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包容性增长”推动社会管理的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体现了包容性增长理念。践行科学发展观,要秉持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其实与我国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这个理念。包容性增长不仅指经济上的增长,更指社会管理方面协同的善治,以达到社会和国家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包容性增长”的语义及其运行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过于注重GDP增长的发展模式,政府将主要的财政资源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在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方面遗留了许多亟需解决的民生问题。包容性增长既强调通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和其他发展机会,又强调发展机会的均等;既要通过保持经济的高速与持续的增长,又要通过减少与消除机会不均等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包容性。要实现包容性增长,政府必须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通过机会均等来改善收入分配;必须构建以机会平等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加强政策和制度的公平性,创造平等竞争的条件;必须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增加投入,建立社会风险保障机制以防止和消除极端贫困。  相似文献   

3.
"包容性增长"一词由亚行于2007年首次提出。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讲到"包容性增长",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包容性增长即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其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包容性增长的核心要义是机会均等,终极目标是成果共享。包容性增长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内在一致性,能提高社会包容度,有助于消除社会排斥,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实现包容性增长,要转变发展观念,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需要诉诸于包容性增长的理念。推动包容性增长有利于扩大就业战略的实施、社会排斥的消除、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和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保障机会平等和权利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包容性增长十分准确地反映了中国政府所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以贯之的发展道路和执政理念,表达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5.
国际金融危机后,为重塑经济发展的长期竞争力,针对自身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社会福利开支巨大、企业负担沉重、劳动力成本过高,失业率居高不下等结构性问题,德国采取了三大战略举措,力图使自己的发展模式走上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灵巧增长",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强化竞争力为内容的"可持续增长",以扩大就业和促进社会融合为目标的"包容性增长"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需要有一系列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 ,而西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正是西部开发过程中必备的环境条件之一 ,关系西部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在西部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世界保障制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已充分证明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 ;是弥补市场不足 ,拉动市场需求 ,实现充分就业的宏观调控手段 ;是国家缩小贫富差距 ,缓和社会矛盾 ,发挥其保证社会公平职能的基本措施 ;是影响人们消费、就业等行为的政策工具 ,具有稳定社会和促进经济增长、调节经济平衡、提高社会素质的基本…  相似文献   

7.
马毓新 《世纪桥》2011,(19):71-73
"包容性增长"本质是倡导一种机会平等的增长,核心是要求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重点是倡导公平合理的分享经济增长;实现"包容性增长"是现阶段我国国情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践行"包容性增长"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增长的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更加关注公平问题,要积极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8.
为了量化新疆经济增长的包容性,本文对Mc Ki nley综合评价体系中衡量贫困、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指标做出了调整并加入了衡量民族差距的指标,进而合成得到新疆包容性增长指数(XIG)。通过对XIG指数的分析,得出如下几个结论:新疆经济增长的包容性属于基本包容和比较包容的范畴;新疆经济增长的包容性逐年增强;新疆包容性增长存在诸多问题,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提出进一步提升新疆经济增长包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央在谋划"十二五"规划期间,同时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其基本含义是让人们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摒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寻求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却未带来社会的同步和谐和安定,反而各种社  相似文献   

