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来个杀猴给鸡看如何辛纪文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杀鸡给猴看,其含意是不言而喻的。在反腐败斗争中,不妨反其道而行之,来个杀"猴"给"鸡"看。因为"鸡"是小人物,"猴"是大人物,杀"鸡""猴"不看,错误照样犯,又该如何是好?因此,"鸡"杀得,"猴"也杀得,相比...  相似文献   

2.
“杀猴吓鸡”如何?杜渐,勇彪长期以来,人们在查处某些带有普遍性问题的时候,常常采用“杀鸡吓猴”的战略,即查处一些“个人物”的问题,以警示那些犯有同类错误的“大人物”注意,从中吸取教训,惩前毖后。不用说,这一做法在长期的实践中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然而...  相似文献   

3.
《史记》中记载了两则小故事: 一是说春秋时期的齐国,燕晋联军来攻,晏子向齐景公推荐被称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的司马穰苴统帅大军前往迎敌。司马穰苴地位比较卑贱,突然被齐景公越级提拔为大将,恐士众不服,便向景公要求派一个君王的宠臣来做监军。齐景公派庄贾去,司马穰苴与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军  相似文献   

4.
大可 《党课》2011,(9):67-69
今年年初,中央纪委监察部在北京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201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情况。中央纪委领导透露:2010年有119527人受到党纪处分,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5098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1427186件(次),其中检举控告类1000277件(次)。  相似文献   

5.
要“杀鸡”也要“杀猴”晓权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人用“杀鸡给猴看”的办法警示坏人,为什么要“杀鸡给猴看”呢?大概是因为猴子生性聪明,容易从“杀鸡”中汲取一点教训的缘故吧!然而,老是“杀鸡”而不“杀猴”,“猴”的胆子也会慢慢大起来: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开展以来,...  相似文献   

6.
赵玉平 《廉政瞭望》2012,(20):31-31
齐国军事家司马穰苴是在齐国处于危难时走上历史舞台的。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击齐国的阿、甄之地,而燕国入侵河上,齐军吃了败仗。危急时刻,晏婴向齐景公推荐了司马穰苴。景公召见了穰苴,决定任命他为将军,带兵迎击燕、晋的军队。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8月12日要闻版同时刊发了两篇报道《上海“吃苦夏令营”受欢迎》和《体验贫困》,很有意思。有意思,我指的是这两则报道将小孩“吃苦’与领导干部体验贫困放在一块,使人产生某种联想。如今的孩子在“暖房”里养得太嫩了太娇了,需要到大山里“日晒雨淋”一下,即需要“吃苦教育”,而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的领导干部同样需要“吃苦”。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带领一批厅局长,到省内大凉山区六个贫困县去“体验贫  相似文献   

8.
怎不杀猴?     
“杀鸡骇猴”作为一种迂回的方法,收效不可否定———“以儆效尤”,让意欲同路者看到“此路不通”,而幡然醒悟,回头是岸。杀鸡骇猴,单是给猴打预防针,是“生命诚可贵”使其慎行、珍重,这本是无可厚非。但,若是这猴本就已染罪孽,仍然仅仅是杀只鸡给他看,吓唬一下,怕是有失公道了。不但鸡会于心不服,大凡知情者都会问:为什么只“治鸡”,而不“治猴”呢?猴之不杀,自有其不杀的原故:一是有人不愿杀猴。怕杀了猴,影响集体形象,丢了先进,为“面子”,且不杀;怕杀了猴,迁及上司,失了靠山,或丢了乌纱,或影响升迁,为了“位…  相似文献   

