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宇 《两岸关系》2012,(5):41-42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简称台企联)成立于2007年4月16日,是由在祖国大陆批准成立的各地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为主体自愿组成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以为会员和台资企业服务,增强会员间联谊以及会员与政府部门间联系,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创办成立已有3年,协会经历过开创阶段的艰难,也尝到了获得初步成功的喜悦。回顾以往,感触颇多。 协会创立 协会是根据《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以在上海注册的台资企业及在沪其他企业工作的台湾同胞为主体  相似文献   

3.
台企协动态     
合肥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 协会成立 7月26日,合肥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成立。这是安徽省首家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据悉,截止今年6月底,已有223家台资企业落户合肥,还有140多位台商长住合肥,每年来合肥考察的工商界人士都在300人以上,已成为台湾同胞投资较为集中的地区。新成立的协会将以“为台资企业和台商服务,推动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为宗旨开展工作和活动。  相似文献   

4.
两岸经贸交流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民 《台声》2001,(2):19-20
2000年,两岸经贸往来走出多年徘徊与停滞不前局面,再度出现新高潮,台商对大陆投资与两岸贸易均出现大幅增长,尤其是高科技产业逐渐成为新的投资主体。2001年,在两岸即将加入WTO,两岸市场扩大开放及大陆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情况下,两岸经贸关系仍将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两岸经贸交流掀起新一波热潮  在岛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以后,虽然两岸关系重陷僵局,进入"新冷峙状态",但却出现民间往来热与经贸交流热。一年来,台湾工商界以及前财经官员等纷纷赴大陆考察与交流,各种经贸交流会与洽谈会等活动十分频繁。不论是台湾同胞赴大陆…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经济关系保持继续发展的势头。截至1997年底,台湾同胞到祖国大陆投资3万7千多项。1997年两岸间接贸易总额达198亿美元。直接通邮、通航取得局部进展,工商界人士交流交往日益热络。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已经初具规模。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影视互动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了两岸实现通航、通邮、进行经贸交流的政策主张(后来被概括为“三通”),率先打破了冰封多年的海峡隔绝,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发出了善意的呼吁。同年8月,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成立,为两岸电影的合拍、合作方式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大陆相继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为两岸的影视互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因为台湾方面还没有开放与大陆的交流,两岸在影视方面实质性的合作未能及时展开。  相似文献   

7.
回眸崎岖路——两岸经贸关系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向海峡对岸发出了开展两岸贸易与进行经贸文化交流的呼声,揭开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一页,也极大地促进了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20年来,两岸贸易、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及其他经贸交流与合作等取得了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8.
贾斐 《台声》2019,(16)
<正>8月19日,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在机关会见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理事长王正和台湾新住民经贸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贺桦一行,并举行交流座谈。杨毅周对新老朋友来到"台胞之家"做客表示欢迎。他指出,民进党当局破坏了"九二共识"的互信基础,推行"去中国化""渐进台独",阻扰两岸交流合作,勾连外部势力破坏台海和平稳定,插手香港事务,这些图谋和行径损害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使广大台湾同胞深受其害。面对当前台海复杂严峻形势,推进两岸和平发展需要台湾各团体、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开展有效深入的交流活动,增进共识。杨毅周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  相似文献   

9.
在2006年4月中旬的两岸经贸论坛会上,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受权宣布了15项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其中7项涉及海峡两岸的农业交流。这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与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台湾同胞从两岸经贸中获取利益增加了更多的机遇,受到了台湾同胞尤其是农渔业者和从事两岸农渔产品贸易业者的欢迎。这次新出台的惠及台湾农、渔民的政策和举措,涉及水果、蔬菜、渔业以及农产品的运输、销售方面的便利措施和增加农业合作实验区和创业园。这些政策和措施,处处为台湾农、渔民着想,充分体现了祖国大陆加强两岸经贸交流,共同促进经济发展的诚意和决心。…  相似文献   

