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1世纪的曙光已隐约可见,跨世纪的时代需要跨世纪的人才,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注视到了这一历史使命,结合改革开放的大思路,对跨世纪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进行了周密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对我国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社会主义要胜利跨进21世纪,必须有跨世纪的干部,而跨世纪的干部必须有跨世纪的意识和素质。究竟怎样理解跨世纪?跨世纪对领导干部提出了哪些更高的要求?就这一热门话题我们专访了孟继群教授。下面发表的是访谈录。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跨世纪的一代青年,而现在这一代青年干部,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那么,跨世纪青年人才应具备哪些时代素质才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主力军呢?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日益临近的21世纪的脚步声,跨世纪的问题愈来愈成为整个世界的共同话题,人们正在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着人类和世界的末来走向和命运。跨世纪的政治思考,跨世纪的经济思考,跨世纪的文化思考,跨世纪的环境思考,跨世纪的军事思考,跨世纪的人D思考,跨世纪的粮食思考··、…所有这些论题,构成了人们对新世纪的憧憬与忧虑交错在一起的复杂心态。跨世纪的道德思考,总体上表现的也是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态,只不过是从道德的角度,去展望新世纪的发展趋势C趋势之一:21世纪的中国,既是一个经济强国,也是一个道德强国道德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跨世纪领导干部的自我塑造陆绍闵跨世纪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需要千百万革命事业接班人。跨世纪领导干部的形象塑造.主要包括社会塑造和自我塑造两个方面。社会塑造就是使领导者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自我塑造则是指领导者加强素质修养,自我成才。大致应包括八...  相似文献   

6.
造就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领导干部,是我党当前面临的一项极为重要而又极其紧迫的战略任务。跨世纪领导干部所必备的党性修养、政治胆略、革命意志、知识素养、综合能力、工作才干、个人威信等素质,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加强、得到锤炼、得到丰富、得到提高、得以形成。所以,实践是培养和造就跨世纪领导干部的摇篮。实践能加强跨世纪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跨世纪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党性修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问题,真正做到立党为公,廉洁清正,踏实苦干,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曾经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跨世纪领导干部正处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面临着大量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跨世纪领导干部应如何提高创新能力呢?一、增强创新意识增强创新意识是提高跨世纪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前提。增强跨世纪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创新意识与政治意识的关系。跨世纪领导干部必…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1996,(1)
向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奋进本刊评论员最近,省委召开了六届六次全体会议,这是一次具有跨世纪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提出了我省未来5年和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总体战略和基本思路,为我省绘就了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这对于动员和团结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  相似文献   

9.
中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论证——评介《发展:跨世纪中国的战略选择》章函文跨世纪中国的发展问题,既是有全局意义和时代意义的重大实践问题,又是基于诸多学科的重大理论问题。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现代人类的自觉意识,更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理性选择。紧密联系当代...  相似文献   

10.
跨世纪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选拔问题于国志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必须抓紧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这是一个关系全局、关系未来的重大问题。它对于培养造就跨世纪的合格接班人,确保21世纪我国继续沿着有中...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和前不久闭幕的“两会”,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来说,都具有跨世纪的重要意义。跨世纪任务、跨世纪蓝图、跨世纪重担,不仅需要跨世纪胆略、跨世纪气魄、跨世纪作风,更需要跨世纪政府、跨世纪纲领、跨世纪的奉献精神。而要做到这一切,关键在于“行”。 心系责任是行之源。世纪之交,中华民族肩负的使命。重,莫过于发展;险,莫过于改革;难,莫过于彻底告别计划经济体制。正是有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才使强化全党全国上下的责任意识成为必要。责任要求上下同心。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关乎事业的成败。领导干部应当视责任如生命。有了这种责任意识,他就会正确对待为谁掌权、掌权干什么和站在什么立场上行使权力的问题,他就会自觉地站在全民族根本利益的大局上考虑问题,就会影响和带动全国人民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中去。当改革改到自己头上、或触及到局部和个人利益时,能够自觉地做到舍小家为国家,舍局部保全局,在党和国家需要时为推进改革而勇于牺牲个人利益。只有心系中华、肩挑安危的人才会有“责任重如泰山”的自觉意识,也只有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甘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才能模范践行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在世纪之交的节骨眼上,我们所要弘扬的就是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跨世纪人才的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其中在政治思想和道德方面,我们认为跨世纪人才应具备下述素质:第一,有强烈的爱国意识。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不仅是对跨世纪人才的要求,也是对所有中国人的要求。下一世纪,我国的改革开放还将往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3.
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项跨世纪的宏伟事业。而国有企业的年轻干部能否担当起跨世纪的历史重任,是国有企业改革大业继往开来的关键所在。因此,深入了解国有企业年轻干部的思想状况和政治态度,正确选择造就国有企业跨世纪优秀领导人才的途径,努力营造让国有企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是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进一步了解企业青年干部的思想状况,我们对本钢35周岁以下的300余名青年干部做了思想调查。通过对调查的整理与分析,引发了我们对培养和造就国有企业跨世纪干部这一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被正式提出和确立,同时进入跨世纪发展的征程;江泽民的创新思想揭示和阐发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真谛。文章分别从及时抓住新的时代精神,打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攻坚战和总决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发展知识经济,高度综合各门科学创新研究的新成果,及确立跨世纪人才培养的灵魂等方面论述江泽民创新思想对邓小平理论跨世纪发展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时代飞速发展,21世纪的曙光已经隐约可见。跨世纪的时代需要跨世纪的人才,这是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邓小平同志早已高瞻远瞩地注视到了这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就强调指出:“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急需培养选拔一大批合格的人才。”结合改革开放的大思路,他对跨世纪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都作出了周密的思考,并提出了发展的方向,为跨世纪人才的脱颖而出打开了一条通道。  相似文献   

16.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更是一个企业的未来,青年职工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东方汽轮机厂党委一班人以敏锐的战略眼光认识到这一点。1993年,他们根据东汽青年工作的实际,站在跨世纪的战略高度,制定并开始实施了“东方汽轮机厂跨世纪青年工程”规划,培养跨世纪高素质的青年党员、青年干部、青年技术工人、青年科技管理人员和职工队伍后备军这五支队伍。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是在跨世纪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关键会议,作出的《决定》是指导国有企业跨世纪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文献.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奋力把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大步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搞好党的组织建设,造就和培养跨世纪的干部队伍,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强劲、持续的组织保证,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结合阿盟的实际,谈几点学习体会。一、组织路线是保证,干部队伍是关键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政治纲领。这一跨世纪的政治纲领,要有跨世纪的组织路线来保证,特别是需要千百万德才兼备的跨世纪的干部去努力实现。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们急需一大批懂经济、善管理,精通法律、金融、外经外贸,特别是能够驾驭…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抓紧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造就大批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这一高屋建瓴的目标与任务,充分表现了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党第三代领导人的远见卓识。 一、造就跨世纪的干部队伍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彭涌 《世纪桥》2000,(6):4-6
在人类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面对世界政治格局出现的新变化,面对新的军事革命的挑战,面对知识军事的来临,江泽民深刻指出:世界军事发展的强劲势头,对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迎接挑战的关键在人才,在于能够跨世纪担当国防建设重任的高素质人才.我们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从根本上加强对跨世纪军事人才的培养,这关系到中国国防的前途和未来,也是我军跨世纪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认真学习江泽民关于培养跨世纪军事人才的论述,对于加强跨世纪军队建设,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