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春霞 《当代亚太》2012,(5):97-120,159
越南官方媒体《人民报》关于中国的报道变化反映了越南官方对中国认知的变迁,这种认知变迁进而影响到越南的对华政策行为。近十年来,越南官方的中国认知正经历着从榜样到伙伴、从关注低级政治领域向关注高级政治领域以及从追赶到平等的变迁。作为同一地区同时崛起的两个邻国,中国与越南基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双边关系正逐渐向基于各自国家利益、为应对共同挑战和促进彼此发展的双边关系转变。因此,中国在实施睦邻政策时也应适当调整思路与措施,加强低级政治领域的利益捆绑并增进两国人民间的多层次交往。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越南对华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从冷战结束后,越南开始实行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对华政策,这是由越南的国家利益、地缘政治关系、国家环境以及中国的态度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关于未来越南对华关系的发展趋势,本文认为越南将会以面向未来、长期稳定为基本目标,但两国间仍然存在的一些矛盾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地缘政治理论产生后 ,经历了历史性的兴衰演变 ,国内外学术界在对此理论研究的过程中 ,对其涵义及作用长期以来争议不己。但是 ,无论对其肯定或否定 ,“各国的外交家、政治家和政府官员从来都没有因为地缘政治学的声名狼藉而放弃使用地缘政治学的分析方法”。[1] 不仅美国与苏联 (俄罗斯 )等全球性的大国在谋求霸权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到地缘政治因素 ,而且 ,像越南这样相对较小的国家 ,地缘政治也是其制定国家战略、调整对外政策的极为重要的依据。事实上 ,越南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越南国家战略与外交政策的选择。而通过…  相似文献   

4.
目前越南华人的政治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南是东南亚华人较多的国家之一。 80年代后期特别是 90年代以来 ,随着越南全面革新开放路线和政策的实施 ,越南华人的政治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政治待遇有所恢复 ,政治地位逐步提高 ,政治认同也在迅速转变。华人已逐步融入越南主体社会  相似文献   

5.
1964~1973年,关韩双方在越南进行了近十年的军事合作。美韩在越南军事合作的实现,是彼此国家战略利益重合的结果。两国军事合作的阶段性特征与双方战略利益重合的程度密切相关。约翰逊政府时期,在越南战争问题上,关韩双方的国家战略利益重合度较大,双方军事合作比较默契。随着尼克松政府东亚战略转变,美韩战略利益的分歧扩大,双方的军事合作便很快终结。美韩双方在越南的军事合作也对韩国自身的发展、双边的同盟关系和美国的对韩政策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雄王是越南国家和民间记忆中的英雄祖先,被越南人奉为“国祖”.在当代,雄王公祭成为越南建构其民族身份认同和国家政治认同的重要手段.其理据在于:雄王符号的民族和国家双重象征性,雄王公祭的历史延续性,雄王信仰被赋予的民族论、文化论话语,国家的法理支撑,广泛的民众基础以及越南世俗国家模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美国奥巴马政府南海政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对于以往历届美国政府的南海政策,奥巴马政府对南海地区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的政策表述体现了更多将南海问题推向地区化和国际化的特征。出于亚太战略和重返东南亚的需要,奥巴马政府在南海问题上更倾向于表达与东南亚各国相近的共同利益,支持东南亚各南海权益声索国,反对中国的南海权益主张,并与东南亚国家共同遏制中国日益上升的地区影响力。然而,作为调整亚太战略的一种手段,奥巴马政府的南海政策不会走向因过度干预而损及亚太利益的极端。2011年,印度尼西亚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鉴于不同于越南的南海利益诉求,印尼应当不会比越南更热衷于推动南海问题的继续升温。受地区主要国家政策温和化的影响,奥巴马政府的南海政策及其对地区形势的影响将呈现相对减弱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现有的政治体制是"普京方案",专注于"内部改革",兼顾社会各种利益、问题和挑战,扮演着稳定局面的"保障者"和"危机管理人"的角色,但正在被社会大众所厌倦。因此,普京必须回归"战略管理者"的地位。然而,留给俄罗斯执政精英们用于决定转变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因此,当前亟须找到一种政治方略,确保"俄罗斯体系"不再经历新一轮的灾难和破坏性威胁。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和国家的"动态平衡"模式,这是俄罗斯历届领导人尚未完成的使命。只有实现国家现代化,重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模式,使俄罗斯人获得政治民主地位,才是对于当代挑战的回答,其他任何方案都意味着历史悠久的俄罗斯将最终走向衰败和解体。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以利益为研究的出发点,以利益为中心和轴线,研究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利益与阶级的关系、利益与社会的关系、利益与国家的关系、利益与权力的关系、利益与权利的关系。它从强调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出发,确定了政治关系的实质是以国家的公共权力实行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来维护、协调和实现人们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社会利益。由无产阶级利益而生成的这种政治关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0.
论越南人的祖先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先崇拜在当代越南是全国性和全民性的民间信仰,儒家思想是其深厚的思想基础.对祖先的崇拜实际是在血缘基础上对人伦关系的关注,其实质是对血缘关系的崇拜.它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越南人民的精神生活,决定了越南人普遍重家族、重血缘亲情的文化心理以及习惯用家庭、家族中的各种秩序关系、血缘关系去认知、阐释并构建社会关系的家庭伦理社会化倾向,同时,也强化了越南人"报恩答义"的社会交际理念.  相似文献   

