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傅景亮 《新视野》2007,(6):91-93
对于第三波民主化而言,国际选举监督发挥了相当的作用,然而此种作用又是相当复杂而深刻的。鉴于此,我们必须细致地考察国际选举监督。按照监督方式,国际选举监督可以划分为观察式选举监督、庇护式选举监督和代理式选举监督,不同的监督形式对于民主化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观察式选举监督与当事国或地区的民主化相辅相成,庇护式选举监督则是在保证当事国或地区和平的基础上推动民主化,代理式选举监督对于民主化的推动则具有霸权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张书林 《唯实》2012,(3):8-11
党代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也是党的最高监督机关,从代议机构的一般职能、从权力运行的逻辑法则、从现行党章的规定来看,监督职能从来都是党代会的应有职能。但由于受到诸如党代会对"两委"工作报告的审议存在着流于形式的积弊、党代会对选举产生人员的罢免撤换缺乏制度安排的积弊、党代会在闭会期间履行监督职能缺乏组织载体的积弊等因素的影响,党代会的监督职能发挥并不充分到位。有效治理这些积弊,促使党代会的监督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严格党代会对"两委"工作报告的审议监督;建立党代会对选举产生人员的罢免撤换规则与程序;健全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监督职能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一、各国普遍把反恐斗争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层面"9.11"事件促使不少国家重新思考反恐在国家安全中的定位,并据此调整相关领域如军事、外交战略,并进行情报、执法机构的战略性结构调整等。在各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中,美俄两国调整最全面、最深刻,影响也最大。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跨国性组织等多方面的挑战。但民族国家、国际组织的特点及其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决定了尽管经受着全球化带来的冲击,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关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主体。其支配性地位是由民族国家对权力和利益的追求、政治文化等基本因素维系的。  相似文献   

5.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通过立法限制、利用行政权强加干预和惩处等各种手段干扰和限制不利的政治传播、设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鼓励行业自律以及国际合作等措施,有效地实行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管制,西方国家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李有观 《先锋队》2011,(12):29-30
总部设在德国柏林的"国际透明组织"(简称"透明国际"),是一个专门监测各国政府清廉和腐败状况的国际非政府机构,它每年发布一次各国清廉指数排名。不久前,透明国际发布2010年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美国《福布斯》杂志为此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2010年度最腐败的10个国家》。  相似文献   

7.
张屹 《前线》2020,(1):20-23
北约是世界重要军事组织之一,是美国维系全球霸权的工具,其军事行动对世界格局影响重大。近年来北约呈现出三大变化:一是美国领导力日趋弱化,二是北约军事行动效率日渐低下,三是北约国家的利益纷争日益凸显。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变革时代,这种变化给北约成员国带来很大冲击,对国际格局变动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8年2月1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二次缔约国大会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落下帷幕。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联合国下属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以及多个非政府组织的10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政府也派团出席了这次重要的国际反腐大会。此次大会旨在促成一个国际反腐机制的形成,为各国通力解决腐败问题找到一个世界反腐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9.
乡镇党委政府在村级组织选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参与选举过程的行政行为是其作用于这一选举过程的直接手段。但是,目前我国乡镇党委在村级组织选举过程中的行政行为还存在行政指导不力和过度等现象,主要原因在于选举规则尚不完善、落实工作压力大等等。基于此,应通过完善乡镇党委政府在村级组织选举过程中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与法律监督,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在村级组织选举过程中行政行为的群众和媒体监督,提升乡镇党委政府在村级组织选举过程中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提高其在选举过程中的行政行为的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在继续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保持反腐高压态势的同时要警惕反腐败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失灵。"支柱坍塌"导致的失灵。根据透明国际组织的国家廉政体系理论,立法、司法、行政、监察部门、反腐机构、大众传媒、公民社会、国际组织等主体是支撑国家廉政大厦的支柱。其中的每个支柱都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支撑能力,并且各个支柱互相依赖。如果过分倚重某一根支柱,即便它原本很强大,最终也难免被压垮。从长期趋势看,纪委主导的"打老虎"、网络横扫的"拍苍蝇"都  相似文献   

