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要“杀鸡”也要“杀猴”晓权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人用“杀鸡给猴看”的办法警示坏人,为什么要“杀鸡给猴看”呢?大概是因为猴子生性聪明,容易从“杀鸡”中汲取一点教训的缘故吧!然而,老是“杀鸡”而不“杀猴”,“猴”的胆子也会慢慢大起来: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开展以来,...  相似文献   

2.
来个杀猴给鸡看如何辛纪文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杀鸡给猴看,其含意是不言而喻的。在反腐败斗争中,不妨反其道而行之,来个杀"猴"给"鸡"看。因为"鸡"是小人物,"猴"是大人物,杀"鸡""猴"不看,错误照样犯,又该如何是好?因此,"鸡"杀得,"猴"也杀得,相比...  相似文献   

3.
杀鸡给猴看,是曾经被事实证明了的一个“动物条件反射定理”,也是峨眉山的管理者对顽劣成性的猴儿们的惟一整治方法。每当猴儿们闹事的时候,管理者便拎将一只鸡来,当着猴众面前宰杀。猴儿们一见鸡血顿时惊恐万状,再也不敢闹事了。久而久之,“杀鸡给猴看”便成了典故。可最近却听说峨眉山的猴儿们不怕杀鸡了,不仅不怕,而且当管理者杀鸡时还纷纷携家带口地前来观看这一壮观场面。运气好时还能顺便弄点鸡肉什么回去吃,弄点鸡毛回去当令箭。猴儿们为什么不怕杀鸡?真正的原因恐怕还得从管理者身上去查找。杀鸡给猴看的初衷是对猴儿们的警告,你猴…  相似文献   

4.
杀鸡给猴看,是曾经被事实证明了的一个"动物条件反射定理",也是峨眉山的管理者对顽劣成性的猴儿们的惟一整治方法.每当猴儿们闹事的时候,管理者便拎将一只鸡来,当着猴众面前宰杀.猴儿们一见鸡血顿时惊恐万状,再也不敢闹事了.久而久之,"杀鸡给猴看"便成了典故.可最近却听说峨眉山的猴儿们不怕杀鸡了,不仅不怕,而且当管理者杀鸡时还纷纷携家带口地前来观看这一壮观场面.运气好时还能顺便弄点鸡肉什么回去吃,弄点鸡毛回去当令箭.  相似文献   

5.
也谈多与少     
在数学概念上,“多”与“少”实在再清楚不过了,如清水煮萝卜,小葱拌豆腐。相对地说,“多”肯定影响就大;“少”影响必然会小。但在某些领域中“多”与“少”的概念却并非如此。时下,一谈到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做“一部分”、“一小部分”,甚至是“极个别的人”。乍一听,这样少的范围,这样小的群体搞消极腐败,搞不正之风,似乎不值得大惊小怪。其实,这里所说的“少”的概念不可小视,值得我们认真思索一番。搞腐败、搞不正之风的人是少数,此话不假;但凡是搞腐败和不正之风的人,大都又是一些掌握权力的领导或国家执法部…  相似文献   

6.
声音     
《廉政瞭望》2011,(12):3-14
拔除一切工作中的钉子,粉碎一切前进中的绊脚石,打死一切阻碍发展的拦路虎;柿子不能找软的捏,要找硬的捏;不能杀鸡做猴,要杀猴做鸡。——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在该市城市转型发展破难攻坚大行动动员会上作动员报告时称  相似文献   

7.
腐败,古已有之,“亚腐败”属新名词。“亚腐败”,有关专家这样解释:一些党员干部的不良行为虽还不到腐败那个火候,但已接近腐败的边缘,再发展下去,就和腐败接轨了。也就是思想已经腐化,行为上开始不检点,群众已有看法,但还未触及党纪国法。由此定义看,“亚腐败”就会表现有种种表现形式。从思想上看,一是不坚持原则,党性不强,立场不定;二是对腐败分子与腐败行为听之任之。从工作上看,一是有自由主义与官僚主义表现,形式主义严重;二是独断专行或软弱涣散,对事业极不负责;三是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行政无作为;四是搞小团伙,任人惟亲,浪费人力…  相似文献   

8.
邱瑜 《党的文献》2012,(5):123-124
人们常常认为,“杀鸡用牛刀”,是小题大做,把大气力用在了小事情上。其实,在一定条件下,“杀鸡”有时还真得用“牛刀”,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杀鸡用牛刀”,就是要善于集中各种力量,努力做好所需之事。对此,邓小平就曾提倡过。  相似文献   

9.
万众瞩目的重庆綦江虹桥坍塌案和钱塘江堤塘工程质量事故案,经过司法部门的公正审理,一批批犯罪嫌疑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蛀虫”被清,世人欢呼.然而,林世元等人的“掉脑袋”并没有影响一批又一批“豆腐渣”工程的产生,媒体仍然周而复始地演绎着“事故—曝光—审判”这种公式化的悲剧.很多人表示不解:为什么杀鸡儆不了猴?其实答案很简单:除了“蛀虫”,还有许多不合理的东西有待清除——  相似文献   

10.
翻阅《现代汉语词典》,“腐败掮客”这个词是不存在的,然而在现实中,“腐败掮客”已从一个新词语蔓延成了一种可怕的社会现象。无论我们将这群活跃在腐败中的“中间人”称做“腐败掮客”,还是叫做“腐败托儿”,抑或“官场媒婆”、“腐败二传手”什么的,他们存在的事实是不争的,而其危害更是不可小觑。套用一句名言:“每个腐败分子的背后,必定站着一个甚至多个腐败掮客”,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当我们试着给这群“腐败掮客”画幅像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幅惊人的令人恶心的丑恶嘴脸。画脸:浙江四大“腐败名掮”的丑恶表演说起“腐败掮客”,最为…  相似文献   

