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国李朝时期有个名叫黄喜的宰相,在一次微服私访时,看到一位农夫正赶着一头黄牛和一头黑牛耕地,便大声问:"农家,你这两头牛哪头耕得好啊?"两头牛停下脚步,看着主人.农夫一言未发.等耕到了地头,农夫放牛到一边吃草后,才附在黄喜的耳边小声评说道:"边上那头黄牛更棒."黄喜十分诧异:"你为何要这么神秘呢?"农夫应道:"牛虽然是畜类,心却和人一样,如果我大声说黄牛好,黑牛不行,它们就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和声音中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价.这样,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不是最棒的黑牛心里就会非常难过."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7,(Z2)
正听娘说她自幼(10岁)丧母,是善良的兄嫂把她拉扯大。娘年轻时心灵手巧精明强干,舅妈说:"针线活一教就会,好几口人的饭菜一会就做好。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23岁才出嫁,是兄嫂舍不得她。"那年头18岁就是大姑娘了,23岁就是老姑娘了,结果嫁给穷木匠。"娘边诉苦边埋怨我姥爷图彩礼为了给另两个儿子娶媳妇。受"多子多福"的影响,我家共有  相似文献   

3.
卫人嫁女     
《韩非子.说林上》讲了一个故事:卫国有人嫁女,郑重告诫闺女:一出嫁后,一定要多多积攒私房钱。嫁人后经常有人被休掉,你得留点钱以防万一]。女儿心领神会,结婚后果然千方百计地积攒私房。后来婆婆发现了这个问题,就以她积蓄私房过多为由,把这个儿媳休掉了。女儿回家,得意地告诉老爹:[爹,我回来了!不过我的财产已比出嫁时多了一倍]。老爹一看果然如此,一家人皆大欢喜。这则小故事,让人啼笑皆非之余,更启发我们想到了一些问题。其二不知两千多年前有一倍大款*这一说没有,如果有,该卫人父女则是典型的成功者,皆大欢喜自在…  相似文献   

4.
<正>连续几天,不断有朋友和同事打来电话,告诉我"喜讯":儿子哪天结婚,女儿哪天出嫁。我在外地女儿家住,不能如约参加朋友或同事儿女婚礼,接到"喜讯"之后,只好托人带上一份份子钱,或者向打来电话的人要微信号加好友,然后把"喜钱"转账给朋友或同事。有一年,我认真算了一下,婚丧嫁娶、  相似文献   

5.
自己与自己     
正有句俗语:"自己与自己过不去。"当自己突然明白,还有两个"自己"与自己"对影成三人",那两个"自己"则相互挟持左右着自己。自己与自己充满了"内心的困惑":一个自己要"知足常乐",淡泊致远;一个自己要"不懈追求",突围展翼。一个自己像树上的乌鸦,叼一块肉;另一个自己则是狐狸,哄骗树上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钱"、"权"都是人的某种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神本"、"物本"、"官本"都是人以人的某种片面性的本质为本.以人为本不能归约为以民为本和以人民为本.在全球视域中,人作为同一性和同质性的类,人为本意指人是人的世界、社会、历史和人自身的根源和根基,世界、社会、历史和人自身是以人为本的.在社会和阶级视野中,人作为具体的现实的人,以人为本则是具体的、历史的,只有到了共产主义才展现出它的完整的形态.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和落实,依赖一种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安排,依赖于一种真正以人为本的客观社会生存模式.  相似文献   

7.
殷海光之死     
冯远理 《各界》2008,(10):10-11
背负着为中国人挣民主、自由、人权重任的殷海光教授于1969年夏,其胃癌再次发作.自称为"五四之子"和"五四后期人物"的殷海光,非但没有享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启蒙大师们的耀眼声华,反而因为追求民主、自由而屡遭迫害.在20世纪50、60年代的台湾,殷海光几乎是沟通"五四"和青年一代的唯一桥梁,是那个时代台湾青年的偶像和精神导师.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为当局的眼中钉、肉中刺,对他的迫害也逐步升级,最后失去了他在台湾大学的教职.正如他的高足、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历史系教授林毓生所说:"殷先生一生基于纯真理想的奋斗,所带给他的横逆与痛苦,足使天下有良知的人同声一哭."……  相似文献   

8.
党的干部工作应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大胆选拔一大批优秀中青年干部,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而解放思想,转变选人用人观念,是其中的关建环节. 破除德才割裂、忽视政绩的思想,树立看实绩用干部的观念.要正确理解和掌握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必须正确认识和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德"和"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小平同志提出"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并有政绩的人".江泽民同志指出:"衡量干部的德和才,主要看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的表现"."选拔干部总的原则,还是德才兼备.……第一条是政治上的要求,就是要听党的话,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08,(2):9
唯有珍惜眼前幸福的人,才有信心开创未来的美景.为了明白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处境究竟如何,不妨先作一番省思. 譬如,我们常常听到"贫富差距"一词,意思是:一个社会中,最富的百分之二十,与最贫的百分之二十相比,其比例就是贫富差距.全人类的贫富差距则是六十倍,难怪世界一直处于扰攘不安之中.  相似文献   

