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制的不完善、商品经济的趋利性以及腐朽文化的侵蚀等社会原因为性贿赂一度在我国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适宜的环境;生理本能的骚动、价值的迷失、需求的扭曲、性观念的过度开放等个体性原因使性贿赂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以性贿赂谋取非法经济利益与谋取政治利益,这是当前性贿赂突出的表现,危害大。从国家工作人员接受性服务为他人谋取利益及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对国家工作人员提供性服务两方面来界说性贿赂。遏制性贿赂必须加强党风政风建设,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加强舆论宣传、揭示性贿赂可耻行为,加强打击卖淫嫖娼活动。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性贿赂已然成为重要的贿赂方式,其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腐蚀力甚至高于其他财物型贿赂。然则我国刑法并未将性贿赂纳入其规制范围,理论界对性贿赂入罪与否争论不断,实务中对性贿赂的处置方式不尽相同,这直接削弱了我国刑法对性贿赂的规制力度。应当试图跳出性贿赂入罪与否的争论漩涡,在现行刑法框架下探寻性贿赂的刑法规制路径;应当将间接性贿赂中的雇佣型性贿赂所涉赃款直接认定为受贿数额,将直接性贿赂与间接性贿赂中的指示型性贿赂直接规定为贿赂犯罪的法定从重处罚情节。  相似文献   

4.
性贿赂与性受贿腐败犯罪行为刑事立法问题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贿赂与性受贿腐败问题乃当前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性贿赂等腐败犯罪现象是否用刑法加以制裁以及如何制裁是当前刑事司法界颇具争议的问题。性行贿与性受贿往往引发极其严重的腐败犯罪,致使国家蒙受极大的经济损失。遏制腐败犯罪现象的蔓延,必须有效打击性贿赂犯罪。我国应尽早研究刑事立法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官场,官员落入性贿赂深渊,是在腐朽官僚亚文化压力下,出自于其从众心理.从众心理的形成源于明规则的乏力、潜规则的盛行及非理性权威下的作用.对性贿赂的治理,应注重疏堵并举:既要注重用法律规制性贿赂,遏制“盲从”,也要通过提倡正确的性道德观、为官守则,使其自觉地拒绝“盲从”,最终达到良好的性贿赂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6.
性贿赂犯罪研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贿赂犯罪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日益增多 ,对我国社会具有极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文章从历史发展、现实状况、国内法律现状与国外立法借鉴等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创建“性贿赂”犯罪的必要性 ,以惩治我国现在日益蔓延的权色交易  相似文献   

7.
在对我国性贿赂行为的普遍性及其危害性分析之后,对我国设立性贿赂犯罪的刑法学理论基础进行论述,提出在中国现行刑法典中增设性贿赂的相关条款,以更好地保障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性贿赂"已成为破坏经济秩序,腐化国家工作人员的祸害之一,但现行刑法对其无能为力。"性贿赂"在本质上是一种非财产性利益贿赂的形式,它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无论从刑法理论角度还是司法实践角度对"性贿赂"进行多维思考,都应当对"性贿赂"定罪。  相似文献   

9.
性贿赂因其独有的特征 ,成为贿赂犯罪中一种新的犯罪方式 ,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 ,将性贿赂犯罪纳入刑法调整范围十分必要。认定性贿赂为犯罪不会扩大打击面 ,也不是对妇女的歧视 ,在司法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性贿赂犯罪在我国当下的现实生活中日益增多,给我国社会的安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作为一种新型的贿赂手段,性贿赂一直以来都是司法部门和刑法学界关注的问题。性贿赂是否构成犯罪,如何正确对待日益严重的这一现象,从法律的角度对这一现象加以控制和防治,是司法部门与刑法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性贿赂犯罪在我国当下的现实生活中日益增多,给我国社会的安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作为一种新型的贿赂手段,性贿赂一直以来都是司法部门和刑法学界关注的问题。性贿赂是否构成犯罪,如何正确对待日益严重的这一现象,从法律的角度对这一现象加以控制和防治,是司法部门与刑法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性贿赂”立法不宜冒进——基于现实困境进路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贿赂"立法问题既包含有法理层面的疑问,也包含有现实层面的疑问。"性贿赂"基于其与财产贿赂的同质性,应当有立法对其进行规制是必要的,但基于其在现实层面上的操作难度及可行性,又给予其入罪以否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性贿赂·性贿赂罪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贿赂是由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色情腐败引发的。没有色情腐败就不会有性贿赂。色情腐败和性贿赂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另有他图,用公款雇用女色,对有关部门领导或办事人员,施以陪吃陪唱陪玩陪洗陪睡。二是以固定和隐秘的酒店宾馆为场所,以工作餐或休闲娱乐为因由,包女色对较为高级的干部进行全程陪伴。三是出钱包租固定女色,供性爱贿者随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性贿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对是否应将非物质性贿赂纳入刑法还有不同的争论,但非物质性贿赂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已为社会所公认.实际上,非物质性贿赂也是贿赂的一种方式,且其他国家早有关于非物质性贿赂犯罪的立法规定.因而,刑法应该扩大贿赂的范围,适时地将非物质性贿赂犯罪纳入其规制的范围之内;同时对现行贿赂犯罪"计罪定赃"的原则进行反思,建立起数额犯和情节犯并行的双重评价标准体系.扫清非物质性贿赂入罪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对职务犯罪罪因的分析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基础,职务犯罪罪因既有宏观原因,也有微观原因.从宏观上看,职务犯罪罪因有人性、体制、文化等因素,从微观上看,职务犯罪罪因包括道德品质、心理意识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贪污、受贿犯罪主体和客观方面存在缺陷。参与消费赃款、赃物的巨额贪污、受贿者的家人、姘居者 ,也应立法追究其罪责 ;运动员、裁判及体育俱乐部的工作人员也可成为贿赂犯罪的主体 ;性贿赂也应入罪  相似文献   

17.
贪污、受贿犯罪主体和客观方面存在缺陷。参与消费赃款、赃物的巨额贪污、受贿者的家人、姘居者 ,也应立法追究其罪责 ;运动员、裁判及体育俱乐部的工作人员也可成为贿赂犯罪的主体 ;性贿赂也应入罪  相似文献   

18.
“性贿赂”行为犯罪化不足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犯罪学与刑法学两个角度分析 ,性贿赂行为是社会失范行为的一种 ,该行为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但从理论与现实的可行性考虑 ,将其犯罪化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19.
浅析我国黑社会组织犯罪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黑社会组织犯罪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社会治安的一种特殊、复杂的社会现象。从黑社会组织犯罪形成的社会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心理原因来分析、了解黑社会组织形成的原因,就能从中找出打击黑社会组织的方法,消灭其产生的土壤和根源,从而扼制黑社会犯罪组织势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明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史上江南市镇的发展是辉煌的一页,而其中吴江县市镇的发展又较具典型性。在这一时期,尤以正德至嘉靖的半个世纪增长最快。因此本文将试图从本文研究的市镇的概念和市镇发展的定义、市镇发展的现象、发展的普遍性原因和特殊性原因等三个方面探析明朝嘉靖年间吴江县市镇呈现显著发展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