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元霸权的困境及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元世纪"之说之所以日渐盛行,多半因为当今国际金融体系的许多规则及制度的制定都与作为一种世界货币的美元密切相关。冷战结束后,支持美元滥发的经济基本面已不复存在,当世界其他国家再也无法忍受美国的过度透支行为而不再愿意借钱给美国并开始放弃使用美元时,美元的信用就会发生严重危机,进而可能导致金融市场崩溃和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动摇美元的世界中心货币地位,引发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衰落。与此同时,正在形成之中的美、欧、亚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格局预示着国际金融权力正从"霸权"结构向"均势"结构变革。  相似文献   

2.
战后以来,强大经济实力始终是美国霸权政治的基础,金融则扮演了美国经济"晴雨表"的角色。2007年后的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削弱了美国霸权的经济"实力",使美国霸权战略不得不进行一系列调整:在经济领域,奥巴马政府实施了经济优先战略,推动美国霸权战略的"国内化"转向,力图夯实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霸主基础;在国际政治领域,加速推进"转型外交"进程,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协作;在军事领域,采取相对收缩的军事战略,适时调整海外军事布局,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3.
透视美国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双失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全球性经济失衡的结果,长期的超前消费经济模式导致美国财政和贸易的"双赤字",当美国与外部经济的循环被打断,国内的经济失衡便引发了金融危机.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危机逐步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传导到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4.
美元霸权对于美国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至关重要,使美国能够享有"嚣张的特权"。欧元诞生后成为美元"唯一的竞争者",也成为美国警惕和遏制的对象。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为继续维系货币霸权,利用国际货币体系这一机制向欧元区转嫁风险,具体做法包括金融机构在市场做空欧元、评级机构打压欧洲债务国、舆论唱衰欧元前景、政府拒绝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要求等。受此影响,欧洲金融安全受到严重冲击,银行业坏账大幅上升,欧元国际地位下滑,经济陷入"双底衰退",欧元区甚至一度面临解体风险。为保障金融安全,欧洲采取了多项措施:通过建立欧洲稳定机制、银行联盟等手段加快弥补单一货币区的机制缺陷;执行严格的紧缩政策,提升经济竞争力;欧洲央行政策弹性增加,更多承担"最后贷款人角色";严格规范评级市场,尤其警告美国评级霸权。通过对欧洲政策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难以形成与美国抗衡的"国家意志"、整体战略资源有限、在安全问题上难以摆脱对美依赖等因素,欧元区维系金融安全的主要思路是"自我修复",针对美国的应对措施和能力有限。这意味着,美元霸权将继续是影响欧洲金融安全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5.
"新帝国主义"霸权行为是美国为解决中心地区无止境的资本积累和维持全球军事霸权,而对其他国家进行领土权力控制所造成的结果,其突出表现形式是美元霸权、新自由主义剥夺性积累、单边主义和"新炮舰政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重创美国经济以及美军深陷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泥淖,宣告美式新自由主义神话以及美国通过穷兵黩武推行的"新帝国主义"全球进攻战略的双料破产,使美国的霸权遭受沉重打击.尽管美国正通过制造金融战争来搞垮竞争对手国特别是中国的经济,或制造地区局势紧张来破坏他国现代化进程,以延缓自身霸权的颓势,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层面的扩展和深化,美国霸权终将在愈来愈猛烈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中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6.
2011年8月5日,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美国AAA级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AA+,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丧失AAA主权信用评级。本文认为,美国经济早就存在主权信用风险隐患。其风险之所以一直被三大评级机构掩盖,是因为这三大评级机构是维护美国经济霸权的"内置机构"。三大评级机构与美国政府的矛盾是可控的,信用评级的微调对美元地位并不构成实质性威胁,反而可以维护今后三大评级公司评级结果的可信度。中国应建立自己的全球信用评级体系,增强中国在国际规则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袁征 《和平与发展》2015,(2):27-39,116,117
由于缺乏互信、霸权心态和文化差异,美国对于"新型大国关系"理念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国的和平发展与美国霸权战略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这是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面临的重大挑战。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美国维护霸权与新兴大国中国快速上升之间的矛盾;中美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与主张的差异;美国追求绝对安全与中国维护日益扩展的安全利益之间的矛盾;未来中美不同发展模式的竞争会进一步凸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实际上有低、中、高三种不同的目标诉求。尽管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并不平坦,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起步条件。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保持战略耐心,加强合作,管控分歧,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和探索,中美之间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进而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大国关系还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稳定与繁荣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跨太平洋之间的金融平衡.如今,这一平衡因为其表象性、脆弱性、奇特性以及平衡打破后果的严重性等而对世界经济的威胁增大,以至于被称作"恐怖平衡"."恐怖"主要源于美国巨额且不断增加的"双赤字".但是,美国毫无顾忌,不断利用"恐怖"挟持世界,并以"金融陷阱"来遏制竞争对手.日本曾因此而遭受惨痛的"金融败战",现在,美国又以贸易逆差为借口"敲打中国".在此背景下,国际金融平衡如临深渊,中国经济与金融也面临巨大风险.  相似文献   

9.
次贷危机下美货币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采取的注资降息、美元贬值等一系列货币政策,无疑会降低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导致大量国际流动资本流向收益更高的地区和商品市场.美国的货币政策调整对全球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都产生了新的严重影响,而且冲击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也冲击"中国制造"在世界制造业格局中的中心地位.在此背景下,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不仅面临经济平稳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双重目标,也涉及与美国相关政策的博弈.若处理不好,中国经济有可能被美国次贷危机拖下水.  相似文献   

