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信仰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具有重要的意义。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是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关键所在。针对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困惑,文章从环境根源、主客体根源等多方面深入分析了导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希望,其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坚定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信仰主体辩证思维缺乏、市场经济负面影响、西方社会思潮误导、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机制滞后是大学生信仰问题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7,(2)
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他们的信仰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全面了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认真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7,(5)
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在高校思想教育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切实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阐述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当下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他们的信仰状况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当代大学生存在信仰不稳定、信仰多元化、信仰世俗化、信仰功利化问题,导致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的原因可以从多元文化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因素、信仰主体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竞争力、创新大学生信仰教育、改善信仰环境和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四个方面强化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信仰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青年的个人发展,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乃至民族复兴的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高校必须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研究,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落实我国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决定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决定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新形势下下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战略意义、基本现状,并找到针对性策略:明确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内涵;加强以中国实践为基础的理论创新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民族文化表达;利用新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8.
精神支柱是一个人的精神依托,也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来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个精神支柱,就必然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就会使党、国家、民族陷于灾难。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历史使命的完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品德心理结构的视角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方面的认知、情感与行为的基本状况。并通过性别、专业、生源、政治面貌及是否学生干部等方面分析大学生道德素质在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的发现提出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以来,为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各级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基层就业逐渐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政策效果没有充分释放,尤其是南疆基层仍然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鉴于此,本文通过抽样调查数据和访谈,针对南疆基层就业大学生的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归纳出高校毕业生南疆基层就业在性别分布、生源状况、学历层次、政治面貌、家庭背景、就业意愿、薪资待遇、人职匹配度、职业评价等9个方面的主要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基石。当今世界多元的思想文化观念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和巩固,而这种影响在新媒体的助推下,变得比过去更加复杂。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关系着他们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水平。因此,通过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而培育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成为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时代新人"的培育是新时代的育人目标,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其中是否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衡量"时代新人"的首要标准。因此,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需要构建科学的信仰教育的内容体系,包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重点内容,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基础内容;需要进行有效信仰教育的路径选择,包括遵循信仰生成的规律、打造"思政金课"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13.
信仰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层次和核心内容。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和重要途径,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信仰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4.
顾扬 《求实》2005,(Z2)
如何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仰状况?如何培育和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仰?本人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作了一些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力求在这方面有所创新。一、认识和把握我国大学生的理想信仰状况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理想信仰,首先必须对当前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有个基本的估计和比较清醒的认识。(一)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仰的主流是健康积极的。近些年来,一些高校和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机构的“大学生价值观”研究课题组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给了我们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与启迪。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不同大学生群体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评价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学习阶段、年级、专业、政治面貌、出生地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知晓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习阶段、年级、专业、政治面貌、家庭经济收入的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的认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应依据大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7,(7)
信仰,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精神现象,是指人们找到精神归宿,确立了人生目标追求。它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科学信仰观确立的基础。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重任,信仰马克思主义,应是每一个青年大学生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现如今,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持怀疑态度,致使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等问题愈加严重。本文从经济、文化、教育和自身发展等方面,努力探究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式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过于简单教条,教育效果差强人意。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从大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目标现实化、理论通俗化、方法生动化、载体多样化",让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贴近大学生实际、贴近大学生生活、贴近大学生认知",以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式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过于简单教条,教育效果差强人意。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从大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目标现实化、理论通俗化、方法生动化、载体多样化",让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贴近大学生实际、贴近大学生生活、贴近大学生认知",以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扬 《求实》2005,(Z1):284-285
如何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仰状况?如何培育和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仰?本人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作了一些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力求在这方面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党员是党的活动主体和党组织的细胞,因此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重担和责任离不开每个党员发挥作用。党员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目前一些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不坚定等现象阻碍了中国梦的实现,如何坚定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