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家族企业继承机制及其文化基础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家族企业对经济的重要贡献已经得到公认 ,而家族企业对继承人的选择、培养以及是否实施适当的继承规划机制是关系到家族企业的持续发展、乃至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华人家族企业、美国家族企业和日本家族企业在企业代际传承中的实践 ,发现华人家族企业的现状 ,以便对华人家族企业下一步应采取的步骤有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可持续成长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简单地描述了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的成长历程 ,对其有效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进行了比较细致地分析。在此基础上 ,本文比较客观地评价了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 ,并对我国家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家族企业是历史悠久而又普遍存在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营金融业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和香槟酒业的莫艾·香东家族在19世纪初实现了财富的迅速增值。这两个家族企业面对代际交接选择了不同的传承模式。在政治形势动荡的19世纪,历届法国政府落实了遗产平均分配的法律原则,同时为维护经济秩序的良性运作,完善了对股份公司制度的法律解释。而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两大家族企业的族长顺应形势,选择了最有利于企业利益的传承模式,罗斯柴尔德家族选择排他性的家族男性成员合伙制,而莫艾·香东家族则倾向于较为开放的二元股份制。这两种传承模式决定了家族企业未来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华人经济的兴起使华人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选取已有110年历史的哥伦比亚集团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刘氏家族企业的成长史,全面分析企业发展过程中家族治理模式的历史演变,由此探讨华人企业集团家族治理模式演进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及海外华人家族企业特征浅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随着华人经济的崛起,华人企业渐为世人所关注,并成为继美式、日式企业之后新的研究热点。美式企业以规范高效的管理取胜,日式企业以集体主义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华人企业则因其典型的“家族化”色彩令人对其前景捉摸不定。“家族企业”这个一度成为历史故纸堆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回顾了法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历史,并较详细地介绍了法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现状,最后对中国与法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对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加强对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研究,对于华侨华人融入主流社会,充分发挥华侨华人在传承中华文明中的作用,以培育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舆论氛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文化认同进行了理论阐释,接着分析了美加新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结构,最后探讨了新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原因.文章认为,美国、加拿大新华侨华人为寻求生存方式的同一性,其民族情感是双重的,他们既认同所在国并为所在国效忠,参与所在国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在心灵层次上又认同祖籍国的文化,并形成对中华文化深深的情感依恋.双重文化认同在美国和加拿大社会新华侨华人中之所以长期存在,其原因是他们生存发展的需要,民族认同的情感需要,居住国政治体制的二重性和祖籍国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东亚家族企业的社会功能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文 《当代亚太》2002,(1):35-42
战后东亚普遍存在的家族企业与西方国家的家族企业在文化背景、成员关系和历史作用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家族企业是战后东亚本土资本形成和积累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东亚家族企业的产生经历了从旧的、以土地为经济基础的血缘共同体向新的、以资本和劳动收入为经济基础的血缘共同体转变,而其发展则在于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实现向现代科层制企业转换.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化是当前印尼华人社会的新动向。印尼及国外学术界对此极为关注,并作了认真研究。我国学术界在讨论印尼华人问题时有所涉及,且有不同看法,但尚未作专门研究。本文对印尼华人信奉伊斯兰教的历史、当前华人穆斯林的特点、实现华人伊斯兰化的阻力,以及印尼政府和社会对华人伊斯兰化的反应等问题作了介绍。作者持肯定和乐观的态度,指出伊斯兰化有利于华人的生存发展,是华人自然同化的发展趋势;还认为,通过我国穆斯林与印尼华人穆斯林建立密切关系,将有助于中印(尼)两国的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菲律宾国内的华侨华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性发展时期.本文首先介绍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菲律宾从事华侨华人研究的主要作者群与研究机构.其次,从政治认同和社会融合、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承、华人经济成长、中国新移民等视角,阐述菲律宾华侨华人研究的主要领域及有代表性的成果.再次,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透视支撑菲律宾华侨华人研究的社会现实基础,探索促进研究重心与特点变化的深层缘由.最后,提出菲律宾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相似文献   

11.
缅甸的华裔精英为缅甸的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知名侨领与华裔精英不同 ,他们不参与或很少参与缅甸政治 ,而在促进华人社区发展和中缅友好交往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他们有爱国的优良传统 ,表现在热心慈善事业、办报、办学、支持祖国革命、向国内投资、促进中缅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迄今,海外华文教育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从华侨教育向华文教育的转变.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发展的今天,海外华文教育的含义发生了嬗变,其内涵不断丰富,外延随之扩大.关于海外华文教育的历史,许多学者多从发展兴衰的角度进行分期,笔者认为从认同转换的角度进行分期,更能体现教育的本质特征和东南亚的地区特征.  相似文献   

