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奢侈消费品以高于GDP三倍的速度疯长,当前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国,按这一势头增长下去,有专家估计,不久就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奢侈品第一大国。然而,要知道,我国人均GDP不足日本的1/10,世界排名处在100位左右。如此低的人均国民收入,却在奢侈品消费上“超关赶日”,不能说不是一种畸形的消费现象。  相似文献   

2.
唐昊 《同舟共进》2011,(5):24-25
八、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不是威胁。现在,国际上甚至有人把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也看作一个威胁,那就更荒谬了。中国的CDP在2010年超过了日本,但GDP并没行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中国人均GDP仅占世界第105位.  相似文献   

3.
大都市以外发展较快地区的制造业比重较高,似乎是全球区域经济的一个有趣现象。2007年,日本静冈县人均GDP居日本第四,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比重,高达43.3%,居日本第三位。同年丰田汽车所在的爱知县,人均GDP居日本第三,第二产业比重高达39.5%,居日本第五位。纽约曼哈顿对面的新泽西州的制造业比重,也有类似状况。  相似文献   

4.
《创造》2011,(12):102-102
2010年,中国GDP值达到人民币39万亿元(合5.9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8.5%,甩开日本跻身世界第二。尽管人均仅为日本的1/10,年初时任日本首相的菅直人却急不可耐地表示:“中国经济规模很大,就应当担任在世界上更大责任。”此论并非前无“古人”,奥巴马去年就抛出过类似观点。欧盟和一些国家也曾提出,希望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内容丰富,可以概括为“十论”。一是“小康论”。同步小康不等于同一水平小康。十八大确定的GDP翻一番是就全国而言的,各地区开发强度不同,增长速度应该也不同。不能按照到2020年全国人均GDP的平均值,倒推本地区的增长速度,并作为本地区五年规划或年度计划目标,更不能层层分解加码考核。去年经济工作会议总书记讲了这一思想后,各地区纷纷下调增长目标,更加贴近实际了。  相似文献   

6.
柳博 《今日浙江》2006,(1):37-37
2006年,是浙江人均 GDP 突破3000美元大关、发展面临过“坎”之年。随着省委、省政府对“十一五”第一年工作任务的确定和战略举措的部署,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以科学发展观为红线的“十一五”规划,将绝非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特别是在我省进入人均 GDP3000美元的阶段以后, “转轨发展”势将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围绕“转轨发展”,浙江开局之年的新举措,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2006年《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出,是指国家或地区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以后,向人均GDP1万美元以上的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实现转型发展,反而使经济陷入停滞甚至衰退、社会陷入动荡甚至崩溃.经过35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201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6629美元,已经成功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陷阱”现象也不同程度地显现.如何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部分典型国家和地区发展为例,在分析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的成败经验基础上,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玉环县为例,探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观察与思考》2009,(18):21-24
人均GDP跨越6000美元后的浙江经济变局2008年,浙江人均GDP达到6076美元,标志着浙江进入了钱纳里所称的工业化发达阶段,霍夫曼工业化的第四阶段,以及邓宁所实证的对外投资第三阶段。通过对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分析以及对环境相类似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经济体的发展历程的总结,结合浙江的基础与未来环境的变化,课题组认为在这一新阶段,浙江经济发展会有以下几大趋势:  相似文献   

9.
《政工师指南》2006,(1):29-29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日前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5%左右,“十一五”期末GDP总量将超过26万亿元,人均GDP近1.9万元,折算美元将超过2000美元。以上的数据来源于统计局在“中国生产力发展国际论坛”上发布的《2005-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展望与预测》。  相似文献   

10.
第四部分正确把握我区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后的经济发展趋势一、我区人均GDP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人均GDP水平有了较大提高。1978~2004年人均GDP增长了5.89倍,年均增长7.4%,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人均CDP比GDP总量年均增速低1.8个  相似文献   

11.
解文 《中国人大》2012,(18):6-6
据媒体报道,9月14日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公布了《2011中国薪酬报告》。报告显示,去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低于GDP增长率0.8个百分点。我国公共财政收入10.57万亿元,增长24.8%,增幅分别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幅的1.76倍和徒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幅的1.39倍,而同期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为20%左右,也远高于居民收入。因此,“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远远低于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增长,使得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不升反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已近二十年,但是,农村面临的问题比发现的严峻得多。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说,全球190多个国家已有170多个实行了免费的义务教育,包括人均GDP只有中国三分之一的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尼泊尔等国。中国的教育经费之低已成为国内外议论的焦点。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发达国家为6%;亚洲为5%;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为4%。1994年始,中国的教育经费降到只占GDP的2%(联合国的统计数字),在世界151个国家中,名列149位。中国的人均教育经费之少,甚至不如非洲穷国乌干达。  相似文献   

13.
媒体广场     
《人民公安》2009,(24):6-6
从回归前的经济低迷、治安不靖,到如今经济腾飞,生活安定。澳门回归10年,经济持续增长,2002年至2008年GDP年均增长达20.5%,2007年,活门人均GDP达29.2万澳门元(均3.6万美元),  相似文献   

14.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战略任务,这也是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风尚文明现代化绍兴的根本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我们提出了“四翻番”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绍兴市的GDP、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2010年2745元、63776元、30164元、13651元的基础上,分别达到6000亿元、138000元、65000元和32500元。  相似文献   

15.
江苏自古便是富庶之地,改革开放以来,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1992年起全省GDP连续2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2年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达发达国家水平,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这样得天独厚的外部环境无疑为保安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然而,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特殊行业,它的发展更离不开监管部门即公安机关科学、有力的监督与管理,特别是在《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后的新时期,公安机关的监管作用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6.
缪金  冯昌勇 《半月谈》2004,(24):37-39
2003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呈现出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全县GDP(国内生产总值)达19.2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5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76元。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他们推行的一项“帮联带”活动.既融洽了干群关系.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伟 《时事报告》2007,(2):55-57
中国的经济改革已进行了29年,在这段历程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全球影响力大大提升。2006年,中国GDP比1978年增长12.3倍,年均增速达g.67%,人均GDP已达2010美元。  相似文献   

18.
一、美元的霸权地位是否从未动摇过?要了解美元霸权地位的今天和明天,首先要知道它的昨天。19世纪70年代,美国GDP总量超过英国,大约过了40年,到1910年代美国人均GDP超过英国。但直到1944年,随着美国成为具有绝对优势的头号经济大国,美元才成为了可以与黄金等价的世界货币.这时候,美国GDPE,经超过欧洲经济的总和。由此可见,美元的崛起要远远滞后于美国经济的崛起。同理可推,货币霸权的衰落也晚于这个霸权的实力和国际地位下降。  相似文献   

19.
自1960年以来的台湾经济,在长达40年的“长盛期”里,其快速成长为台湾民众带来巨人财富,“橄榄型(即中产阶级居多)”社会逐渐形成。然而进入21世纪初期,台湾经济发展形势出现逆转。2000年政党轮替以来,台湾经济一蹶不振,2001年跌人低谷,至2004年,人均GDP仍未恢复到2000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张茉楠 《传承》2011,(2):65-65
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人均GDP也已超过4000美元,这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人了一个重要转折时期.经济社会将逐渐由生存型社会进人发展型社会的新阶段,经济增长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国家盈利模式将出现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