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埔》2018,(3)
正为庆祝《黄埔》杂志创刊30周年,反映《黄埔》杂志30年发展成就,我刊特开展"我与《黄埔》杂志"征文活动。征文对象:大陆及港澳台黄埔同学、黄埔后代,《黄埔》杂志读者及作者。征文主题:讲述您与《黄埔》杂志的故事,以及对《黄埔》杂志的深刻情感。征文要求:文章字数5000字以内。要  相似文献   

2.
回顾与展望     
《黄埔》2008,(3):1-1
今年6月16日,是《黄埔》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日。 20年前,在《黄埔》杂志的创刊词中,编辑部开宗明义地宣示了本刊肩负的重任,这就是“如黄埔军校初期曾经创刊的《黄埔日刊》、《黄埔潮》、《革命军》、《中国军人》一样,《黄埔》将继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黄埔军校精神,肩负起时代的重任。今日,《黄埔》肩负的重任是什么呢?黄埔军校一期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徐向前为本刊创刊题词昭示了《黄埔》的任务:‘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  相似文献   

3.
《黄埔》2019,(1)
正为庆祝《黄埔》杂志创刊30周年,反映《黄埔》杂志30年发展成就,我刊特开展"我与《黄埔》杂志"征文活动。征文对象:大陆及港澳台黄埔同学、黄埔后代,《黄埔》杂志读者及作者。征文主题:讲述您与《黄埔》杂志的故事,以及对《黄埔》杂志的深刻情感。  相似文献   

4.
正上世纪90年代,我在朋友家中看到几本《黄埔》杂志,随手翻了一下,很快就对这本杂志产生了兴趣。《黄埔》杂志里的文章大多是亲历抗战的老兵们写的,文字朴实无华,内容真实感人。以后,我经常看《黄埔》杂志,看完后推荐给同事、同学。他们都认为这本杂志不错,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黄埔》杂志让我了解到,黄埔军校是  相似文献   

5.
杨光荣 《黄埔》2008,(3):30-30
《黄埔》杂志是连接黄埔同学感情的纽带,《黄埔》杂志是黄埔同学通向世界的桥梁,《黄埔》杂志是黄埔同学思想的交汇总站,《黄埔》杂志是黄埔同学的精神食粮,《黄埔》杂志是黄埔同学的良师益友,《黄埔》杂志是黄埔同学反“独”促统的行动指南,也是怀旧忆往的天地,是寻人问根的窗口……  相似文献   

6.
远声  廖加强 《黄埔》2006,(2):64-64
《黄埔》杂志编辑:新的一年刚开始,读到2006年《黄埔》第1期,使人十分高兴与喜悦。在编辑部全体同志辛勤劳动努力下,有着海内外黄埔同学、亲友和广大读者的支持,杂志页数增多,内容更加丰富,绚丽多姿,封面和版式设计更显大方。编辑部的希望,我们要努力实现,争取提供更多稿件,让编辑部选用,实现共同的理想,使《黄埔》杂志成为一朵精神文明之花。新春伊始,对编辑同志表示亲切的问候,浓浓的敬意。深深地热爱我们的《黄埔》。麦成坤(十八期同学)河南省88岁的十四期同学郭宗昌1月19日给本刊寄来贺年片,他在贺年片上写道:我收到了2006年第1期《黄埔…  相似文献   

7.
在校庆80周年收到《黄埔情缘》,真是双喜临门。编辑出版这本书,是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我看了,内心欣兴。这是我的精神食粮、生活指南,是终身珍品。我还要留给后代,让他们永远不要忘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孙万春《黄埔情缘》是一本内容真实、丰富、珍贵的好书,它系统介绍了黄埔军校各时期的发展、变迁,以及各期学生的入伍、升学、毕业时间、地点和毕业生人数,也介绍了各期学生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的功绩,是一部值得收藏的历史文献。当然,本书也有不足之处,编这样一本大型出版物,在所难免。抗日战争正面战场24次会战概略,以…  相似文献   

8.
《黄埔》2018,(2)
正为庆祝《黄埔》杂志创刊30周年,反映《黄埔》杂志30年发展成就,我刊特开展"我与《黄埔》杂志"征文活动。征文对象:大陆及港澳台黄埔同学、黄埔后代,《黄埔》杂志读者及作者。征文主题:讲述您与《黄埔》杂志的故事,以及对《黄埔》杂志的深刻情感。征文要求:文章字数5000字以内。要求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请附上作者简介与照片1—2张,以及电话、地址、邮编等联系方式。如有条  相似文献   

9.
《黄埔》2016,(2)
正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约30万人的黄埔师生是抗击日寇的中坚力量。为此,《黄埔》杂志编辑出版增刊《抗战中的黄埔师生》,充分展示黄埔师生的英雄气概,大力宣传黄埔师生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该书分为"抗战中的黄埔师生图片集"、"我的抗战"、"抗日战争大事记"、"抗战中牺牲的黄埔将士名录"四大部分,内容详实全面,图文并茂,印制精美。既反映抗日战争全貌,又有鲜明的黄埔特色,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是《黄埔》  相似文献   