10.
包容性发展方式概念是人们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研究以及方式转变的实践中逐渐生成的,是以包容性发展理念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和实践的简称。中国经济包容性发展方式的建立,需要突破多年来习常增长模式的掣肘和阻滞等制约因素。包容性发展方式与五大发展理念具有全方位的统一性,以五大新发展理念导引发展方式的包容性突破,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如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利益协调问题,以实现“民富优先”的发展战略,将是我国践行包容性发展中必须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要践行包容性发展,在理论上,我们要在全面反思、评析过去不以包容性为中心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以及目前侧重于实践层面的包容性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基础上,依据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自身逻辑的演进脉络与发展趋势,并依据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国实践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和谐经济思想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共产党人的有关包容性发展思想的历史演变,以协调利益关系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价值取向,探索人本主义倾向包容性发展理论框架的建构。在实践上,应通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审视全球对外开放战略取向、探索“代际”均衡发展等四条协调重大利益矛盾途径的分析研究,以及通过从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社会经济均衡协调改革发展模式这一重大利益协调根本途径的研究,为利益协调视域内包容性发展提供基本思路和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必须对包容性发展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矛盾关系、包容性发展的目的及目标、实现包容性发展的制度保障等基本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求解。一、求解包容性发展是为了什么人,以及谁应包容谁等主体性基本问题要研究包容性发展中的主体关系,其基础必须深入研究当代社会生产关系的特征,我们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关系,而空洞地或抽象地讨论包容性发展的主体性。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发展方式存在着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依存关系。因此,研究包容性发展的国际主体关系,是很有必要通过对各国发展道路与发展方式多样性的包容性分析,以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挑战与失衡问题,从而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这是世界各国必然要面临的一大选题,也是包容性发展的实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世界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物质生产关系及其由此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或思想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内在作用和决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财富占有水平差距的不断扩大,特别是由国际金融和债务危机而引发的利益矛盾与冲突,则决定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在利益关系和阶级立场上是存在矛盾的对立性属性。为此我们既要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政策与战略之间的相互包容性,更要研究它们之间在利益关系上的差异性、排斥性甚至对立性,特别是要研究具有战略依存关系但又具有明显的利益对立关系的不同国家,其利益排斥和对立的根源所在,以及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从而寻找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包容性发展的策略。就我国内部包容性发展的主体关系而言,主要体现为各地区之间、各群体之间以及不同代际之间在利益上的矛盾关系。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社会主义生产“不仅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而且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充分福利和自由的全面发展”,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就其基本属性而言,应当是一种包容性地发展。由此决定,我国经济发展各主体之间的矛盾关系,其同一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为此,我们在研究我国内部包容性发展各主体关系时,其侧重点应放在同一性方面。即要通过站稳群众立场,贯彻群众路线,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来着力研究如何实现各发展主体之间的统筹兼顾与利益兼容关系,从而确保经济发展的成果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占有、所共享。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过去30多年在增长动力,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自然、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失衡增长与发展”与非均衡体制改革产生的诸多制度安排与制度结构之缺陷,促发了“非均衡改革发展”型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以及自然、经济与社会不协调发展问题,从而导致了不同经济主体在利益关系上的排除性甚至对立性。为此,要研究国内包容性发展不同主体之间的包容性问题,则必须从深化改革与转变发展方式为视角,深入分析研究社会生产方式、特别是其中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对不同利益群体产生了哪些不对称性的收益效应,进而为科学求解改革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等基本价值取向问题,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与价值判断。二、科学求解经济发展中应“包容什么”或“包容对象”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东流 《奋斗》2011,(1):49-50
一个时期以来.包容性增长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包容性增长涉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经济社会增长方式和增长质量、保增长与调结构,涉及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公平发展、全面发展,从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主要是解决思维的方式和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踏上了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包容性增长"为中心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新征程。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是建立良性的社会运行体制,消除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出社会活力,最终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符合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现代性"社会。  相似文献   

14.
"包容性增长"的提出,反映了国内外各界对社会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期许。近年来,面对经济增长本身不均衡导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尤为重要。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就要以平等参与、合理共享为主旨倡导公平发展,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均衡发展,以扩展化的"四位一体"推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是激活农村社会机体的生命力,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开拓农村"就地城镇化"之路,以全新的生产方式、建设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进而形成"从农村到城市"转为"从城市到农村"的双向流动。因此,加强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对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因失地遭受了巨大损失,而且也没有得到社会保障。这体现在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征地费用分配混乱、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处置权没有得到充分尊重、软环境改变的风险补偿不足等方面。保障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关系到城市化能否顺利推进、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为此,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二是建立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2007年8月,在亚洲开发银行召开的"以包容性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战略研讨会"上,"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之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先后四次在国际、国内多种场合下,支持与强调了这一理念。2011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在中国海南举行。此次年会把"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际金融危机后,为重塑经济发展的长期竞争力,针对自身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社会福利开支巨大、企业负担沉重、劳动力成本过高,失业率居高不下等结构性问题,德国采取了三大战略举措,力图使自己的发展模式走上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灵巧增长”,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强化竞争力为内容的“可持续增长”,以扩大就业和促进社会融合为目标的“包容性增长”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李莎莎 《学习月刊》2012,(8):100-100
一、现代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统战工作 1、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面临新挑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各种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作为大社会中的“小社会”——高校.已经从单纯地教书育人变化成为更具有包容性、思想性和创新性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包容性增长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解决中国发展失衡问题的战略选择,是科学的增长、和谐的增长。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尚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赋予公民均等参与权,优先开发人力资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