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长期以来,民族问题、教派冲突等困扰着南亚国家发展。依民族问题类型来看,南亚民族问题主要可划分为教派冲突型、民族分离型、移民型、跨界民族型。南亚民族问题"痼疾"难除与宗教历史因素、主导型民族政策失当、经济发展失衡、外部势力的影响等密切相关。南亚毗邻中国西部,其民族和教派冲突直接影响我国国家安全。首先,民族、宗教矛盾所引发的南亚国家力量对抗,必然会恶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其次,南亚民族问题的"外溢"将影响我国西部边境地区的稳定。最后,部分外部势力还希冀利用南亚民族问题延缓、平衡中国崛起。  相似文献   

2.
多年以来,南亚地区安全形势一直未能有较大改观,极大地制约了南亚地区整体及各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尽管各方均有意愿实现"吴越同舟"的梦想,然而现实是持续冲突的特点更为突出。多重层次是形成南亚地区安全困境的重要诱因,也是南亚地区难以摆脱安全困境的桎梏。正是各个层次之间的互动及影响导致了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面对安全困境,南亚地区各个国家根据规模与国家实力的不同采取了相应的因应战略,即自助、借势与合作战略。总体而言,实力较强的次地区大国的因应战略以自助为核心,较弱小的南亚国家则采取合作的策略以求得生存。针对多重安全困境对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南亚各国的战略倾向有所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从发展趋势来看,南亚次地区的安全仍然不容乐观。作为南亚地区的紧邻,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合作中将面临南亚地区安全困境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者谈南亚有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斯蒂芬·菲利普·科恩系美国伊利诺大学政治学教授,著名的南亚安全和印度问题的专家,曾38次出访南亚各国,写过《南亚安全》、《印度陆军》、《巴基斯坦陆军》、《印度:新兴的大国》等专著和大量研究文章,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对美国的南亚政策有一定的影响。今年7月底,科恩教授应邀访问中国。在成都期间,笔者与科恩先生多次探讨过南亚有关问题,现将他的主要观点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蓝建学 《亚非纵横》2010,(2):7-11,21
南亚各国经历了各种政治变动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地区合作意识在上升。但阿巴安全局势持续恶化,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獗。印巴关系仍未摆脱猜疑和对立的局面。未来几年,安全阴霾仍将笼罩南亚地区,南亚各国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地区安全等方面仍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际局势的急剧变化,给南亚地区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自二次大战后逐步形成的以苏印结盟、美巴联手、印巴对抗为主要內容的战略格局分崩离析,而有利于印度称霸整个南亚的新格局已现端倪。这种战略格局的变化,不仅关系到今后南亚地区各国的和平与发展,而且对我国西南边陲的安全和稳定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根据所掌握的有关材料,拟对南亚地区战略格局的变化和对我国造成的影响作些粗浅探讨。南亚战略格局变化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6.
南亚安全格局的现状是以印度为中心的非对称性安全格局;同时南亚地区的国际组织发展滞后,非国家行为体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地区安全格局有着显著的影响。"1947年结构"和"1962年结构"是影响南亚安全格局的结构性因素。随着新的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加入和决定安全结构的行为体间博弈规则的变化,特别是印度邻国政策的调整,南亚安全格局正经历着缓慢的变化。在南亚安全格局中,中国是南亚地区重要的外部平衡者。上述南亚地区安全格局对"一带一路"的建设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为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应防止印度门罗主义的升级,提升南亚国家安全合作水平并寻求与印度在南亚地区发展援助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汪长明 《东南亚》2010,(1):44-50
冷战的结束使地理空间的认同取代了意识形态的认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加深,地区合作成为各国谋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手段和行动取向。然而,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因素,南亚地区最大的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没有实现关系正常化,阻碍了地区合作的进展。建立稳定的印巴关系,推进制度化建设和互信建设,培育地区认同,南亚地区可以通过合作安全实现地区整合。南亚地区实现合作安全取决于印度对自身在南亚的身份定位及对参与南亚地区合作自我意识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当前在"中美对抗"的大变局背景下,中国地缘经济博弈的关键领域已转向南亚次大陆,故全面审视南亚地缘经济动态必不可少。地缘经济的核心是产业,分析应从南亚产业格局开始。本文在概括了南亚各国的产业格局演化现状后,着重在时空背景下进行了检验和分析,认为若相邻国家的产业结构(这里指第二产业占比)变动(增加) 1%,本地的产业也相应变动(占比增加) 0.273%,证明了南亚产业结构变动的邻里效应呈现出跨期特征。最后本文结合演化概况、实证结果与当前不同的背景因素影响认为,印度不合理产业结构、大国的南亚地缘政治经济博弈和疫情的应对和影响,都可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南亚地缘产业格局变迁。  相似文献   

