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世纪桥》2021,(5)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历史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从政治家的角度回答了"历史是什么"这一基本问题。他以形象的比喻阐释了历史的价值,指出历史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史学观既论证了历史、现实与未来三者之间不可割断的纵向联系,也指出了中国历史与世界文明的横向关系,肯定了中国的历史发展曾为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重要贡献,同时也充分吸收了世界上优秀的文明成果。他不但坚持我党一脉相承的唯物史观,还基于群众史观定位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具有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同时,他明确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总书记将历史形象地比喻为"教科书"和"必修课",足见历史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刻意义和重大作用。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盛衰兴亡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史册 《世纪桥》2014,(3):52-5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曾是解决中国救亡图存、民族振兴的迫切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是现实、理论和文化的三维向度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人民群众根据现实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作出的正确选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对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预测,他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增长和交往的不断扩大,各民族一定会进入世界历史阶段。习近平以世界历史理论为基础,顺应世界历史新阶段面临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和国际安全问题多样化等现实问题,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专家学者对民族精神的内涵、特征、意义、历史发展等作了深入广泛的研讨,深化了对民族精神的理论研究。但是,这些研究理论多于实践、弘扬多于培育、历史多于现实。当今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为重要的是探索行之有效的实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的精神状态问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一种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有一种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这既是客观现实的要求,也是革命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不可能走在时代的前列;没有革命理论的政党,不可能带领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以现代生产力发展为主轴,揭示出资本主义现代大工业生产推动的世界历史变迁,彻底改变以血缘关系历史文化为纽带的民族社会,明确提出民族交往空间由民族性、区域性拓展为世界性,逐步形成以现代民族国家为主体的世界交往空间格局,阐明了民族、民族交往、民族关系、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认识与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理论方法和基本原则,为我们探索中国各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理论遵循。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必须以现代民族国家为政治载体,民族问题必须从现代民族国家发展的总目标下来认识和解决。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历史要求,坚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理论的时代特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民族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 ,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在党校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中必须讲清楚中国的民族关系、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特色 ;历史地、辩证地、全面地理解经典作家的思想 ;注意把握尺度 ;关注民族问题的发展趋势 ,追踪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发展变化 ,联系实际 ,有针对性地引导学员研究问题 ;对其他国家有代表性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有星 《实践》2004,(8):12-13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并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开拓了一条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并对这一理论作出许多重大的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民族工作应当全面把握邓小平关于民族理论的科学论述,特别要把握好邓小平对民族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论述历史,落脚点在于历史的现实性。习近平历史现实性思想主要表现在:深刻揭示了历史的本质。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之地;每个民族都必须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统一性中获得存在与发展。注重历史的现实性作用。用深厚的历史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交流的历史增加友谊和了解,用互惠的历史促进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仍然要坚持历史与现实统一的原则。只有在坚持历史与现实统一的原则前提下,才能深化改革开放,不断丰富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断探寻改革开放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以历史逻辑审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浩瀚的历史时空中,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以理论逻辑审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指导和中华传统“和合”思想的深厚滋养。以现实逻辑审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非脱离现实的抽象术语,而是各民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诉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选择。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是历史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我们了解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为现实提供经验教训。历史离不开现实的支撑,现实也不可能脱离历史而独立存在,它们之间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注入了现代血液的历史研究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族复兴话语要立足大历史观,以理论、历史与现实三重逻辑,建构具有坚实理论基础、深厚历史根基、重大现实意义的话语叙事体系。从理论逻辑来看,民族复兴话语是一种大历史观下的辩证思考与整体性建构,要以强有力的理论话语叙事增强民族复兴的理论自信;从历史逻辑来看,民族复兴话语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引领与中国式现代化鲜活实践的交互演绎推进,要从历时性与共时性两个维度揭示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趋势,增强民族复兴的历史主动;从现实逻辑来看,民族复兴话语要打破西方“二元对立”的话语陷阱,增强民族复兴的行动自觉,并应进一步从话语传播理念、话语内容体系、话语传播策略等方面,加紧建构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更加匹配的国际叙事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的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的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项伟大创造。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成功道路。对我们今天更好地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支部生活》2009,(1):11-12
云南民族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省民委主任格桑顿珠认为,云南是一个地处边疆、民族众多、发展不平衡的省份。这些年来,云南民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一是缩小与内地和发达地区发展差距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影响民族团结稳定的因素趋于增多和复杂化。突出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相互交织。三是各级各部门在贯彻落实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法规上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正确处理新世纪的民族问题,做好新世纪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一、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论民族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会永恒存在,民族同阶级和国家一样,都有一个产生、形成、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最终走向融合与消亡,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和结论。民族的消亡有一个自然的、渐进的、长期的过程,正如毛泽东所指出:“首先是阶级消亡,而后是国家消亡,而后是民族消亡,全世界都是如此。”有民族的存在,就必然有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方案"的提出有其内在逻辑,它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不仅有其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还有其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更有其哲学逻辑。它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流、交融和交锋,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交互推进和层层递进的结果。"中国方案"作为中国的发展理念及实践经验与全球各个领域的治理现状相结合的产物,是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统一,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8.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这一政策既体现了国家统一领导,又保证了各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邓小平对这一理论的发展与实践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构成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完整准确地领会这一理论,对于我们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族经济,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着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一、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由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务当家…  相似文献   

19.
关于少数民族人权的几点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人生来就应该享有的自由、平等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们最初提出人权概念时,人权主体限于个人。随着人权理论和人权保障实践的发展,出现了集体人权的概念,少数民族人权就是集体人权的一种。本文试对少数民族人权的界定及我国少数民族人权法律保障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一、少数民族人权的界定 在当代国际人权理论上,对于是否存在集体人权还有争议,但承认集体人权已成为人权理论发展的必然趁势,承认少数民族人权也存在这种发展趋势。首先,确认少数民族人权是保障少数民族公民个人人权的需要。在一个国家中,由于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之间及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在居住的地理条件、历史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别,可能  相似文献   

20.
《探索》2017,(4)
<正>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如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一样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古今中外的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缺乏科学的政治学理论的指导和引领,势必民生凋敝,社会动荡,在治乱循环中缓慢演进;一个组织、一个人一旦缺少正确的政治学理论的滋养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