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台胞申请在大陆定居的条件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由台湾来大陆旅游、探亲、经商和进行其他方面交流的人员越来越多,而这些台胞中,有一部分国民党退役老兵由于在台孤身一人,年老体弱,无人赡养,提出要求回原籍定居,投靠其在大陆的亲人。是否台胞只要提出定居申请,...  相似文献   

2.
新年、春节,再度到来.“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里摘发的是几封台湾来信.收信人把这些信件抄寄给本刊编辑部,一是表示他们收到亲人来信的喜悦,一是说明台胞思念家乡的深情.我们考虑到目前的实际状况,把每封信上的人名都删去了.我们但愿不久的将来,分处大陆和台湾的亲人不但可以顺利地直接通信,而且可以享受团圆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最近以来,人们都在关注着海峡两岸形势的新发展。台湾解嚴,“三通”的呼聲日高一日;台湾岛内居民被允许以香港、澳门为外出旅游的第一站;接着又盛传台湾当局要开放大陆探亲旅游。在这种气氛下,台湾《自立晚报》两名记者来大陆採访,自然成了一件为海内外瞩目的大新闻。本刊以台胞、侨胞等为主要读者对象。因为工作关系,我们的採编人员,常常与在大陆的台胞和去台人员亲属接触。对他们几十年来因亲人离散而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福建省东山岛上“寡妇村”的悲凉气氛,蒙在我们的心头;海南  相似文献   

4.
潘俊明 《台声》2001,(8):39-41
因工作之便,笔者最近在山西太原先后采访了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几位台胞,他们的年龄不同,经历各异,但对祖国和平统一、两岸加强交流的殷切期盼却那样的一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系副教授林美珍女士是一位出生在台湾屏东的大陆台胞,今年62岁,l岁时随父母来到福建,后来父母回到台湾她留在大陆读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山西,目前在山西大学生命科学系从事食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林女士只身落户到山西后,与在台湾的父母和亲人将近40年没有见面。林美珍女士回忆说:“我留在山西工作后,我父母、哥嫂和大部分亲戚…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闵行区台胞台属联谊会成立至今将近10年了,会长孙明舟连任也将近10年了。孙会长的胞兄在台湾,经常介绍一些台胞、台商到大陆寻亲、探亲,考察经商投资环境等。孙会长总是热心接待、积极帮助、释疑解困,得到了台胞、台属的信任和好评。帮助台胞寻亲人孙会长热心帮助台胞寻找亲人已有10多次了。其中帮盐城籍台胞杨超寻找亲人最费周折。1991年,杨先生来上海要求孙会长帮助寻找其胞妹杨英。但是,杨先生只知道老家当时的地名叫周家桥,附近有一个大饼油条摊。时过境迁,偌大一个上海,周家桥有许多个,哪里去找?孙会长经过…  相似文献   

6.
愿作祖国统一大业的“蚁工”本文作者(右一)陪同贵阳市长刘长贵(右二)会见台胞。贵州省贵阳市台办主任杨汉廷1987年,台湾民众可以赴大陆探亲,关闭近40年的大门终于打开。离乡背井大半辈子的去台乡亲终于在年近古稀或耄耋之年的时候能回到家乡与亲人见面。“少...  相似文献   

7.
怎样办理台湾与大陆间汇款台胞向大陆汇款,应到与花旗台北分行签订汇款协议的台湾当地邮局或银行,营业终了,当地邮局或银行将台胞汇款的解付清单交花旗台北分行。花旗台北分行收到汇款清单及款项后,通知花旗总部将汇款金额贷记花旗香港分行帐户,同时用DHL将汇款解...  相似文献   

8.
吴铭 《统一论坛》2004,(5):49-51
目前,在祖国大陆常住的台胞有将近100万人,他们的利益在大陆,他们的希望在大陆,他们的未来也在大陆。而他们的家在台湾,他们经常往返两岸,受台湾当局和台湾民众的影响不可低估。台商对于祖国母体的认同感与其投资行为有  相似文献   

