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3 毫秒
1.
《侨园》2011,(6):47
沈阳王小姐问:最近经常有报道日本一些企业急招在震后返回中国的研修生回日,请介绍一些日本研修生的有关情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答:以学习和研究日本企业的生产技术及生产技能而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被称为外国人研修生。日本法律上禁止引进外籍劳动力,但日本普通劳动者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人才为名创立了"研修制度",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991年,日本专门成立了半官半民的社团组织,即日本国际研修协力机构,成为接收外国研修生最多的团体。  相似文献   

2.
沈殿成 《侨园》2005,(2):29
从1979年起,日本开始从中国招收研修生,20多年来持续不断,人数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8年以来每年的增长率都在两位数以上,其中2001-2002年度增长速度最快,达到30%。2004年前9个月同比增长24%。另据有关资料披露,从1992年到1999年,日本共接收中国研修生141524名。目前仍在日本的中国研修生有七八万人。研修生,是日本国情的产物。中日研修生合作开始在1979年,当时正值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日本国内劳动力匮  相似文献   

3.
张东亮 《侨园》2015,(4):18-19
听到"鬼子军歌"父亲突发心脏病今年51岁的李缨是广东人,去日本之前,他是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导演。1989年3月他辞职到东京留学,并与在那里工作的妻子团聚。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有一处著名的景点,每到初春樱花盛开时总是游人如织。李缨刚到日本时也曾到这里赏花,后来他才知道,原来这就是靖国神社。1993年,他成立了龙影电影公司。公司除了制作一些小影片外,也代理一些纪录片在日本发行。租好房子才发现,竟然住在了靖国神社旁边。在周边日本人眼里,靖国神社、大相扑、  相似文献   

4.
环球侨讯     
《侨园》2002,(2)
日本德岛县德岛市某制衣会社的8名中国女研修生,去年年底集体“罢工”一天,对会社强制让她们加班,但报酬极少的变相盘剥现状,表示抗议。但是,她们这种抗议行动引起了会社经营者的“愤怒”,经营者指责她们白天不上班,影响了工作进度。目前在该服装缝制工场劳动的中国研修生、实习生共有18名,全部来自上海市郊区,其中有8名实习生,于去年来日,年龄最小21岁,最大的35岁。依照合同规定,她们的工作时间是上午9:00到下午5:40分,但是,会社方面总是让她们加班,几乎每天都加班到晚上9点。但是加班报酬又非常低,有的人有时一  相似文献   

5.
周宏 《侨园》2009,(5):50
自去年下半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日本明显下滑,导致外国人研修生的劳资纠纷问题特别突出.据日本法务省最新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认定为对外国人研修生实习生所发生的"规定外劳动"、"不支付工资"的不正行为高达324件,创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海外媒体刊登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日本大分县一位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日本人于今年1月18日在自己的寓所中被人砍死。凶手却是他生前为之担保并悉心照料的年仅19岁和21岁的中国留学生!动机则是谋财害命!更让我难以置信的就是这位惨遭不幸的日本老人,竟是我近20年前结识的日本大分县山香町建设会会长吉野谕先生,他的夫人也被砍伤。吉野谕君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长期以来为中日友好积极奔走。他曾因先后为30多个中国留学生作担保  相似文献   

7.
王志成 《侨园》2012,(4):28-29
在闯洋者的心目中,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又一块掘金之地.不少中国人是怀着异样心情踏上日本国土的.日本除了原有的数十万华侨华人外,近年来,十多万旅日新移民又成了一支旅日大军. 淘金故事 日本人紧张的工作和生话节奏是世界闻名的.二闯东洋的南京青年王家祥,又一次感受到了日本人超人的勤奋和忍耐的秉性.头一次闯东洋打工,使他成了大陆家庭轻早享受“现代化”的宠儿.这一次他是冲着拿学位,成大业来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际税务咨询公司在北京一成立,七家大型企业如北辰实业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等找上门来,聘请税务咨询公司担任他们的税收法律顾问;中国航空服务公司请他们代理减免税论证;国家旅游局与日本合建商业大厦,也向他们咨询有关税收政策;新开办的三资企业也纷纷打电话咨询税率情况;日本著名等松青木会计公司也前来洽谈业务合作……  相似文献   

9.
《侨园》2009,(1):48
编者按:如果您想出国劳务(派到日本、韩国的劳务人员称研修生),请认真阅读本文,它可以帮助您了解国家有关出国劳务的规定、程序和注意事项,解决在出国过程中或者在国外劳务期间遇到的各种困难,防止上当受骗,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体现中国劳务人员的良好素质和形象.……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人的工作精神一向为人称道.不管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那样玩命,人们对这种精神还是很佩服的.不过,似乎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日本人都能保持这样的劲头的.在日本期间,一位搞基础物理研究的日本朋友A君请我们到他家吃饭,席间,他对我讲述他们所里的一些事情,颇有意思.A君是东京一个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五十多岁,说起话来慢条斯理.他所在的研究所,是日本少有的几所由政府拨款的大型基础科学研究所,有好几百人,此外还有不少来自其他国家的科研人员.每年,日本政府都要为这个所拨发大量的款项,数额达数百亿日元,其中40%用于工资等开支.我问A君,工作是否  相似文献   

11.
王丽 《侨园》2012,(7):60-61
偶然发现 今年39岁的顾春涣是上海人,17岁就出来创业,先是瓦工,后又批发水果,一年有二十多万的收入.令身边人惊讶的是,1998年他突然放弃赚钱的水果生意,转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原来,这年夏季,顾春涣陪朋友到日本办事,偶然吃到河豚,但面对传说中的美味,他迟迟不敢下筷,“会不会中毒,我吃了要真死了怎么办?”在饭店服务小姐示意下,他终于鼓起勇气吃下第一口河豚鱼.  相似文献   