10.
主权财富基金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正成为国际金融领域令人瞩目的重大事件。本文在简要分析该基金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它与美国金融霸权之间的关系,包括其背后的美国因素、对美国金融霸权的影响以及美国的应对等。本文认为,主权财富基金的大规模出现是主权国家对美国过分推进金融自由化的一种必然反弹,是经济全球化遭遇的一种政治后冲。只要美国不停止其对金融霸权红利的过度享用,该基金就会对美国的金融霸权形成挑战,并越来越成为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西方学者关于"经济霸权"的界定中,"能力"和"支配"是两个重要的关键词.西班牙和葡萄牙为16世纪的地区性经济霸权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被一致认为是自公元1500年以来历史上出现的三个世界经济霸权国家.关于"经济霸权国家的更迭",西方学者的理论可分为单因素决定论和多因素决定论,但从经济学视角看,则涉及到经济增长理论.因此,经济霸权国家更迭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取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中美金融关系已经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元陷阱"和"债务武器"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议题。前者体现了中国对美国的重要关切,后者反映了美国对中国的深刻担忧。两者共同构成了中美金融关系的两大核心,并形成了在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领域的中美金融关系战略困境。中国要主动思考走出困境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3.
2011年8月5日,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美国AAA级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AA+,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丧失AAA主权信用评级。本文认为,美国经济早就存在主权信用风险隐患。其风险之所以一直被三大评级机构掩盖,是因为这三大评级机构是维护美国经济霸权的“内置机构”。三大评级机构与美国政府的矛盾是可控的,信用评级的微调对美元地位并不构成实质性威胁,反而可以维护今后三大评级公司评级结果的可信度。中国应建立自己的全球信用评级体系,增强中国在国际规则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国际观察》2021,(2):85-102
中美建交40多年来,两国关系走过了一段非常不平凡的历程,大体上经历了战略协调、非敌非友、利益攸关及战略竞争四个阶段。中美关系不同阶段的性质塑造了不同的美国对华经济战略。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美实力差距开始明显缩小。在此背景下,美国两党就美国对华经济战略展开了辩论,基本上一致认为,美国在经济上奉行的对华接触容纳战略并没有将中国嵌入到美国领导下的霸权体系之中,中国反而利用美国提供的战略机遇迅速成长为挑战美国霸权秩序的"修正主义国家",从而宣告了美国对华经济战略的失败。从特朗普政府时期开始,美国不仅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者"及"修正主义者",而且还开始采取经济制裁措施来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当前,中美关系已经迈入战略竞争时代,美国已经将中国的战略角色定位为其霸权秩序的"战略挑战者",其对华经济战略的重心开始转向规制中国的经济竞争,旨在全面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对华经济战略重心的转变将会对双边关系的性质及未来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也会对世界秩序的发展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经济衰退令美国步履维艰,其经济发展态势与中国形成强烈反差,这一点触动了美国有关权力转移的敏感神经。在中国及亚洲国家群体性崛起,世界经济重心转向亚太之际,美国一方面经济增长乏力,另一方面又深陷中东困局,凡此种种,直接引起了美国的"霸权焦虑",美不得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未搞定、阿拉伯世界乱局尘埃未定的复杂局面下,加紧将其全球战略重心全面转向亚太地区。美国担心如不尽快把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其在亚太的霸权利益将受到侵蚀,其亚洲盟友对美国的战略信任也将为之动摇。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目前面临着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三低"状态,并正在陷入长期增长乏力、低迷的困境。究其原因,短期内自然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其所导致的世界经济供给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但从长期来看,世界经济增长结构的历史性变化发挥着更为根本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开启的美国经济金融化进程,是近五、六百年来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结构性变化,它一方面使得美国经济超越了16世纪以来形成的"地理·实体经济空间",开辟了另外一个新的"电子·金融经济空间",成为一个典型的依靠发达的金融服务业和资本自由流动来掠夺全球资源的"金融国家";另一方面,它在美国国内外形成了双重的"中心—外围"结构,在国内造成贫富两极分化、中产阶层破产,在国际上则形成了"金融国家"与"贸易国家"之间的分工、竞争格局,导致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发达国家和以BRICS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阻力巨大。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存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相互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必将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产生一定影响,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以及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经济合作等各个层面国际经济协调的积极参与,也将为世界经济的长期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世界经济不景气;恐怖活动呈现新的特点;战争与危机产生强烈冲击;区域一体化进程继续发展。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世界基本形势。在此背景下,美国打造"新帝国",单极霸权进一步增强。受其影响,世界几大战略力量尤其是美国与伊斯兰世界、欧盟、中国之间的关系互动加剧,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推进。单极化与多极化两大趋势并行发展,进一步孕育新的国际格局。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是美国霸权战略的分水岭."9·11"事件为美国送来一个明晰的战略对手,强化了美国以保守主义为基础的霸权战略大调整.美国霸权由主导型霸权向帝国式霸权转化.美国的这一霸权战略必将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但现实的图景则使美国霸权的前景似乎不被看好.  相似文献   

19.
国际金融危机:俄罗斯经济的困境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也是从金融领域和资本市场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致使出口、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锐减.2008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为5.6%,低于2007年的8.1%.  相似文献   

20.
解析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使美国金融业元气大伤,实体经济遭受重创,还对美元霸权、美国政治、社会、外交造成全方位冲击,奥巴马政府不得不出台一系列相关举措应对。然而,金融危机并没有动摇美国的霸权地位,美国巨大的经济总量、强大的军事实力、具有创新优势的科技知识以及美国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是他国无法企及的。后危机时代,重振经济和凝聚民心将会成为美国内外政策的重心和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