11.
怎不杀猴?     
“杀鸡骇猴”作为一种迂回的方法,收效不可否定———“以儆效尤”,让意欲同路者看到“此路不通”,而幡然醒悟,回头是岸。杀鸡骇猴,单是给猴打预防针,是“生命诚可贵”使其慎行、珍重,这本是无可厚非。但,若是这猴本就已染罪孽,仍然仅仅是杀只鸡给他看,吓唬一下,怕是有失公道了。不但鸡会于心不服,大凡知情者都会问:为什么只“治鸡”,而不“治猴”呢?猴之不杀,自有其不杀的原故:一是有人不愿杀猴。怕杀了猴,影响集体形象,丢了先进,为“面子”,且不杀;怕杀了猴,迁及上司,失了靠山,或丢了乌纱,或影响升迁,为了“位…  相似文献   

12.
通常人们一谈到腐败,就会联想到大案要案,殊不知大案是由小案件发展而来的。腐败有两类:发生在官场的“大腐败”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腐败”。有人提出“小腐败”问题,并将那些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称之为“小腐败”或“身边腐败”,认为“小腐败”也是腐败,是权力者通过对权力的操作谋取利益,是一个“与民争利”的“权势群体”。什么是“与民争利”?就是在“利”的问题上“小打小捞”。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党中央对“高官腐败”不断加大查处力度,但是,当人们把目光集中在“高官腐败”上时,却也不能忽略了发生在农村基层的“小腐败”。农村基层“小腐败”的染指者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职务低,二是有实权。这些不起眼的“小腐败”在不知不觉中蔓延,而且实权越多,案发比例就越高,犯罪金额集腋成裘,腐败的危害也不断升级。在当前各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小腐败”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应有的重视。在农村,“小腐败”直接表现在有职有权的“村官”身上。“村官”勤“捞”致富“村官”虽然没有列入国家公务员编制,是全国…  相似文献   

14.
孟庆荣 《党课》2009,(5):72-75
曾经有媒体这样采访普通群众:“假如你有权,你会不会腐败?”没想到大多数人的回答竟然是,“我可不是圣人,那是说不准的事,说不定我也可能成为腐败分子”“大腐败可能不会搞,小腐败也会弄一点,吃点、喝点、捞点算什么啊”“先捞他一笔,弄他个无后顾之忧”“你捞我也捞,大家一起捞,法不责众”“周围的人都腐败,你不腐败行吗?  相似文献   

15.
政和县位于闽北山区,地处福建省南平市、宁德市及浙江省丽水地区交界处,全县 22万人中有 9万人生活在海拔 800米以上的高山区。由于地处偏远,加上自然灾害频繁,长期以来政和是福建省最贫困的县之一。   去年 10月,政和县爆出买官卖官大案,原县委书记丁仰宁收受贿赂、大肆卖官非法所得一百多万元,同案涉及大小干部 200多人。   政和县部分干部腐败的原因是什么 ?  政和县民谣:贪官不贪官,“豪宅区”里看;群众盼脱贫,干部住“宫殿”   在政和县城东南,有一片醒目的“豪宅区”叫做元峰庄,林立着 500多幢“小洋楼”,小洋…  相似文献   

16.
阮直 《学习月刊》2010,(15):1-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就等于把监督腐败的权力往下放了.下边群众不能认定腐败,可大家都有替你“报告”你不“报告”的“那部分”情况的权力。这正体现了中央从制度上、源头上反腐倡廉的决心与智慧。只有决心没有智慧的反腐败,就是雷声大雨点儿小的虚张声势,  相似文献   

17.
夏昕 《新湘评论》2004,(5):36-38
翻阅《现代汉语词典》,“腐败掮客”这个词是不存在的.然而在现实中,“腐败掮客”已从一个新词语蔓延成了一种可怕的社会现象。无论我们将这群活跃在腐败中的“中间人”称做“腐败掮客”,还是叫做“腐败托儿”,抑或“官场媒婆”、“腐败二传手”什么的,他们存在的事实是不争的,而其危害更  相似文献   

18.
环球博览     
世界银行继续大力惩治腐败行为最近世界银行发表报告称,在过去两年中,世界银行因腐败和欺诈问题共对100多个外部机构或个人进行了处罚。报告说,腐败已成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最大障碍之一。世行行长保罗·沃尔福威茨表示,“全世界有10亿多人每天只能靠1美元生活,腐败威胁到他们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前景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手握重权的“一把手”腐败占有相当比例,权力过于集中成“一把手”腐败重要因素。如何规制“一把手”过于集中的权力,对其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如何给副职分权?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08,(8):54-54
辛华在6月20日的《天津老年时报》上撰文指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6月1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轻度腐败或者小规模腐败在亚太地区的蔓延,导致贫困人口多达数百万。”这一报告,详细阐述了亚太地区普遍存在的“轻度”腐败。事实上,在谈论腐败问题的时候,人们往往比较关注“大鱼”,也就是那些大的腐败分子。但是,一些颇不引人注意但是危害力却相当强的“轻度”腐败问题,比如有一些医生从穷人和怀孕妇女手里拿“红包”。这些都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底层人的痛苦。“在法庭上审判那些有权力而富有的人可以成为报纸头条,但穷人却可以从消除‘轻度腐败’的努力中获得更多的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