9.
赵亚兴在《奋斗》2005年第1期撰文指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之风为何屡禁不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手握官权的官,把手中的乌纱帽当作紧缺商品,待价而沽。而且,这些卖官的在批发乌纱帽时,都是一副道貌岸然正人君子模样,且又差不多都是在冠冕堂皇仿佛无懈可击的所谓“正常程序”之下进行的。因卖官受贿被判刑的吉林省靖宇县原县委书记李铁成, 在狱中吐露真言:当年他有权卖官,都是隐藏在“正常程序”中进行的,表面上可以说做得天衣无缝。每次考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即将开始,今年"国考"将加大打击考试作弊行为力度。修改后的《刑法》已将包括公务员录用考试在内的国家考试作弊行为列入刑事犯罪,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央网信办、公安等部门的合作,加大防作弊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又是一年国考时,集无数目光,聚亿万关注,因为公务员考  相似文献   

11.
干群之间出现矛盾时,干部往往责怪群众不听话。其实,这种责怪本末倒置,站不住脚。近日在媒体上看到一篇回忆刘少奇同志的文章,其中说刘少奇60年代初回家乡调查时,特聘的“农民秘书”王升平因擅自让乡亲们在粮田中挖鱼池、在山坡上砌凉亭受到抵制,就对乡亲扣饭、罚工,结果激起众怒,因此被撤掉了党支部书记职务。事后,刘少奇专门找他谈心,  相似文献   

12.
丁毅 《党的文献》2012,(2):109-110
"虎气"、"猴气"之说,源于毛泽东1966年7月8日的一封信:"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如何理解毛泽东自鉴的"猴气"?我们注意到,一些外国学者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隔膜,难免作出带有偏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袁文良 《党课》2013,(16):72-73
所谓“汤”,《辞海》《辞源》和《新华词典》中都有多种解释,但一般是指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汤在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民间“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汤”就足以为证。据考证,早在公元前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人的老祖先就会把收获的谷物等放在粗陶器中煮成汤喝。从古到今,流传下来许多有关“汤”的趣闻轶事。  相似文献   

14.
刘克梅 《学习导报》2013,(10):18-18
雾霾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公共灾难,打响"抗雾救灾"战已经刻不容缓,不妨分三步来走。提升对雾霾的灾害认同意识。雾霾不是一般的污染,已经对公共生活、大众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比如1952年的伦敦大雾中,据英国官方的统计,丧生者达4000多人。灰霾很可能取代吸烟,成为肺癌头号致病"杀手"。加利福尼亚州南岸的空气质  相似文献   

15.
“反”思维是和正面思维、常规思维相对而言的,着重从事物的相反方面或对立面研究、认识、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领导干部学点“反”思维,将有助于全面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驾驭领导工作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应学点什么样的“反”思维呢?笔者试提出以下几种“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我们经常批判享乐主义,鄙视和谴责那些一味追求物质至上、贪图安逸的人。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物欲横流、利欲熏心,我们共同声讨物质上的享乐主义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精神上的享乐主义却不失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它能延展生命的质量,提升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向大家承诺绝不插手工程,也不允许我的家人插手工程。我的亲戚朋友如果想背着我搞工程,你们坚决不要办,并请及时报告我。如有人打着我的旗号行骗,坚决依法处理!”日前,一位领导干部在某次大会上,向与会同志公开承诺。说者凛然,听者快哉。  相似文献   

18.
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长期以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当前,要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钙质充足”,不妨在思想政治建设上讲讲“土”字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以简约的方式回答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浓缩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及改革开放的时代经验。此理论体系的架构、创新脉络的昭现、思想渊源的流长及哲理的深邃有时让人难以准确理解和把握。如何让大家弄懂吃透其理论内涵,不妨可以运用一下心理学的原理。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们认识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序“,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由一般说起“心理学“人们马上会联想到医学科学,可是,郧县县委宣传部范辉林却把“心理学“和学习邓小平理论联系在了一起。他认为: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免不了要和镜子打交道,揽镜自照,整理仪表。照镜子不仅能察看面容,去污涤垢,整理衣冠,使人面目清爽,衣着整洁,精神抖擞,从而增加自信,而且还能察颜观色,及早发现疾病的征兆,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因此,照镜子的作用不可小觑,我们每个人都不妨常照照镜子。此外,照“镜子”的引申意义还在于,照镜子不仅要照面容仪表是否整洁,肌体是否健康,更要照自己的思想和心灵是否纯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