9.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继续推行"阿富巴战略",南亚地区形势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在此过程中,美分别调整了对印、巴政策,以求实现有关各国之间关系的平衡;同时,南亚内部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也愈发微妙。作为阿、巴重要邻国的伊朗继续成为影响南亚局势的重要因素。"阿富巴战略"还将对亚洲大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解世红 《和平与发展》2015,(3):50-63,112
全球区域一体化始于欧盟(上世纪60年代),发展于东盟,后扩大于南盟、非盟等区域合作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简称"南盟",SAARC)自1985年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推动该地区的合作与一体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不断推动南亚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境等领域的合作。但由于该组织自身存在问题,以及地区安全环境有许多掣肘因素,因此合作进程发展缓慢。目前,南盟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印巴冲突、各国互信度不高等,都阻碍了其内部的合作与发展。中国与南盟的合作,较之与东盟、欧盟等程度较低。目前中国正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南盟加强与中方的交流及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1.
南亚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直到70年代末,它还是唯一没有区域性组织的地区。但是,苏联出兵阿富汗,使苏美争夺直接威胁着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因此,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时代潮流的有力推动及安全形势的极大压力,迫使南亚各国摈弃前嫌,加强合作。自1980年12月孟加拉国已故总统齐亚·拉赫曼提出《孟加拉国关于地区合作的倡议书》后,南亚各国纷纷表示响应,并积极参与准备。经过五年的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印度与以色列两国因军事和安全方面的相互需求,迅速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印以关系符合美国的南亚战略安排,对俄罗斯的南亚战略,以及巴基斯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作为复杂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单元,印以两国合作的前途并不乐观,美国的南亚战略、印美合作本身,以及伊印关系、印度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印度国内政治等因素都构成了印度与以色列关系进一步深化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南亚地区的历史赋予独立后的印度以特殊的南亚政策遗产,深深影响了独立后印度在南亚地区的国家利益。印度不同政党政府的南亚政策及其策略手段具有共性也存在差异,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但是,直到印度人民党莫迪政府才第一次给予邻国政策以清晰的战略界定,并对南亚邻国采用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相结合的实用主义外交手段。直到1985年印度才开始在南亚地区采用多边主义的政策,但是其自始至终是以双边主义为主轴。印度一直强烈排斥域外大国进入南亚,其领导南亚、超越邻近地区的信念一直没有改变;但是印度对待美国和中国在南亚存在的态度也有所改变,它允许美国介入,承认中国在南亚的事实存在。  相似文献   

14.
南亚区域合作开展20多年来在经贸领域并没有取得突破,主要原因在于区域合作中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特别是经济因素,导致了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绩效不高。如果不解决这些制约因素,而仅依靠签署的特惠贸易协定或自由贸易协定都不足以促进南亚区域合作发展的。本文从南亚各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制约南亚区域合作发展的经济因素,提出要促进南亚地区的合作发展就必须从制度层面解决这些障碍。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的安全问题一直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20世纪90年代,中亚地区在国际社会和相关大国的协助下实现了无核化,并与中国、俄罗斯等国成功解决边境地区军事安全问题。当以军事威胁为主的传统安全问题大大缓解后,中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就突出地呈现在各国政府面前。中亚地缘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非传统安全因素生成的跨国性和地区性,仅凭个别国家能力很难有效治理。而中亚各民族国家曲折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苏联时期遗留下来错综复杂的关系,制约着地区各国建立起有效的地区治理机制,致使中亚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一直存在、发酵、升温。这一趋势如仍不能引起中亚各国和国际社会予以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势必成为威胁地区安全的重要隐患。独立25年来,中亚各国高度警惕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渗透和蔓延的危险,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打击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等联合行动,"典型意义"上的非传统安全因素得到有效治理。但存在于各国高度关注之外的民族关系、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等"非典型意义"上的非传统安全因素仍然不断积累,并正在对地区安全形势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陈利君 《亚非纵横》2013,(2):1-7,15,59,61
2012年,南亚多国政局遭遇动荡,朝野矛盾突出;大国经济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展势头受阻,但小国经济受到的影响较小;尽管各国寻求平衡与多元化的外交趋势日益明显,但与中国的关系继续改善,我在南亚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地区安全形势仍然突出,恐怖案件层出不穷。2013年随着北约从阿富汗撤军步伐的加快,安全问题可能变得更为突出,但经济有望触底回升。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与南亚国家在货币市场、银行市场和证券市场等金融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金融监管合作偏少的问题日渐暴露。为此,与南亚国家开展有效的金融监管合作,以适应地区性金融服务不断发展的需要,成为下一阶段亟待完善的国际性合作议题。本文选取2000—2019年中国与南亚国家的面板数据,测算中国与南亚各国的金融监管合作水平,研究发现双方的金融合作程度、双边贸易往来、金融市场发展水平、金融市场监管差异、信息共享基础等都是影响金融监管合作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进一步对中国与南亚国家金融监管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更全面的梳理总结,并提出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俞文岚 《东南亚》2011,(1):8-16
2010年,南亚各国似乎可以开始从政治动荡走向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然而各国普遍继续存在的党派纷争,仍为地区未来的安定发展蒙上了一些不确定因素。但南亚各国新政府仍然把发展经济,注重民生作为工作中心,各国普遍走出了世界金融危机的阴影,重新开始了经济的恢复性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9.
南亚各国水安全问题极为突出,其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一带一路"之下的"五通"建设可有效提升南亚地区水安全。上述合作也受到南亚水地缘的印度中心地位、地区水冲突频发、印方猜疑等因素制约,对此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包括优先开展双边合作、合作因国而异、高度重视伙伴国特别是地方和居民的"舒适度"、不介入国际争端、争取印度理解但不给予印"否决权"、坚持开放型合作等方式,循序渐进地追求务实的互利合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南亚外交与克什米尔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克什米尔问题一直困扰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随着印巴两国矛盾尖锐以及双方均已实际拥有核武器,克什米尔问题从根本上威胁到南亚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稳定。中国对克什米尔问题的立场调整的中国南亚政策的重要体现,始终反映了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两国的战略关系变化,同时也与中国自身国家利益相关。近年来的印巴和平进程、中印关系的良性发展、以及美国等其他大国对南亚战略影响的加深,均对中国南亚政策的定位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