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小说《张居正》的作者熊召政说:“明朝国家管理体制对今日中国的参照意义,远远超过清朝。”我读完《张居正》,感慨最深的是:在人才选拔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改革要想成功,改革家用人就不能有丝毫偏差。  相似文献   

2.
我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问世之后,张居正这个名字逐渐为世人熟悉。其实,这个名字在历史学界从来都没有被忽略过。褒奖他的人很多,反对他的人亦不在少数。自他死后四百余年,对他是非功过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攻击他  相似文献   

3.
湖北作家熊召政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自出版以来,屡屡获得包括"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在内的多项大奖,也掀起了世人对一代悲剧改革家张居正的强烈关注,这部小说究竟有何魅力呢?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90年代初,当我萌发了创作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的念头时,就有朋友劝诫我说:“你进入明史研究可得当心,那可能让你交上霉运,吴晗的《海瑞罢官》是毛泽东发动文化革命的导火索。”朋友的话有几分道理,长期以来,明史研究中的禁区甚多。但我觉得朋友的担心是多余的,社会毕竟在前进,许多禁锢正在慢慢地融化。  相似文献   

5.
《陈六事疏》的人才思想胡鸣焕《陈六事疏》是明代中叶改革家张居正向穆宗皇帝的一道奏折,它全面反映了张居正改革的思想理论和实施目标,人才思想是其精华部分。几乎所有的历史改革都涉及到吏治问题。无论是变法还是改革,都是在不改变原有剥削社会形态的前提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同时是《共产党人》的忠实读者,每期杂志一到,我都要仔细拜读,深感《共产党人》政策性强,内容面广,好稿多、知识丰富,特别是《经验交流》栏目所刊登的文章对我们开展党支部的工作帮助很大,它的确是基层党务工作者的良师益友,开展政治教育的好教材,也是党员学习的好刊物。这里我谨向《共产党人》杂志社的编辑们道一声"谢谢"。另外,我有一点小心愿,请编辑同志能给予考  相似文献   

7.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明嘉靖二十六年中进士,始进京为官,隆庆初年入阁,神宗即位后起任内阁首辅。张居正“通于识变,勇于任事”,富于改革精神,当国柄政之后“慨然以天下为己任”(《明史·张居正传》),针对当时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基层党员,是《党的生活》的忠实读者,一直把《党的生活》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通过学习,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近两年来,我担任了党小组长。为了提高自己的党务工作能力,我对《党的生活海期必读,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贵刊现有的《各抒己见》、《咨询台》、《领导艺术》、《上情下达》、《经济纵横》、《学习辅导》、《文明风景线》等栏目,都办得不错,我很喜爱。尤其在《编读往来》栏目中,看到不少读者对党刊的评价后,深感党刊的编辑同志对作者、读者的厚爱之情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有位读者在信中说得好:“…  相似文献   

9.
自熊召政先生的《张居正》发表以来,张居正的改革,尤其是“一条鞭法”便重新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但熊先生的所作毕竟是小说家笔法,是旧史料的放大,离历史的本真尚有距离。拨开岁月的雾障,追寻“变法”的过程,论以当时的效果,揆之今日的眼光,则发现:张居正的改革其实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这场改革本身的成败和得失。  相似文献   

10.
在我的写作生涯中,唯有《四川党的建设》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在我结交的朋友中,唯有这本刊物的编辑老师对我的帮助最多;在我读过的党刊中,唯有《四川党的建设》对我的启迪最大……  相似文献   

11.
《湘潮》1986,(6)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后,我回到了湖南。初冬,我在长沙街头碰见1941年在衡阳《力报》的同事李幻如。他当时在长沙《中央日报》当总编辑,他那里正需要一个国际新闻编辑,问我“肯不肯屈就”。我了解了一下《中央日报》编辑部的情况,知道进步作家华嘉在主编副刊,李曼如在当编辑主任。当晚我到了胡  相似文献   