9.
赵楠 《两岸关系》2009,(5):47-49
4月,北京什刹海一派春色。21日,北京市台联在什刹海会馆设宴,隆重宴请参加“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参访团”返台归来的老台胞。本刊记者也因之得以走近这些老台胞,分享他们此行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20,(8)
正一湾浅浅的海峡,在大约30年前,台湾人心中,那是一道浓浓的乡愁;但在今天台湾人眼里,却是满满的机会。台湾的掘金者、企业家们,他们敏锐嗅觉到大陆生机和商机无限。浅浅的海峡阻隔不住同胞们对亲人的思念,同样阻隔不住他们中的开拓者,追逐梦想的脚步。大陆这片改革开放热土,引来无数有志台胞落子投资、设企兴业者。许多年后,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大陆创下了一片崭新而广阔的事业天地。这其中,就有许耀仁和他的父亲。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本刊收到不少台胞来信,询问育先祖国大陆大专院校招收台湾学生的政策。入学渠道、由劳程序等问团。现诸国富教霎负责这方面工作的专案数一些普迫性问题说些仅符。还者若需了解百些问回,蜀来稿,本刊持结滨提供咨询服务Q1.问:国家教委对台湾学生来祖国大陆高校学习的政策,清简单介绍一些。答:国家教委对台湾学生来大陆高校就读,与对港、澳地区学生来大陆高校学习的政策完全一样,通常以港澳台学生作为统称。港澳台青年与祖国大陆青年共同担负着振兴中华,创造中华民族再度辉煌的使命,因而,对港澳台学生来大陆高校的政策和…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庚子年元旦、春节将至,许多在大陆生活的台湾同胞已在规划回台与亲人团聚,共度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由于正值"台湾大选"关键之时,民进党当局出于选举算计,起初拒绝延长两岸民航春节加班机的执行时间,对大陆台胞返乡团圆及行使投票权利设置障碍。这种只求政治私利、罔顾民众诉求的做法,激起广大台胞"下架民进党"的强烈义愤。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23,(4):70-76
<正>经历3年新冠疫情,今年新春佳节两岸人员往来恢复正常化,很多台胞选择返乡过年,也有台胞把父母接到大陆过年。经历3年离别,重新与家人团聚,台胞们对故乡台湾和两岸关系又有哪些新思考和新观察?本期刊载几位台胞代表,谈谈他们的新春两岸情思。  相似文献   

14.
文宗寔  连共文 《台声》2013,(8):38-45
自1984年起,全国台联就率先在海峡两岸开展了台胞青年夏令营活动,每年都组织台湾岛内在校大学生和海外台胞在校大学生到大陆来开展活动。至2004年,夏令营活动规模发展到了千人。由此,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正式启动,迄今已到十周年,有13000多名台胞青年来到大陆参加了夏令营活动。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07,(8):10-11
7月骄阳似火。全国台联2007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台湾岛内92所高校、多家社团组织以及海外台胞青年近千人参加了本次夏令营。7月12日,在结束了为期4天北京的参访活动后,营员们分为25个分营前往祖国大陆22个省市,继续他们的大陆之行。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安庆市政协委员、台湾高山族同胞陈生源,是一位积极从事业余创作的中年人。一提起他,安徽台胞便交口称赞。 陈生源的老家在台湾高雄犁头标三七四番地。现在台湾的亲属除阿妈外,还有一个叔父,十个姑姑,以数十位堂兄弟和表兄妹等。老陈的父亲陈瑞鉮是抗日战争时来大陆的1948年随军回台湾,不久前因病去世。谈起骨肉分离的思念之情,陈生源禁不住流出了热泪,他说,十多年来,我正是怀着盼亲人回归、祖国统一的情感,才拿起了笔,写出一篇篇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17.
周毅 《两岸关系》2006,(8):45-45
为了增进台胞青年对大陆的了解,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2006台胞青年夏令营”7月初在全国各地隆重开营。这是全国台联组织的海峡两岸最大规模的青年学生交流项目,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总计有1400名来自台湾岛内、海外和大陆的台胞青年学生参加。他们分成28个分营  相似文献   

18.
周琪 《台声》2011,(3):56-56
我是生活在大陆的第三代台胞。同据时期,外公自台南来大连做生意,与外婆结婚生下我母亲。1945年5月前后外公回台湾对账,很快日本投降,无法赶回大连,从此与我外婆失去联系,天各一方。  相似文献   

19.
伍湘陵 《台声》2013,(2):41-41
近日,有台湾同胞当选大陆某地政协委员的新闻,再度成为台湾“陆委会”记者会的焦点。“陆委会”的负责人也再次表示将予以处理,言下之意,他们还是不能“坐视”台胞参与大陆的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我大伯自1947年到台湾一直未婚。现在他年事已高,又孤身一人,很想回大陆与我们同住,不知国家政策是怎样规定的,需要办理那些手续? 成都市洗面桥街 吴贤明 祖国政府允许台湾同胞到大陆定居,但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并办理相关手续。 属于下列情形的台胞可以申请回祖国大陆定居:在台孤身一人,无人赡养,大陆拟定居地有父母、配偶(须结婚3年以上)、子女等直系亲属的台胞;亲属有赡养能力并保证赡养,本人的生活费用及住房能够自理的台胞及未成年子女;在大陆投资经济效益好或投资金额巨大的台胞投资者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国家急需的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