11.
南海岛屿争端的产生,与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问题的形成有其同源性,均是美国主导下的对日片面媾和的产物。在1951年召开的旧金山对日和会上,苏联基于同盟利益,在捍卫库页岛和千岛群岛领土权益的同时,也积极支持中国对西沙和南沙群岛的合法要求。直至1970年代初,南海岛屿争端主要存在于中国和南越西贡当局之间,而越南和苏联均支持中国。1970年代后,越南改变态度和苏联持偏袒立场,与中越苏三边关系的变化密不可分。冷战后,南沙群岛形成了6国7方分别占领的局面,而重返东南亚的俄罗斯把越南看作通往东盟的平台,并在东南亚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在南海问题出现国际化、多边化和事实化趋向的背景下,"不选边站"是俄罗斯的最佳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郭锐 《当代亚太》2012,(2):43-58
近年来,西方国家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国防透明度"的新闻报道及认可程度并未因为中国国防透明度的显著提升而出现"正向相关"。通过对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看出,西方国家主流媒体对中国国防透明度的认可程度与其国家同中国的政治友好程度"正向相关",而与西方国家主流媒体的媒体实力"反向相关"。西方国家主流媒体对中国国防透明度的新闻报道主要受到价值观念、刻板印象和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对中国国防透明度的新闻报道呈现一种层次性,不同类别的国家对中国国防透明度的评判态度明显不一致。因此,中国国防透明度的建构迫切需要与国际传播紧密结合起来,即实现自我塑造与他者建构的契合。  相似文献   