10.
2月2日,笔者读到两则有关官员道歉的新闻:一则是三亚市委书记姜斯宪对当地的"宰客"现象向公众致歉。一则是广西河池市长镉污染事件爆发16天后向公众道歉。在慨叹迟来的道歉之余不免多了一份冷静和思考,那就是——什么样的道歉才是值得我们期待的。"道歉既不伤害道歉者,也不伤  相似文献   

11.
正一名毕业于公安大学的警察在微博上晒出自己的警官证,表示自己终于弄明白了为什么警官证上要标注血型,那是为了受伤时抢救的需要。公安部对该条微博进行了转发。北京警方的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对该条微博进行了神补刀:"还有一点,正面的警服正装照片也不让笑,因为很可能你牺牲的时候,那张照片要用作遗像。"有网友表示,看到该条微博和评论  相似文献   

12.
国学赏析     
《侨园》2018,(4)
正【选自】《论语·泰伯篇》【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职位上的事。"【评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涉及到儒家所谓的"名分"问题。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则有僭越之嫌,就被人认为是"违礼"之举。"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要"安分守己"。这在春秋末年为维护社会稳定,抑制百姓"犯上作乱"起到过重要作用,但对后世则  相似文献   

13.
J.F.C.富勒在他的《战争指导》一书中言道:"战争的真正目的是和平而不是胜利"."一个不受拥护的和平,实际上是一种压迫,一个国家,只有当他无力反抗时,才不得不接受这种和平,然而,一旦有了适当的时机,有思想的人就会起来反抗".  相似文献   

14.
壹·声音     
《侨园》2013,(9):5-5
<正>"他好色,常去嫖娟。他作为党员,作为法官,好这一口儿,我就知道他死定了。"——上海法官招嫖事件的爆料人陈金奉(化名)对原上海市高院民一庭副庭长赵明华如此评价。"什么CEO、CFO都是席丝,这才是最牛的职业。"——英国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在为乔治王子办理出生登记时,在登记"职业"一栏中,凯特为"英国王妃",威廉则填写"英国王子"。为此,中国网友吐槽说。  相似文献   

15.
经常出差,常见贴(写)在乡村路边墙面上那林林总总的标语口号。这些标语口号,大多数内容健康,言简意赅。但也有一些倒人胃口,令人生厌。一是缺乏哲理。苏北某村墙面上那类含有"先"字的标语口号,不一而足:"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过去有厚古薄今的传统,总以为老祖宗时的世道要胜于现在.谁知,海外来风竟也开始创出"新潮",洋玩意慢慢地把祖宗的风水贬了.眼下正来兴舶来品,崇洋媚外酿成了风气.不过,也有众口一辞——"谁不说俺家乡好"的东西,那就是烹饪文化,这一点,即便是吃遍西菜精华的人也以为,西不敌中是事实. 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就文化本身而言,当然值得骄傲.就其社会作用而言,怕是一言难尽了.先讲直接的一面,至少对赚点外汇大有好处,比如,发展国际性旅游,以美食诱之,就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因素.又如,在海外办些正宗中国餐馆,也可招财进宝.  相似文献   

17.
"民歌状元"龚琳娜去陕北,住在一位老民歌手的家里.陕北农村的窑洞,一条土炕,不分男女睡着一溜溜人.夜半,龚琳娜听见炕角有嘶淋淋的下雨声,急忙拉开灯一看,原来是那个民歌手老汉正在尿盆里撒尿.如此尴尬的一幕并没有让这个贵州姑娘尖叫起来,常年四处奔波的她竟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幸福,人与人竟可以这样毫不设防地相依相靠,如此温暖着.  相似文献   

18.
7月9日,笔者有幸在花鼓戏《郑培民》公演第二场时观看了此剧。演出结束后,全场千余观众的掌声又一次轰然响起,三番谢幕,三轮掌声不绝。观众都被剧情深深感动。离开剧场时仍然依依不舍,生发出感慨百端,人们为有这样一位省委副书记而庆幸,而自豪。剧中的郑培民有一段精彩的台词,大意是说,人生下来时,是婴儿一人在哭,大家都在笑,这是人们都在为新的生命而庆贺祈祷;人死去的时候,应该是死者在笑,大家都在哭。死者笑是因为平生无憾事,无愧于乡亲父老,世事人生。生者哭是由于从此人民失去了一个值得追念的人。这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何等豁达爽快的人生观!郑培民的“笑”与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追求     
科尔顿说: "人生中只有一种追求,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就是对责任的追求." 首要的是要有责任感.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就是责任.所谓责任感就是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态度.责任就是对工作出色的完成,责任就是忘我的坚守,责任就是人性的升华.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才会给别人信任感,才会吸引更多的人与自己合作.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14,(4):64-64
一个问题可以看到的信仰.有人问一名画家:“如果博物馆失火,里面有一幅名画和一只猫,你会去救哪一个?”画家不假思索地说:“当然要救那只猫!”名画对于画家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画家为何要救一只猫?因为在他看来,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哪怕最名贵的画,和生命相比都轻如鸿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