12.
沈殿成 《侨园》2003,(1):4-5
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宋铮,回到中国已经四年了。经过四年的高效运作,他使辽阳富华服装有限公司这个外商独资企业从危机四伏中走出低谷,显现出了勃勃生机。如今,富华公司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员工300人,占地1万平方米,下属独立核算加工企业两家,公司的设备全部是最先进的进口设备,有日本飞马公司及重机公司生产的各种缝纫设备400余台,日本旭化成公司生产的CAD自动设计打板系统一套,法国力克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裁剪系  相似文献   

13.
“如果有时间,我真想坐下来,写一本关于日本的书,书名都想好了,叫《樱花树下的回忆》。”26岁去日本,今年46岁的李宝瑞,经过20年的奋斗,已经成了大富商。回忆20年的奋斗史,他很感慨,说:“我26岁以后的大好时光,都扔在了日本,对日本东京,我比沈阳还熟!” 1956年,李宝瑞出生于沈阳近郊姚千户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中很贫穷,不过他天生有一副好嗓子,14岁时,他到沈阳一个样板戏班学习并登台演出。4年后,他下乡,回城后到沈阳电业局上班,后又到辽宁电力设计院搞预算。那个时代的人,经历的多,对社会有比较冷峻的认识,李宝瑞对自己前途思考的最后结果是,他想出国。巧得很,日本一个电力团组来沈阳考察,考察团的一位老者在沈阳期间生了一场病,李宝瑞给了他很多关照。考察团回日本后,  相似文献   

14.
王新同 《侨园》2014,(11):21-23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战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中除杨靖宇、张自忠等耳熟能详的名字外,还有一位叫宫川英男的日本人。这位活跃在中国战场的"日本八路",牺牲时年仅25岁。山东老八路李洛夫和儿子,曾为他扫墓64年。5年前,其女孙雁鸣又根据父亲生前嘱托,将这位日本反战勇士的骨灰送回了家乡。  相似文献   

15.
吕斌 《侨园》2009,(5):18-20
21岁的中国女留学生茹婧,最近幸运地成为中国首位体验日本官僚制度的在日华人.   2009年2月26日,日本观光厅举行了   隆重的研修结业汇报会,茹婧--这个首位"走进"日本政府官厅的中国女留学生,以<从中国人的视点看访日旅行的魅力及旅游推销手法>为题,论述了自己历时3个月的研修成果,她非常有创意地建议日本旅游部门运用在日中国人网络的旅游推销手法,挖掘出像北海道能取岬等日本人至今还没有发现,但却已深受中国游客好评的旅游景点来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同时还从在日中国人的视点对旅游推销手法进行了详尽而务实的分析.日本观光厅长官本保芳明对茹婧的研修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钟文 《侨园》2007,(3):16-17
东芝陶瓷的中国人部长辛平2005年7月,在世界半导体产业居于龙头地位的日本赫赫有名的东芝陶瓷株式会社,在宣布人事调整结果时,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因为在这个“很日本”的传统大公司中,破天荒第一次把一位中国人提到了企业最高管理层——开发研究所部长  相似文献   

17.
徐同考,的的确确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他今年37岁。 他走进轻工部,作为新产品鉴定委员会成员之一,和著名的专家教授平起平坐,胸有成竹地谈吐着个人的见解、意见;他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受到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他带领中国农民塑料技术考察团东渡日本,和外国友人切磋技艺,交流经验。 这不仅意味着他享有着一般人所没有的殊荣,同样也显示着他不同寻常的才干。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天津电梯厂和美国奥的斯公司合资经营的中国天津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刚刚成立一年,即以其显著的效益引人瞩目。这个公司今年的销售额可望突破一亿一千七百多万元。这家合资企业开发的两个新规格交流变速电梯在香港市场展出后,引起了轰动。四台样机被抢购一空。最近,我们访问了天津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总经理威廉·马利特先生,请他谈谈成功的秘诀。 两股力量拧成一股绳 威廉·马利特先生首先谈到他和中国同事的真诚合作。他说,我们是个合资企业,我们组成了一个公司,一起共事,不分彼此,同心协力,这样就能克服很多困难,这是成功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择偶二题     
一、老少配看到一位法国朋友孟德威先生写的文章,说中国人选老婆的标准,第一条是要漂亮;另一条是年龄必须比自己小。文章说:20—30岁的男人一般要求对方比他小1一5岁;30—40岁的男人则要求对方小5一15岁;过了40岁的男人,一般就能在他女儿或孙女辈中找老婆了;关于另一种男小女大的恋情,据孟先生说在中国叫“姐弟恋”或“老少配”;他说这样的男人肯定有“恋母情结”,而女老男小的就是“老牛吃嫩草”。他说中国有相当一部人的年轻女性把自已的容貌当成和男人讨价还价的筹码,她们重视外表的程度远远超过欧洲女性。不少中国年轻女子的择偶标准往往希望通过婚姻  相似文献   

20.
李普 《瞭望》1997,(43)
一位中国同胞的奇谈●李普日本为何不肯对侵略认罪道歉呢?我们中国的一位同胞写了一篇文章开导我们说:“有一个重要的现实原因”。他说这个“重要的现实原因”是,“战后,日本成立了一个庞大的半官方半民间的右翼组织,叫‘日本遗族会’。”“该会人多势众,能量不可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