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整体国家与局部治理的不同前提和政治历史的双重叙事催生了区域与政府发展的理论发展,并从治理空间、公民自由与国家正义的多重视角确认了区域政府理论。在区域政府初步发展阶段,这种治理变革不仅体现为国家治理的局部模式,也表现为区域治理的合作形态。  相似文献   

2.
区域政府职能从逻辑上看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中央政府的职能让渡;二是地方政府的职能补充;三是区域社会的选举。而从实践上看,区域政府的职能则基于人口迁移的空间转换、具体区域问题的解决及政府体系的历史转型。具体而言,表现为区域内的经济平衡职能、政治沟通职能和文化融合职能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必然会造成区域之间的产业政策趋同。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化解问题应当靠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强化地方政府的责、权、利边界,引导地方政府在区域产业政策中体现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必然会造成区域之间的产业政策趋同。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化解问题的办法应当靠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强化地方政府的责、权、利边界,引导地方政府在区域产业政策中体现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必然造成区域之间的产业政策趋同,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长远发展极为不利。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强化地方政府的责、权、利边界,引导地方政府在区域产业政策中体现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伴随区域公共议题日渐突出,传统的治理模式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公共管理实践,许多公共事务由于涉及不同管辖区,已经超出了单一行政区划的范畴,演变成跨行政区公共服务难题。这一转变在理论脉络上体现为府际关系到区域公共治理的变迁,在治理机制上体现为整体性治理对传统官僚组织模式的完善,在政策演化上体现为从地方政府竞争到寻求合作治理的努力。跨区域公共服务的供给必将经过理论和实践探索,搭建多方合作治理的架构和机制。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中国城市群发展的S曲线变迁,中国区域公共治理相应经历了三种治理形态转换:行政区经济-区域融合-区域一体化治理,形成两者之间双S曲线动态互动。通过两者之间螺旋互动的制度变迁,城市群发展与区域公共治理形成动态耦合,实现区域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这不仅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也体现了经济基础变迁速率决定着上层建筑变迁的速率。在增量改革思维下,基于国内外经验的借鉴,区域结构基金、权威城市联盟、区域政府构成中国城市群区域治理近期、中期、远景三重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权力逐渐增大。由于激励和问责机制的不健全、"行政区经济"的弊端及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乏力,一些地方对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采取消极贯彻执行的对策,出现不合作博弈现象。当前,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权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确保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的发展引发和促生了大量区域公共问题,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冲突既是导致区域公共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又是影响区域公共问题解决的体制障碍。要想实现良好的区域治理,必须调整行政区的张力,从立法、行政、司法和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多个角度加强行政区的功能整合,才能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发展中行政区的治理职能,同时保证行政区边界的相对稳定和经济区边界的自由生长。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热点问题,该问题的解决需以区域内立法的协调与整合为依托.目前,我国区域经济立法机制不协调现象较为普遍,区域内横向立法冲突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桎梏.文章从政府信息公开切入,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我国区域经济立法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区域经济立法机制的创新和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区域的经济竞争与合作日益加强,城市治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适应我国区域经济重组和城镇体系发展的新趋势,城市治理模式应向多元政府与其他组织构成的管治联盟转变,形成新的公共治理模式。城市政府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战略规划与协调、制定市场规制与监督、城市理财与经营以及合理提供城市服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行政区划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行政区与经济区分布的不一致,我国的经济区域大于行政区划,行政区在社会经济中具有决定作用,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积极性造成了行政区经济。行政区经济的发展是逆区域经济发展的,解决行政区经济问题应该随着市场化的进程,建立与经济区域相符的行政机构。  相似文献   

13.
地方"数字政府"改革是当前政府治道变革的重要途径,关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大业.基于国内"第一梯队"7省市34份政策文本对地方"数字政府"改革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地方"数字政府"改革的目标在于突破政府中心主义的改革逻辑,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数字政府变革;改革工具主要表现为技术赋能、政务数据与服务标准化及健全的组织保障体系;改革重点在于推动地方政府职能数字化转型,即经济调节数字化、市场监管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社会管理数字化、政府运行数字化、环境治理数字化.面对新一轮激荡的数字化浪潮,需要发挥多方力量,从政策导向、管理优化、技术创新等多维层面保障转型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4.
中央政府大部制改革方向给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果不推进地方大部制改革,地方政府部门将无法与中央政府大部门改革对接;如果地方政府沿着传统政府纵向"职责同构"的模式进行大部制改革,不仅违背大部制改革的初衷,而且又会陷入政府机构膨胀的怪圈,笔者通过研究西方国家地方政府纵向职责配置的成功经验和国内学者对政府纵向职责配置的种种理论分析,试着提出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管理性政府形态就是以管理视角识别的政府形态.各管理性政府形态有各自的政府管理模式和政府管理理论与之相适应.管理性政府形态可以区分为统治型政府、管理型政府和治理型政府三种基本类型,与它们相对应的政府管理模式和政府管理理论分别为统治行政模式与专制统治理论、公共行政模式与公共行政理论、治理行政模式与治理理论.这三种管理性政府形态、政府管理模式和政府管理理论类型之间有联系,更有区别,各自的内涵和时代特征差异明显.这些理论为政府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有效执行政策是中央政府治理国家的关键和地方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跨界水污染的治理并不是单个地方尤其是单个地方政府所能完成的。传统的基于行政区划的“行政区行政”治理方式已经陷入了困境,进而催生了区域公共管理这种崭新的治理制度安排。这种治理方式的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观念的创新、制度环境的创新及组织安排的创新。各地方政府必须要以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为价值导向,积极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进而建立起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协调、伙伴关系、双赢或共赢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经济外交是政府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重要表现.中央政府的经济外交职能包括制定和实施经济外交战略,加强涉外经济法规建设,推动对外贸易等各类国际经济合作,调控汇率与稳定金融市场,参与国际经济机制建设和国际经济规则制定.地方政府的经济外交职能包括实施中央政府的经济外交战略,推动地方对外贸易等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贯彻和执行国家涉外经济法规,加强地方涉外经济法规的建设;防范本地区外国短期资本风险.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外交既存在主辅关系,也存在互补关系.应该站在经济学关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一研究课题的高度,来把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的经济外交职能及其相互关系,以便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城市群府际竞争与合作直接关系到区域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当前城市群政府存在过度竞争与合作不足的问题,通过从行政区体制、地方利益、考核机制等方面探析现存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城市群府际治理模式,并从价值理念、法律法规、组织机制、社会资本和协调体系等方面来构建城市群建设的府际治理模式。为实现城市群政府间的良性竞争与互利合作,走向府际和谐,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有效进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政府经济合作障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是按照自然地域、经济的内在联系、商品流向、民族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经济联合体,是特定地区国民经济整体的总称。当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大多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形成行政区经济。作为行政区的政府自然成了经济发展的决策者和协调者,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