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终极意义上说,和谐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处于最基础地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健康的社会心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心理平和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因此,培养社会成员健康的心理素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和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和谐关乎你我他,人人都应讲和谐。本文则就公安民警如何促进心理和谐,谈点粗浅认识。一、明确心理和谐的内涵及其意义,增强促进心理和谐的自觉性构建和谐社会,就其社会人而言,有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自我和谐最重要。人是社会的主体和细胞。构建和谐社会的所有活动都需要…  相似文献   

3.
许珍芳 《桂海论丛》2006,22(3):28-3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和谐,关键是通过认知社会成员的心理状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措施,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解决所存在的社会问题并干预或消解不良社会行为的发生以及通过激励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行为,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在社会心理认知的基础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构建心理学视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人的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和谐社会与心理和谐的关系,即和谐社会孕育心理和谐,和谐心理造就和谐社会,指出心理学视野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营造心理和谐社会环境,政府支持实现社会和谐,培育心理和谐理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要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持续发挥影响和作用.必须将其内化为全体社会公民的个体道德素质.把社会外在的行为要求转化为公民内在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说,人们的心理状况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保持人们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之问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12,(5):96-96
吴继华在《理论与改革》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因此“以人为本”就成为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公众的心理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程度,广大民众的心理是否和谐就必然关系到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业的成败,关注和研究公众的心理取向必然成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公民主体健康的心理品质。农民工因心理失衡而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影响了社会稳定,也妨害了和谐社会建设,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樊金山 《桂海论丛》2008,24(6):56-5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心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创新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法理意识不断增强。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不良社会心理,而对这些不良社会心理的优化与重塑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事业全面展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教育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和谐教育。就没有和谐社会。和谐教育就是能培养出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所谓和谐发展的人.其实就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如何构建和谐教育。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是一个重大而崭新的课题。需要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有着独特的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该而且能够大有作为。一、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涵和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发展更快、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优势,不仅是团结人民、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天、地、人"三维一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向,"五大文明"协同共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利益关系协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只有当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和部分都处在一种紧密联系、互相协调的状态时,社会系统才能始终保持稳定、有序与和谐。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关键词。文章从人的现代化视角,阐释法律意识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并提出培育公民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良好法律意识的途径;认为法律意识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巨大精神力量,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法律意识培育的现实基础,二者是一个互相推进的过程。培育公民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和努力建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6.
辽宁渤海大学政法学院王忠福张培春认为,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又包括人的自我身心和谐。人是社会的细胞,没有人的自我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而没有人的心理和谐就不可能有人的自我和谐。所以,构建和谐社会要务必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一)人的心理和谐是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心理需求是对人们社会心理反映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物质财富不断丰富.人的内在价值实现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可以说,这种社会心理需求与当前大力倡导和努力实现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完全相适应、相一致的.它不仅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而且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8.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表现为对人的需要、个性的尊重和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应对当前心理问题多发的必然选择,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需要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品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革新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19.
吉平 《前沿》2006,(7):216-217
本文就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层面说明尊重人、关爱人、关注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人们之间的互相尊重、相互关爱、相互关注。人类社会文化的进步是以尊重人、关爱人、关注人为标志的,也是以此为目的的。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是法律、法规、制度、道德等一系列规范条件。  相似文献   

20.
黄国泰 《今日海南》2005,(10):32-3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公平是基础,而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妥善协调教育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实现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构建“和谐海南”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