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从思想上理论上政治上建设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举措。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自党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位一体,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三化"之间的逻辑关联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三维"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与若干错误倾向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3.
在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时代主题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由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及其实践品格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的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时代化以及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大众化不可分割。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需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突破口,当前阶段,这些问题表现为对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社会主义的再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的特殊贡献、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探索研究以及金融危机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既是成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也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杰出代表。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程给他之后的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继续在结合时代特征、回应并解决时代课题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以深刻的启示,即科学判断时代特征的最新变化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前提,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关键,不断解决时代赋予的实践问题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目的,批判继承前人时代化成果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条件,党的领导人的重视和探索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到构建和谐文化,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文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面对当今时代潮流和中国社会实际,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坚持以文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相似文献   

6.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键是要科学设计其战略路向.从科学定位和精准选择的视角切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路向应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继续全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程,着力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党结合当今国际国内发展的实践,总结中外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所做出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对于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丰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时而生、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需要在空间与时间双重维度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有其特定的"古今中西"之背景,加强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对话,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贡献主要体现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性;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的时代特征进行了科学判断,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供了根本前提;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时代化,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树立了光辉典范;指明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先进思想文化的结晶,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生命力强大,就在于与时代同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主动适应实践要求而决定的,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在批判、扬弃各种错误思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时代主题和时代发展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客观动力和外在条件,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真正显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吴伟伟 《工会论坛》2010,16(1):66-6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创新工作载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形象化、民族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12.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革命过程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典范。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积极传播践行延安精神,不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巨大影响力,离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关起门来搞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科学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推动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转变为民族性和实践性的唯一桥梁,离开"中国化"来推进"时代化",只能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是辩证统一关系,必须做好二者之间紧密结合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由马克思主义主动适应实践要求而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在批判、扬弃各种错误思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时代主题和时代发展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客观动力和外在条件。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论断,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形成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它是在不断解决时代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产生是一个逻辑的过程,其逻辑进程体现为发展的几个阶段:萌芽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时期;发展阶段——列宁时期;丰富和完善阶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国家领导人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逻辑进程对于我们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延安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关联,延安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创造形成的伟大精神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不断结合的强大精神动力,传播实践延安精神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在当代中国,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就必须回到马克思,"以马解马";就必须立足现实,"以中解马";就必须皈依传统,依托民族文化;就必须深入群众,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回答了“怎样从破坏旧世界转向建设新世界”“如何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如何把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怎样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等历史课题,不仅实现了理论创新,推动了主流意识形态巩固,而且赢得了思想领导权,为确立执政合法性做好了准备。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时至今日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历史飞跃。以新的理论内涵、新的时代特质、新的民族形态、新的实现路径、新的话语表达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厚的历史底蕴、悠久的文化基因,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新时代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理论飞跃,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