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佳 《实践》2018,(10)
正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定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点,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从打造现  相似文献   

2.
正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突出强调创新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突出作用,为当前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历史来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由过去对发展速度的要求转向对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当前经济发展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换动力的攻坚克难期,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突出强调数量和质量、结构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关键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时代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以发展理念创新引领发展思路转型,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人才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以体制机制系统创新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以优化创新环境营造创新氛围,努力实现山西的转型发展,为"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5.
祁豫玮 《唯实》2018,(5):29-30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的关键时期,审视江苏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格局,最可依托集聚创新要素的平台在高新区,最有条件扩大先发优势的板块在高新区,最具潜力构建创新高峰的地区在高新区,高新区板块在全省创新发展谋篇布局中的作用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6.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引擎,将增强首都经济内生创新发展动力;是经济体系创新升级的核心支撑,引领以"高精尖"经济结构为主要特征的首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将为经济创新发展提供制度示范,促进优化首都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的必然回答。在新发展理念的正确引领下,我国在转向高质量发展以来已经在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和共享五大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主动权,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坚持和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率;贯彻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指示;同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徐旭 《奋斗》2024,(4):26-27
<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黑龙江省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关键因素。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黑龙江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必须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深入实施产业振兴计划。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发展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要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含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和经济体制两方面.首先是强调发展质量,提升结构高度,构建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王涛 《唯实》2018,(6):56-6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苏州在过去几十年间,坚持不懈探索创新,率先走出了一条以经济社会发展内生需求为驱动,以全面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载体,人才创新要素培育集聚为抓手,政府积极引导和市场驱动联袂并举的全面创新之路,苏州的经济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正在积极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1.
新发展理念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遵循,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具有重要的方向引领作用。新发展理念不仅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精准把握,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运用。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是对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进行的系统性思考、科学性指向,具有价值超越、制度超越、现实超越的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解构新发展理念,对于推进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21,(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诸多创新理念。实践证明,新发展理念是当今能够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思想。当前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较为明显,因此,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指挥棒"。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聚改革之气。贵州以大数据为引领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千企改造""万企融合",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以大数据驱动科技创新支撑民  相似文献   

14.
立足"十四五",紧紧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谋划甘肃发展,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以创新厚植发展动力,补齐创新驱动少、资本要素牵引多,创新动力、创新能力、创新资源不足的短板与弱项,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驱动打造甘肃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重要论述是依据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长远发展目标作出的战略安排。面对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相似文献   

17.
正黔南州立足投资需求,着力构建开放、统一、公平、透明市场经济体系,积极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产业体系建设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中之  相似文献   

18.
蔡之兵 《先锋》2023,(7):36-39
<正>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与主要载体,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明确提出“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与此同时,作为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实力最强、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成都在探索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路径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和责无旁贷的时代使命,未来应立足产业升级目标、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而为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相似文献   

20.
<正>胡鞍钢、唐啸在2017年2月8日《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的战略指引。创新发展解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