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阿友 《侨园》2012,(9):22-23
法国的普罗旺斯是世界著名的"薰衣草故乡",一个个紫色庄园把当地串成辽阔无边的"香草王国"。而在安徽合肥东郊50公里外的肥西县小团山,这里曾是晚清著名爱国将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练兵之地。距此1公里的大潜山脚下,便是刚落成的刘铭传墓园及其旧居刘老圩子。小团山海拔仅130米,因与一对回归故里的台湾教授夫妇结了缘,便有了神韵激荡的传奇。  相似文献   

2.
九月下旬,全国各地史学界的六十多位专家、教授聚会于安徽省合肥市,参加了“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合肥是刘铭传的故乡,这里还居住着他的嫡传曾孙李象琇和几位玄孙媳。他的玄孙刘学亚、刘学馥应邀出席了讨论会,刘学亚还撰写了《刘铭传的家世和简历》一文。一八八四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刘铭传奉命督办台湾军务,领导台湾军民,粉碎了法国侵略者吞占台湾的企图,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  相似文献   

3.
一八八五年台湾建为行省,迄今已整整一百年了。这是一件永载史册的大事。刘铭传是台湾建省后的第一任巡抚(相当于省长),功劳卓著。刘铭传(一八三六——一八九六),字省三,安徽合肥人,太平天围运动期间,曾跟曾国藩办团练,以作战勇敢而受人们的重视。后来,李鸿章闻其名,任他为淮勇管带,成了淮军的一名将领。后被封为一等男,任过直隶提督。一八八四——一八八五年  相似文献   

4.
凡看过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的朋友们,一定会对剧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年羹尧留有深刻印象.据<清史稿>第一百六十八卷<谐臣封爵世表>载:"一等公年羹尧,汉军镶黄旗:雍正元年三月升川陕总督;叙平西藏,功封三等公;十月晋升二等公:二年三月升抚远大将军;以平青海功晋升一等公;三年七月,累降三等公;八月夺爵,赐自尽."史载,年羹尧(1679-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原籍安徽省怀远县人,祖居辽东时入汉镶黄旗;后移居大兴县青云店.其父一等公年遐龄官至工部侍郎、湖北巡抚:其兄年希尧官与父齐;其妹是胤稹(雍正皇帝)的侧福晋,雍正登基后被封为贵妃.年羹尧的妻子是宗室辅国公苏燕的女儿,先后生有年斌、年富、年贵三子,均仕途辉煌.年羹尧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不久便受职翰林院检讨官.  相似文献   

5.
阎红 《各界》2008,(11):6-9
张爱玲小时候,家里使的女仆有很多是安徽人,唤作"张干""何干"等等,<合肥四姐妹>里关于女仆也是这样称呼,看来是俺们家乡当时对于女仆人的流行叫法.……  相似文献   

6.
<宋史·太祖本纪>三卷(以下简称<本纪>)实在是很有趣的文章.这种有趣深藏在字罩行间,非细细品味不能觉察.不过细品之后,也就品出点异样的味道.……  相似文献   

7.
朱洪 《各界》2008,(12):80
1917年8月1日<新青年>第8卷第1号中,陈独秀在<三答钱玄同>的信里写道:中国小说有两大毛病第一是描写淫态,过于显露;第二是过贪冗长(<金瓶梅>、<红楼梦>细细说那饮食、衣服,装饰,摆设,实在讨厌!).……  相似文献   

8.
(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及其以前的剥削制度的重要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2页),这个运动的目标,就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9卷130页),就是要"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实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假如我们从日本人远藤隆吉1900年撰写的四卷本<支那哲学史>(汉译为<中国哲学史>)算起,"中国哲学"的历史已超过100年.假如我们从谢无量撰写的<中国哲学史>(1916年9月印刷)算起,"中国哲学"的历史已有将近90年.在这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外学人出版过数不清的"中国哲学史"专著,发表过数不清的"中国哲学史"论文,现在却突然出现一场"中国哲学是否合法"的讨论,且一时间成为中国学术界的热点,是很耐人寻味的.假如讨论的结果是"不合法",中外学者约一个世纪的辛劳,岂不成为"竹篮打水一场空"?!  相似文献   

