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念,主要表现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毫不动摇,始终坚持在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坚实的实践基础,应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进行创新,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的当代理论创新,旨在解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了谁、发展依靠谁、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其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理论基础,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实现共享发展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的科学内涵,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结合实践考察其提出的理论、实践和现实逻辑,以形成合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才能成为物质力量。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同当前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前中国的条件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包括:始终坚持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到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将党的领导和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开阔姿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交融;始终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性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品质紧密结合。总结这些经验,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理论创新的方法论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又在回答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中创新发展。它遵循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相统一、坚持唯物论和运用辩证法相统一、坚持立足国情和放眼世界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具有问题导向的时代意识、治国理政的辩证思维、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中国道路的话语逻辑四个理论特质,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南。  相似文献   

6.
艾文礼 《红旗文稿》2015,(5):13-14,1
习近平总书记在澳门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文化自信",并把它作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础,意义极为深远。坚持和倡导文化自信,就是要对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持自信,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保持自信,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保持自信。坚持文化自信,需要遵循科学的客观规律和指导思想,以正确的理论和思路推进文化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把文化自信的要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情况结合的结晶,共产党人所应有的理论自觉和自信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和自信。坚持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需要不断实践,通过实践检验真理;也需要以辩证的否定观对待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就是坚持扬弃的科学发展理念。通过理论实践关系的分析探讨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和发展的百年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百年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场域和动态时空中得到与时俱进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了中国民族的特征、时代的特色和实践的特点.中国共产党人紧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逻辑主线,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不断保持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先进性,使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机契合,在良性互动中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作了系统阐述,更加坚定理论自信、坚持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论"的提出,是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在新时代条件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新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在利益表达、社会整合和决策民主方面具有旧式政党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必须强化概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探索新型政党的内在机理和有效形式,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主要方面。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群众史观的中国表述;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是主体性的中国表达;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历史主动的中国创造;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回答中国问题;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中国实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六个必须坚持”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表达,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阐释提升到哲学层面。  相似文献   

11.
刘长军 《前线》2023,(11):9-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生成逻辑包含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进历史主动的历史逻辑,在“两个结合”中传承创新、融会贯通、互相成就的理论逻辑,在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中科学回答时代课题的实践逻辑。牢牢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生成逻辑,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新征程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2.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自信,这种自信源自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实践性和强大生命力的自信。《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不断激励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就是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13.
和谐文化的建构与当代中国文化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力 《探索》2007,46(5):84-88
和谐文化的建构需要遵循文化发展的原则,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在当代中国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发的问题为背景,把和谐文化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克服脱离实际问题的理论建构态度;必须坚持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优秀文化三大资源的整合创新原则,克服文化专制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2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中国而言,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高校而言,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时效性,坚定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提出了新时代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和路径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思想上坚定、立场上明确,为社会主义尽职尽责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正确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和发展规律,体现了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着社会进步发展的方向。它所内涵的科学性、人民利益观、公平正义价值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理论基础。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发展、创新完善和获得自信的根本思想保证。新时代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充分发挥其先进性的价值功能,掌握其话语权的制高点,以为制度自信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系统总结和多维审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有利于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及发展趋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这些基本经验启示主要概括为:科学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准确把握中国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建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互动的有效机制,找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切入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路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自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它就是一种为人类社会所普遍认同并追求的共同理想,一种遵循着基本原则的世界性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它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晶,是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世界眼光,尤其需要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视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视野、大格局、大趋势之下进行多维考察,更有利于我们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被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今天仍具有重大的当代价值。在我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9.
赵秀娥 《理论研究》2013,(2):10-12,25
诠释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党的十八大对我国思想理论界提出的新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当前我们由于背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陷入马克思主义理论迷失和信仰危机。只有回归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找回理论自觉,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才能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20.
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和理论创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逻辑前提,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