13.
20余年来,大陆史学界对华侨与抗日战争关系的研究硕果累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华侨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原因和特点,华侨对祖国抗战的主要贡献,抗战期间有关各方的侨务政策,战时华侨领袖和著名人物以及华侨与太平洋战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论郑和与东南亚的伊斯兰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和出身于穆斯林世家,他在国内从事多种伊斯兰教活动。关于郑和在海外传播伊斯兰教一事,中国史籍上没有涉及,但海外却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和传说。本文联系当时东南亚的社会背景介绍了海外有关记载,并分析了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关于郑和在海外传播伊斯兰教的研究很少的原因。作者认为,七下西洋期间,郑和在完成明廷使命之余,在海外传播伊斯兰教是完全可能的。海外有关的记载和传说,固然尚待进一步考证,但毕竟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线索, 有助于我们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全面情况,尤其是他在15世纪东南亚伊斯兰教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如事实确凿,这也是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Chinese family enterpris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have penetrated many different sectors of the economy, including restaurants, wholesaling, retailing, trading, manufacturing, property development, computer services and investment holding. Among the companies in these sectors, those involved in different segments of the food industry, as manufacturers, retailers and wholesalers, reputedly featur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ulture. A majority of these enterprises, for example, function as family firm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assertion that, among companies owned by ethnic minorities, culture strongly influences form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This argument will be assessed through a focus on Chinese food-based enterprises in the UK. Two family-controlled companies, Seven Seas (Frozen Food) Ltd and Dayat Foods Packaging Ltd, were selected as case studies as they are involved in key business components of the Chinese food chain industry. Through an in-depth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se two firms, we consider the argument that Chinese businesses have evolved well because of family ties and their inclusion in mutually-beneficial ethnically-constructed networks. Through these case studies, we provide 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to diasporic Chinese business development which brings into question the extensive use of the concept of ethnic enterprise.
Gordon C. K. CheungEmail:

Edmund Terence Gomez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Political Economy at the Faculty of Economics &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of Malaya. He has held appointm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Leeds (UK) and Murdoch University (Australia) and served as Visiting Professor at Kobe University, Japan. Between 2005 and 2008, he served as Research Coordinator at the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 in Geneva, Switzerland. His most recent publications are Politics in Malaysia: The Malay Dimension (Routledge 2007), The State, Development and Identity in Multi-ethnic Countries: Ethnicity, Equity and the Nation (Routledge 2008) and The Chinese in Britain, 1800-Present: Economy, Transnationalism and Identity (Palgrave-Macmillan 2008). Gordon C. K. Cheung   is Lecturer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China and Deputy Director of the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hinese Studies at Durham University, United Kingdom. He previously taught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served as Secretary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 Foundation, Hong Kong. His research focuses are Chines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Chinese business and development and Chinese diaspora. He held various visiting positions a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Renmin University in China, University of Oxford and Academic Sinica, Taiwan. He has authored four books and published many articles in leading academic journals. His recent books are China Factors: Political Perspectives and Economic Interactions (New Brunswick, N. J.: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7)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hina: Politics of Piracy, Trade and Protection (London: Routledge, 2009).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叶以前,华侨与家乡的联系主要依靠往返海外与国内乡里的水客。本文认为,正是这些往返于海外和闽粤侨乡的水客,加强了海外华侨与家乡亲人的联系。水客不仅是侨批业的创始人、金融网络的建构和经营者,而且也是海外移民网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海外华文媒体高层领导的访谈,笔者认为华文媒体在国际舆论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它们帮助华人融入当地文化,互相沟通;积极传播大中华文化;与中国媒体相互配合,扩大有利于中国的正面国际舆论。但是华文媒体也存在受众面窄、规模小、观点偏激、缺乏高度和影响力等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华文媒体首先要掌握对媒体的主导权,另外要加强华文媒体之间的联合、与当地主流媒体的合作以及与中国各方面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美国对中国实力增长不确定性的担忧逐渐加深,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在研究中美战略关系时越来越强调对华战略竞争因素,强调美国应扩大和改善同其亚洲盟友和合作伙伴的关系,特别是改善和那些对中国长期抱有忧虑的国家的关系。他们认为,美国在亚洲的安全合作具有多种目的,但目前的重点是建立防止或劝阻中国通过强制外交扩大在该地区影响的机制,同时利用这些合作加强其盟友和合作伙伴抵抗中国影响的能力和信心。文章运用现实主义分析方法,论述当代美国学者研究中美战略困境的不同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