋抗日"的局面;最终明确中共和红军向东发展的战略方向;增强中共和红军独立自主意识和力量。它虽然军事上没有多少进展,但在政治上实现了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5.
2019年6月19日在山西太原召开的毛泽东《沁园春·雪》研讨会,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围绕《沁园春·雪》的创作过程、思想内涵、艺术价值、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学者们认为,要从红军长征及东征的大历史背景来理解其思想内涵,当时,为实现中央在西北为革命大本营奠基的任务,毛泽东提出东征的战略主张,而东征在文化上的突出成果就是《沁园春·雪》的诞生;《沁园春·雪》体现了巨人气象的豪放和穿越时空的厚重,词中蕴含着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开创的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立足现在、超越古今的从容;全词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和气魄,使命和担当,以及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根植人民的为民情怀,从《沁园春·雪》中可以体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16.
正1936年春天,毛泽东和彭德怀等率领红军从陕北东渡黄河开赴山西,进行了"抗日讨逆"的东征。红军东征在晋中近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东征期间毛泽东首次来到晋中灵石,同样是晋中近现代史上值得铭记的一件大事。2月20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在总指挥彭德怀、总政委毛泽东、总参谋长叶剑英等指挥下,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突破阎军"黄河防线",开始了渡河东征。3月4日,红十五军团一部挺进灵石县双池镇(今属吕  相似文献   

17.
红一方面军主力在东征战役期间,一度使用“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称号。但是究竟于何时开始启用这一称号,历来说法各异。一些参加过东征战役的老革命家回忆是1936年1月底,毛泽东在延长主持召开军委会议,研究东征作战方针,正式组成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而近年来出版的各种有关著作和工具书,均把此事系于1936年2月。上述诸说,均不够准确。红一方面军改编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准确时间,应  相似文献   

18.
密云遮星光,万山乱纵横,黄河上渡过抗日英雄们。摩拳擦掌杀气高,是我们铁的红军。吓掉汉奸魂,猛虎扑羊群,冲锋向前进。只见那白军连跑又带滚,猛打猛冲又猛追,追到太原城。这首《东征抗日歌》形象地记述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渡河东征到山西的伟大壮举。1936年2月到5月发起的  相似文献   

19.
正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为了以实际行动促成全国抗日的实现,1936年2月17日,发表了《东征宣言》,并组织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抗击日本侵略军。1936年2月20日,黄河刚刚开始解冻,在政委毛泽东和司令员彭德怀指挥下,红一方面军打响了渡河东征战役。21日下午,东征红军全部渡过黄河天险,进入山西。于是,在三晋大地上历时75天中,这些天兵天将与阎锡山部队智勇对决,南征北战,文师武将各显神通,写就  相似文献   

20.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胜利到达抗日前线的陕北革命根据地,这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同年12月25日,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深刻的分析,决定渡过黄河东征,组成以毛泽东为政委、彭德怀为总指挥的中罔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