10.
数字     
《中国人大》2014,(20):7-7
截至2014年8月末,全国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为1.07亿人,缴存总额达7.03万亿元。10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和人民银行联合出台住房公积金新政策,支持缴存职工购买首套和改善型自住住房,并推进异地贷款业务。新政规定职工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6个月(含)以上,即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相似文献   

11.
两岸人民翘首以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以下简称《保护法》)已于1994年3月5日公布施行.这是两岸经贸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促进和保护台胞到大陆投资无疑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该法出台后,台湾经贸和法律界人士多给予了正面评价,但也有不少疑虑,主要原因在于台湾各界人士认为其所强烈关注的一些要求在该法中没有得到体现或是规定得不明确.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做一些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12.
4月15日,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在两岸经贸论坛闭幕式上受权宣布了促进两岸交流和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受到了包括广大台湾农民在内的两岸同胞和海内外舆论的高度肯定和普遍欢迎。两岸经贸论坛闭幕以来,祖国大陆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认真抓紧  相似文献   

13.
2010年重庆两会期间,重庆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林成功提出:重庆抗战文物要加强保护并作一些创意创新,以促进两岸感情和两岸交流观光,吸引更多台湾同胞到重庆来。  相似文献   

14.
(1)现有的解决经贸纠纷方式不能很好地处理涉台经贸纠纷案件.随着两岸间经贸交流的迅速发展,经贸纠纷也日益增多.但是,由于台湾当局的限制,两岸间的经贸交流呈现出“单向、间接”的特点.现阶段,一般是台商经第三地到大陆投资,从事贸易等,而大陆人民还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进入台湾开展经贸活动.因此,两岸间的经贸纠纷主要发生在大陆,应按大陆法律规定的方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两岸经贸交流在强劲市场动力和大陆鼓励政策推动下,发展迅猛,远远超过两岸各自经济发展速度。两岸经贸交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以台商投资为主线,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投资带动贸易,贸易促进投资的两岸经贸交流发展格局。一、两岸日益紧密的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5,(13)
<正>近日,台湾同乡会理事长联谊总会以"团结奋起!开创未来!"为口号,在高雄成立了台湾中华炎黄文创教育经贸社团协会,将成为台湾南部、两岸及全球华侨、华人,围绕服务、文创、教育、经贸、社团等方面的交流活动联络中心。协会以因应两岸及国际环境变化,透过文创、教育、经贸专业领域,多元化推动两岸交流,深化两岸沟通,活络全球华侨、华人社团,实现互助、互利、共荣;为两岸深化交流、永续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重点在于两岸青年的交流与合作、在于更多台湾青年在大陆生活就业、生根发芽。近年来,两岸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台湾青年到大陆就业创业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和  相似文献   

18.
交流交往     
《两岸关系》2006,(7):71-72
“2006四川——台湾贸易洽谈会”在川举行,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参访汕头,宁波将成为世界级液晶显示生产基地,两岸佛教文化交流盛会在福州举行,马英九致电祝贺绵阳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成立,台湾专业人士参加枣阳《雕龙碑》文化研讨会,春城举办首次海峡两岸“盘龙杯”少年儿童合唱大赛  相似文献   

19.
4月15日,在两岸经贸论坛闭幕式上,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受权公布了大陆方面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受到了两岸同胞和海内外舆论的高度肯定和普遍欢迎。近一个多月以来,大陆的有关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正在积极地采取措施推进落实这15项政策措施,两岸经贸论坛已结出硕果。  相似文献   

20.
20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之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大政方针逐步建立起来。《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提出了“三通”的倡议,明确指出:“台湾和祖国大陆在经济上本来是一个整体”,“我们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交流。这是相互的需要,对任何一方都有利而无害”。同时表示希望两岸能尽快通航、通邮。《告台湾同胞书》突破了两岸关系的坚冰,是两岸经贸交流的先声。20年来,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经贸交流冲破了各种阻力,从暗到明,从小到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