11.
高荣伟 《学习导报》2011,(22):36-38
近年,在一些国际组织清廉指数排行榜中,瑞典一直名列前茅。与此同时,瑞典也得到了诸如"最适宜人类居住国家"、"全球环保成效最优国家"等多个国际机构的正面肯定。不过,瑞典媒体对此却不以为意,打趣说,如果有"最不好干的政府官员"排名,瑞典没准也会排在前面。  相似文献   

12.
潘沁 《唯实》2004,(4):30-34
技术可以通过改变产出影响一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分工理论是运用经济学中的动态分析方法,强调了技术这一生产要素导致国际分工的一系列理论.通过对这些相关理论和模型的综述,阐明由于技术在时间和过程变动中体现出的差异给各国带来国际分工地位的不同,进而论述动态技术差异给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方钧  赵青海 《前线》2012,(2):26-28
美欧日等西方国家集体陷入困境与新兴大国的群体强劲崛起,使国际力量对比日趋平衡。中国快速发展与美国“重返亚太”,推动亚太地区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复杂变化引发国际秩序与规制之争,给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以及国际格局演变带来深刻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村民委员会深入发展受到以下冲击:农村人口流动频繁要求改变村委会人员构成上的封闭性规定、农村地权改革削弱了村委会在村庄建设中的凝聚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对村委会职能提出新的要求、农村新兴社会组织冲击着村委会现有地位等.为了应对城乡一体化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村委会的选举、监督和罢免等方面做出相应修改,从程序上规范村委会运行.但是,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无法克服村委会封闭性与准行政化倾向、无法解决两委内耗、村社不分等难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其基本思路是:村委会选举时对选民资格认定上以居住地为准;合理划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事权;理顺村级领导组织之间关系,实现村级领导组织和谐共处;实现村委会与农村新兴社会组织融合性相处.  相似文献   

15.
聂圣平 《求实》2012,(6):66-69
国际地位上升后的中国,受到国际社会一些反动势力的敌视,其意识形态也跟着"遭殃",成为斗争的"主战场"之一;全球化的加强和国际联系的紧密,使中国同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随之增多,这为西方"和平演变"中国提供了新的机会。为了应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产生的不利影响,增进国际相互信任、坚持做责任大国、主动参与文化全球化、提高民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国际联系密切后带来的社会思想多元化之间的关系、与时俱进地不断充实和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等,都是我们可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对巴黎公社选举的高度评价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巴黎公社选举将颠倒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又颠倒过来。公社的选举重新恢复国家权力为社会服务的基本原则,使国家回归社会,改变了国家控制社会的政治逻辑,消除了资本奴役劳动的政治基础。当选的委员大多是劳动者或劳动者的代表,保障无产阶级政权属于劳动者阶层,确立了无产阶级在政权中的主体地位,为劳动摆脱奴役提供了条件。这些特点实现了政权产生、归属和收回的人民性。二是巴黎公社的选举彰显了以普选为基础的真正民主制的"公社精神"。选举体现人民的意志,是防止公仆变主人的重要举措,是为了组织在公社的人民实现自治,以普选为基础的公社民主制是无产阶级获得社会解放和经济解放的政治形式。马克思关于巴黎公社选举的思想对基层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选举要服务劳动者阶层,实现人民民主,避免资本的干预;当选的代表应为劳动者或能为劳动者代言,而不是为食利者代言;选举提供选择代表的机会和权利,有利于选择为人民服务的公仆;选举有利于人民监督政府和官员;选举提供民意表达的途径和渠道,有助于拓宽社会治理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湖北武汉召开。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监察委员会,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设立专门纪律检查机构,中央监委是中央纪委的前身。今年适逢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央纪委恢复重建30周年,湖北省纪委和武汉市纪委将在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筹建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同时举办"创立与发展一党内监督组织建设"研讨会。有关事宜如下:  相似文献   

18.
3月15日上午,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的2967名全国人大代表汇集人民大会堂,选举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国家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决定,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  相似文献   

19.
新华 《党建文汇》2006,(11):2-3
今年10月22日,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第一次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来自全球137个国家和地区、12个国际组织和机构的近1000名代表出席大会。  相似文献   

20.
"和谐世界"是中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重大国际战略构想,它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给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奋斗的目标和行动的原则,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一个乐观的前景。这一重要理论对推进和平发展道路,对促进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和共同发展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