10.
高林 《黄埔》2008,(3):26-27
今年,《黄埔》整整20岁了。相对于人类历史长河,20年确实很短,但是,属于《黄埔》自己,以及与《黄埔》相伴、以《黄埔》为家的人演绎的故事却很长很长,每一个年轮的故事里,都刻满了精彩,记载着辉煌。  相似文献   

11.
《黄埔》2017,(4)
正家书,是家庭成员之间互通信息的载体,也是家书作者精神风貌、思想理念、道德情操、才华情趣的具体体现。黄埔家书,由于其作者的身份以及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更具有收藏及研究的价值。为收集、保护、研究黄埔家书,弘扬家书传统文化,宣传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黄埔》杂志拟开设"黄埔家书"栏目,并于2018年出版增刊《黄埔家书》,现向广大黄埔同学、黄埔亲友以及收藏爱好者征集稿件。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6月12日,《黄埔》杂志顾问、编委座谈会在黄埔军校同学会会议室召开。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黄埔》杂志名誉顾问林上元,《黄埔》杂志顾问刘凡、汪纪戎、解思忠,编辑委员会委员李建兴、陈宇、金志国出席座谈会。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杭元祥介绍了开展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情况及今年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黄埔》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忠诚介绍了杂志一年来的办刊情况。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16,(1)
正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约30万人的黄埔师生是抗击日寇的中坚力量。为此,《黄埔》杂志编辑出版增刊《抗战中的黄埔师生》,充分展示黄埔师生的英雄气概,大力宣传黄埔师生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该书分为"抗战中的黄埔师生图片集"、"我的抗战"、"抗日战争大事记"、"抗战中牺牲的黄埔将士名录"四大部分,内容详实全面,图文并茂,印制精美。  相似文献   

14.
刘燕  张宏微 《黄埔》2013,(4):F0002-F0002
2013年6月14日,黄埔军校同学会在京举行《黄埔》杂志创刊25周年座谈会。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卢昌华、中央统战部有关部门负责人,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黄埔》杂志名誉顾问林上元,《黄埔》杂志部分在京顾问、编委,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杭元祥,副秘书长方乃纯、郝一峰,黄埔亲属代表,有  相似文献   

15.
正世人常云"缘分",是说由于以往因缘致有当今的机遇。我家先祖单懋统为黄埔4期教官,先父单培新为黄埔16期生,本人为《黄埔》杂志撰稿人,祖孙三代与黄埔息息相关,可谓拥有黄埔血脉的"缘分",缘久而情深。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收藏黄埔军校文物并进行考证,自《黄埔》杂志2010年第2期发表《我珍藏的黄埔四期同学录》,  相似文献   

16.
王朝亮 《黄埔》2008,(3):23-23
《黄埔》杂志以“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为办刊宗旨,20年来务实创新,精心耕耘,成绩巨大,深受海内外黄埔同学和各界读者的喜爱和好评。《黄埔》杂志文字优美,内容丰富,用深厚的黄埔情缘将我们吸引凝聚在她的周围。在门类众多的刊物中,《黄埔》始终是我的首选刊物,在我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须臾不可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黄埔军校七分校21期通信科毕业的学生。自《黄埔》杂志创刊后我便年年订阅从不间断,甚至有一年为了怕漏订前后订了两份。每次工作变动,多次搬家都认真爱护《黄埔》杂志,妥善保管,不使丢失或损坏。为什么我这样热爱《黄埔》杂志?因为我认为《黄埔》真实地体现了徐向前元帅题写的"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这一宗旨,每篇文章都为我们提  相似文献   

18.
《黄埔》2015,(2):97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约30万人的黄埔师生是抗击日寇的中坚力量。为此,《黄埔》杂志将编辑出版增刊《抗战中的黄埔师生》,充分展示黄埔师生的英雄气概,大力宣传黄埔师生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该书分为"抗战中的黄埔师生图片集"、"我的抗战"、"抗日战争大事记"、"抗战中牺牲的黄埔将士名录"四大部分,内容详实全面,图文并茂,印制精美。  相似文献   

19.
贾晓明 《黄埔》2024,(1):84-88
<正>1926年5月25日,《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日刊》更名《黄埔日刊》,扩大发行。该报的编辑工作由军校政治部负责,共产党员安体诚担任主编,恽代英、萧楚女等是主要撰稿人。《黄埔日刊》的印刷工作,由饶来杰具体负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日刊》这份主要由共产党人编辑的报纸,最多时日发行达4万份,在黄埔师生、国民革命军和群众中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20.
《黄埔》2017,(2)
正一位热情好客的长者2015年我曾在《黄埔》杂志上发表《殷显政的黄埔人生》一文,不久之后,收到杂志社转来的一封信件。来信者是《黄埔》杂志忠实读者、黄埔21期毕业生、现任四川凉山州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的刘志祯(刘中心)老先生,因我文章中记述了殷老在鲁干班的一段经历,与他颇有相似之处,引起了他的共鸣。此后一年之中,我一直与刘老先生保持着书信往来,大致了解了他非同寻常的黄埔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