10.
庄重 《各界》2009,(10)
一 1966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其中<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题解说:"这是毛泽东为中原、华东两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写的一个广播稿."果真如此吗?多年后,作家叶永烈撰文称,该文章实为陈其五所写,这是事实吗?而本文作者庄重(曾任新华社华东前线特派记者兼前线分社、第三野战军总分社编辑部主任)则提供了另一个版本.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已有200多种文字以各种形式出版了数百种版本,其影响之大在世界学术理论领域绝无仅有.全世界一切不怀偏见的学者至今仍在研究、纪念和高度评价<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当代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只要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对立还存在,只要地球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共产党宣言>的思想就不会过时.  相似文献   

12.
《侨园》2008,(5)
璐璐档案 姓名:璐璐 生日:7月12日 血型:O型 最喜欢的季节:秋天 最喜欢的休闲方式:旅行看小说 最爱的人:老爸老妈 2002年,璐璐从辽宁大学毕业后,便走入了辽宁电视台,先后主持<一见倾心>、<幸运50>、<我行我秀>、<幸运星期天>、<阳光嘉年华>、<兴隆大家庭>、<娱乐高地>.时至今日,辽宁电视台的全天候直播娱乐互动节目<幸运直播>仍由璐璐担纲主持.  相似文献   

13.
秦燕春 《各界》2008,(5):57-60
民国建元、袁氏当国以后,由日返沪的章太炎的确不断发表政论文字,诸如<致袁世凯商榷官制电一>(1912年2月)、<论国民捐之弊>(1912年6月)、<内阁进退论>(1912年6月)、<新纪元星期报发刊词>(1912年9月)等.……  相似文献   

14.
杨朔之死     
杨朔(1913-1968),作家,任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杨朔可能是最为中国人知道的作家之一,因为在文革前和文革后,他的散文<荔枝蜜>、<雪浪花>、<茶花赋>等印在中学的语文教科书里,因而得到相当普遍的阅读:有老师详细讲解"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每个中学生都要反复朗读甚至背诵这些文章.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枣强县东广川镇)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把儒家学说推上正宗并取得官方哲学地位的关键人物.自董仲舒以后,儒家学说便逐渐从一个思想流派而跃升为官方意识形态,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重大、长久的影响.董仲舒的著作至今尚流传于世的主要有<春秋繁露>、<对贤良策>.班固<汉书>称董仲舒"为儒者宗"、"为儒者首"、"少治春秋".  相似文献   

16.
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其最为熟知的代表作有小说<吉姆爷>(Lord Jim),<台风>(Typhoon),<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等.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的心>是作者根据自身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中篇小说,是现代小说的里程碑,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生态主义角度分析小说的文化内涵,集中关注小说中折射出的人与自然、自然环境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从而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并从生态文学的视角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杜志雄研究员1963年2月生,安徽铜陵人,农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兼任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会长、国家可持续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农村发展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农村中小企业、农村发展融资、农村城镇化、现代农业与粮食安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基金、国际合作基金等课题近100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  相似文献   

18.
由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聂运麟教授和他的五位博士生联合撰写的<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低潮中的奋进、变革与转型>一书已经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7年11月出版.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组织出版的<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研究系列>第18卷.  相似文献   

19.
王延荣 《各界》2009,18(11)
本文是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解释>)公布实施后,通过审理张某某等人诉西宁某公司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一案,涉及植物生存状态受害人的配偶、子女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问题.<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主体及赔偿条件作了明确规定.对于侵权行为结果导致受害人处于植物生存状态时,侵权行为是否侵害了受害人的配偶、子女的配偶权、亲权等权利,配偶、子女受到损害是否属于精神损害,能否得到精神赔偿,<解释>未作规定.本文试图通过对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的宗旨、作用及适用范围等方面的探讨,论证以人为本、权利在民的法律公平原则和建立保护特殊受害人的配偶、子女获得精神损害抚慰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和辻哲郎(1889-1960)是日本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化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在他的早期作品<偶像再兴>(<告白与广告>、<三个视点>、<关于创作心理>、<忠言>等文章)中展示了和辻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其中贯穿着一个体现其艺术观的核心思想,即艺术的"人格性的生命".和辻的这一艺术观不仅对于艺术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揭示,而且对当今的艺术创作有着积极且深远的启发性.本文主要研究和迁哲郎的"人格性的生命"的艺术思想.将从艺术的"人格性的生命"的形成、"人格性的生命"与艺术的结合的必要性以及艺术的"人格性的生命"的提升,三方面着手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