13.
美国历史上的"国家利益"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希 《美国研究》2003,17(2):9-30
本文以美国民众对伊拉克战争的支持为出发点,讨论了围绕美国"国家利益"的几个问题,包括"国家利益"的定义、其涵义在美国历史上的演变,以及其与当代美国社会的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作者提出,美国"国家利益"是一个具有历史沉淀的概念,其内涵是由国家建设和民族建设两个过程的相互作用而决定的.作者并指出,现代国家和市场对公民社会的全面渗透对公民利益国家化趋势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这种趋势也导致了公民对国家外交政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中越经贸合作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在越南的投资不断增长,投资行业和投资方式也逐渐多元化.但是,与韩国、日本、新加坡等经济体相比,中国企业的投资总体规模较小,投资区域和行业较为集中,投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与此同时,由于世界、地区形势的复杂多变以及越南国内情况和中越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国企业在越南所面临的政治风险也逐渐显现,诸如东道国制度欠透明和腐败违约问题、投资政策的频繁变动、社会骚乱与工人罢工时有发生、因南海领土争端引发的中越关系波动、地缘政治和域外大国的竞争等因素,已经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中国企业在越南的投资发展.为了规避这些政治风险,中国政府和企业可以考虑以下策略:在政府层面,不断增进中越政治互信,深化双边经济技术合作,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为中国企业投资护航;深化中国与东盟各领域的合作,推进中国—东盟制度规范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国海外利益保护机制,加强政府与民间合作,有效维护海外中国企业与公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在企业层面,推进中国企业在越南的本地化建设,努力融入当地社会;提高企业公共外交能力,树立品牌意识和良好国家形象;学习现代化管理经验,完善企业制度建设;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购买相关保险服务等,从而有效防范和避免政治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波兰问题"是19世纪俄国政治中无法回避的因素,却一直较少得到学界的关注。在1863年波兰爆发独立事件后,俄国政论家斯特拉霍夫、卡特科夫、阿克萨科夫等人分别从文化、政治和社会方面分析"波兰问题"及国家利益、民族文化身份的关系,体现了十九世纪俄国社会中民主普世价值与民族主义的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16.
钟飞腾 《当代亚太》2012,(3):94-115
本文通过对中越、中菲南海政策协调的分析表明,三方在功能性问题上存在着极强的合作可能性。但功能性问题的特点是容易产生矛盾。在对主权存在不同主张的情形下,由于担心资源开发的收益分配不公平,深化合作的政治基础并不牢固。越南和菲律宾由于人地资源矛盾突出,对海洋资源的渴求显著强于中国,其南海政策极易获得国内的高度支持,这是越南和菲律宾不会在南海争端中让步的原因,也是其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仍表现强硬的根本原因。中越在南海问题上的双边制度化程度要高于中菲,其原因在于中越之间存在更紧密、更深入的关系,多个议题制度化的成果及经验外溢到南海领域,使双方高层在战略上容易达成共识,并对两国的国内决策和执行产生强大的约束力。理解越南和菲律宾南海政策的差异,还需要挖掘两国更多的国内政治经济因素。越南、菲律宾政府各自都面临着来自国内利益和相关部门的挑战。可以预计,国内利益多元化将使其南海政策更加难以协调。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政府的社会控制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制度环境、制度安排、政策和策略等方面对新加坡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及其政府如何处理与其它政党、社群组织和普通选民的关系和社会控制方式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制度设计上,它是一个存在一定程度多元制衡的一党独大的以行政为主导的软权威主义的政体。在处理与反对党的关系方面,执政党的基本原则是一方面对其严格限制和控制,采取一切“合法的”手段把其摒弃在国家权力之外,另一方面则保证其在一定程度上的发言权,以对执政党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反映不同的利益和政见。在处理与社群组织和选民的关系方面,其基本原则是通过推行国家合作主义的政策把人民群众纳入执政党所设定的政治发展进程之中;实行一种具有多元利益表达和一定民主性的、提倡体制内合作的自上而下的制度;人民行动党在联系群众方面已经形成了高度制度化的联系机制,尤其是这种机制不是一味迎合人民群众的眼前需要,而是着眼于其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8.
作为泰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枢密院在泰国政治中的作用深刻反映了国家建设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作为朱拉隆功改革的成果,枢密院有助于君主加强集权,从而推动泰国的国家建设.泰国民主政治进程启动后,经过普密蓬国王及前枢密院主席炳· 廷素拉暖数十年的经营,枢密院逐渐成为国王汇聚政治资源的场所.国王通过枢密院成员的社会网络缔造了其与军队、司法机构的政治联盟,形成与民选政府相对的"平行国家",但民选的他信或亲他信政府凭借选票所代表的民意支持,冲击了"平行国家"相对于民选政府所具有的权力优势.作为"平行国家"的枢纽,枢密院通过传递信号、为政变背书及支持非民选政府组建等方式来维护"平行国家"的权威及利益.  相似文献   

19.
新书架     
正美国行为的根源张宇燕高程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版本书研究了美国对外行为的根源。作者认为,"宗教热情—商业理念—集团政治"三位一体,构成了美国行为的国内根源,并决定了美国对外政策的二元目标是"价值诉求"和"现实利益"。本书认为,与历史上的其他霸权国有所不同,美国侧重于通过开创、主导和拓展于己有利的"非中性"国际制度和国际规则体系来维护其霸权地位。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美国主要  相似文献   

20.
当代日本政治中的官僚——以国家发展模式转换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僚在日本政治结构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国家发展模式所决定的.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是国家主导下所推动和进行的.作为国家的行政主体,日本各省厅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种巨大的社会作用反馈到政治上客观要求官僚机构在政策制定上扮演重要角色.但是随着日本现代化的实现,日本的国家发展模式开始从"国家主导"向"民间/市场主导"转换,然而日本的政治进程并未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迫于经济长期不景气的压力和日本各界日益高涨的"官退民进"的呼声,冷战后日本进行了两次大的行政改革,使得日本官僚机构在日本社会的活动领域和干预程度日益减少,相应地其在日本政治过程中的地位从"匿名的政策决定者"变为"单纯的政策执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