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作为国家重要执法机构的公安机关、所有工作任务的完成都足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的过程。运用法律赋予的公安权力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的执法形象、更体现出公安队伍的执法水平公安权力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公安机关在职责范围内依法行使的权威性行为,具有法律性、强制...  相似文献   

2.
执法监察是监察机关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有关的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等,依法对党组织、党员、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国家法律、法规、决定命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同时促使监督对象依法办事、正确履行职责,廉洁奉公,勤政高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项活动。近年来,大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行政执法监察工作,将行政监察工作寓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在建设廉政高效政府和反腐倡…  相似文献   

3.
民警违法违纪问题是当前影响公安机关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生在个别民警身上的违法违纪问题,直接侵害了群众利益,损害了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极大。遏制民警违法违纪问题,必须建立公安机关反腐败长效机制。建立公安机关反腐败长效机制,是指公安机关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落实从严治警方针,以领导干部为中心,以解决民警执法腐败为重点,紧紧围绕权力制约、资金监控、执法规范和严格管理等关键环节,建立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管理法规、规章制度、政策措施,并在公安队伍建…  相似文献   

4.
深化企业改革,需要创造条件,其中包括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切实保障企业领导人依法行使职权,保障他们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不因依法行使职权而受到侵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讲,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建国以来第一部调整、处理官民关系,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法律。但由于这个法规本身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加之长期以来我国不重视行政法制建设、行政立法技术落后和行政人员执法意识淡薄等原因,决定了《行政诉讼法》的全面贯彻实施必将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对《行政诉讼法》实施条件的研究,为其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一、当前公安机关事权划分和机构设置的法律依据及现状《人民警察法》第二条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条规定:"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人民警察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承担着依法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  相似文献   

7.
博览之窗     
《先锋队》2012,(36):55
公安部门将及时公开重大案件调查处理结果前不久,公安部制定下发了《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下称《规定》)。这是第一部全面规范公安机关执法公开的文件,此《规定》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称,公安机关对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普遍关注、需要社会知晓的执法信息,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对不宜向社会公开,但涉及特定对象权利义务、需要特定对象知悉的,应当告知特定对象,或者为特定对象提供查询服务。在向社会主动公开条款中《,规定》特别提及,公安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开涉及公共利益、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案件、事件的调查进展和处理结  相似文献   

8.
《前线》2014,(1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作为会议的主题,这在党的全会上尚属首次。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法治在中国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地位。法治权威,首先是宪法法律的权威,没有宪法法律的权威,就谈不上法治的权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公安机关和民警公正执法、遵纪爱民情况的监督,朔州市公安局从市人大、政协、市直机关及新闻单位中,聘请了17名特邀行风监督员,来促进公安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公安局还专门发文,制定了“聘请特邀监督员办法”,规定了特邀监督员的职责和职权。他们的职责有:1.对各级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履行职责、执法执勤和遵纪守法等情况实施监督。2.反映、转递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违法、违纪行为的检举、控告。3.反映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建议、意见和要求。特邀监督员的职权有:1.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向…  相似文献   

10.
常珍 《实事求是》2000,(3):76-7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确立的治国的基本方略。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这是对行政机关实施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而要实施依法行政,不仅要靠广大行政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严格依法履行职责,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在法律范围内实施行政管理职能,更要依靠各级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依靠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一、充分认识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必要性依法行政主要指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依法行政的必要性,认识到…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指明"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强调"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在全面依法治国、加快  相似文献   

12.
依法行政就是依法办事、依法治国、依法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依法行政在公安行政执法活动中主要是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要求。它要求公安机关在执行活动中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控制滥用自由裁量权,对违法侵权行为承担责任,保护人权,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相似文献   

13.
解析我国《行政强制法》的新构架、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时12年,我国《行政强制法》终于出台。这部一波五折、艰难问世的法律,肩负着规范行政权力和保障民众利益的双重责任,以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的特质倡导了新的行政执法理念。《行政强制法》是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将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这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本质,在于揭示了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是运用宪法和法律,是崇尚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治理、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依法治国方  相似文献   

15.
公安行为是公安机关为了调整有关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秩序的社会关系 ,依据公安法规所采取的行政性、刑事性和武装性行为 ,是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警察权力的行为 ,具有法律性、特殊强制性、特许性等特征。由于公安行为体现的是国家意志 ,涉及社会公民的各项权益 ,有些行为又含有警察暴力 ,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法定程序 ,做到程序公正 ,结果公正 ,才能以法服众 ,维护公安机关的执法形象。在现实生活中 ,有些公安人员在实施公安行为的过程中 ,无视法律程序的规定 ,随心所欲行使警察权 ,不同程度地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引…  相似文献   

16.
水风 《廉政瞭望》2005,(9):10-12
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信访条例》明确规定: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和公共场所聚集,堵塞、阻断交通等六种禁止性行为。并与刑法等法律作了衔接,规定对上述行为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7.
政策快递     
《北京支部生活》2013,(18):69-70
法院错案国家赔偿可启动听证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自赔案件程序的规定》9月1日起施行。《规定》对因法院自身错误、违法行使职权导致国家赔偿纠纷的自赔案件审理作出规范。《规定》明确,针对争议较大、案情疑难复杂的自赔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组织赔偿请求人、原案件承办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举行听证。《规定》还设置了回避制度:参与办理自赔案件的审判人员是赔偿请求人或其代理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办理的,应当主动回避。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民法理论认为,继承是指在公民死亡时,其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近亲属按照死者生前所立的有效遗嘱或者法律的规定,依法取得死者所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的法律制度。笔者认为,现行法律意义上的继承应当是对涉及财产权利的继承,而非对财产本身的继承。一、财产继承的实质是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20.
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作为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为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构建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工会的性质和职责决定了其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应当积极发挥作用,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一、工会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劳动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工会依法参加劳动争议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