12.
自从本刊今年第2期“编辑人语”刊登了《告诉我,您对本刊满意吗?》一文后,编辑部不断收到读者的来信。信首大都这样写着: “编辑同志,我回答你……”接下来的内容虽不尽相同,有的观点还大相径庭,但是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却是相同的。有的来信说,我对贵刊十分满意,多年来,我是伴着《共产党员》成长起来的,这里刊登的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始终是我学习的榜样;有的来信说,我爱读《共产党员》,因为它常常刊载我们身边的党建经验和先进人物事迹,读起来感觉亲切;也有的  相似文献   

13.
陈凤翚 《奋斗》2014,(4):46-46
正《奋斗》创刊500期,我发自内心地表示祝贺。祝贺《奋斗》500期,是因为我有幸为《奋斗》当了30多年的作者。30余年前,编辑孙庆超编发了我在《奋斗》发表的第一篇稿。从此,我成了《奋斗》"杂谈与随笔"栏目的作者,而且这一当就是30多年,几乎没有间断。随着我在《奋斗》发稿的  相似文献   

14.
齐民 《前线》2013,(2):82-82
上期《前线》,发表了我写的“打铁还需自身硬”一文,有读者打来电话,称此文从五个方而阐述自身硬的要求,很有现实针对性。但我却觉得言犹未尽,想再多说几句。先来看看为官者打铁不自身硬是何种情形。史载,明朝重臣张居正任期内出台了许多廉政制度,遗憾的是,他一方面要求下属清正廉洁,  相似文献   

15.
严黎 《党课》2012,(5):128-128
《党课》编辑部:我是一名非在职党支部书记,社区每月都会发给一本《党课》。我曾多次摘录《党课》上精彩内容,推荐给《支部一页通报》(我们自己编辑的内部资料)。  相似文献   

16.
《江淮》2010,(2)
<正>2010年画卷初展,我收到了今年第一期《江淮》。翻阅带着淡淡墨香的《江淮》,我有些爱不释手,很多感慨想向编辑老师诉说。  相似文献   

17.
《当代党员》2011,(3):70-70
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名基层干部,最近,我陷入对幸福的憧憬和迷茫中。这两年,中国已步入个体追求幸福的时代。从《幸福》到《老大的幸福》,从《守望幸福》到《老马家的幸福往事》,从《幸福一定强》到《你一定要幸福》……一幕幕电视剧演绎着幸福故事。  相似文献   

18.
获奖背后     
正前不久,我突然接到一个熟悉的电话:"你发表在《当代贵州》的文章获奖了,证书和奖金已寄你单位……"原来,2014年4月,我采写老支书杨国武的稿件《老支书的最后一次会议》几经编辑老师修改后,刊发在《当代贵州》2014年第19期上。后来,经过编辑老师的推荐,文章又被评为2014年度贵州省"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优秀新闻作品一等奖。这是一次意外之喜,其实,我更享受采写过程中的精彩,更在意与编辑之间的交流,也更喜欢品读《当代贵州》的人物报道,从中汲取灵  相似文献   

19.
在《共产党员》杂志即将迎来50岁生日的时刻,我作为从1953年就开始给她投稿的通讯员,心中实在抑制不住对《共产党员》崇敬、感激之情。是《共产党员》那些素不相识的编辑们多年用辛勤的汗水、坦荡无私的胸怀和孜孜不倦的教诲,使我由一个不懂写作的农村干部,最终步入了众人敬慕的新闻队伍。 那是1953年,我在黑龙江省方正县四区做共青团干部的时候,区委书记李芳林给我一本《共产党员》杂志。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里边的人和事像磁石般地吸引着我。我在爱不释手的反复阅读中,萌生了给她写稿的念头。于是,我在老房东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稿子写出来了。但在邮稿时却犯了寻思,编辑同志能搭理我吗?最  相似文献   

20.
《新湘评论》在全省影响很大。说句心里话,我本人对《新湘评论》是非常感谢的。我是1980年调到《湖南日报》的,到报社之前不认识一个编辑,更没有什么靠山作推荐,就是因为这之前给《新湘评论》、《湖南日报》、《工人日报》、《解放军报》、《上海文学》等报刊写了一些文章。省内发文章当然主选《湖南日报》、《新湘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