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灭子行为无论在历史现象还是文学描写中,都曾反复出现。从道德伦理的角度看,灭子行为显然使“母亲”这一角色陷入围攻的境地;而从情感角度,实施了灭子行为的女性往往因其悲怆的举动而博人同情。两种情景貌似矛盾,却是两性文化共同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以《美狄亚》和《宠儿》中的女主角为考察对象,从女性文化的角度解读女性灭子行为,对其原型特征进行梳理,认为该行为是男权等级社会中女性反抗行为的一种非理性表现形式,女性通过这一极端行为体现了她们的自我和主人意识。  相似文献   

2.
王筠 《理论学刊》2005,(6):120-121
在男权文化背景下,男人是社会生活的全部主宰,女人只能依附于男人而生存.女性或许能够觅到妻子或情人的角色,但却从来不能够找到真正独立的自我.在这样的社会里,女性终究是受害者,不仅仅是艺妓,还有妻子、母亲.  相似文献   

3.
形象美,指的是在文学作品中描写、刻划的人物形象所具有的艺术美。人物的形象美来源于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也就是形象美可以分为内在美和外在美两方面。外在美上,《诗经》中形象完美突出的是《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从手、皮肤、脖子、牙齿、头发和眉毛,以全方位的贴切比喻,将一个美丽动人顾盼神飞的形象展现在后人面前。最后二句有画龙点睛之妙,历来被评为神韵描写的鼻祖,被后人频频引用,千古不衰。内在美上,《郑风·褰裳》首屈一指。“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相似文献   

4.
何郁 《学习导报》2011,(20):27-27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的确是这样,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作文矿藏,我们作为老师、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去发现生活之美,鼓励孩子大胆地去描写生活,去记录生活中的每一处感动。  相似文献   

5.
网络女性文学中有一种特别叛逆的小说类型—耽美文,它起源于日本。耽美最早是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是"唯美、浪漫"之意,战后被用于日本漫画界,指BL(boy’s love),后少女漫画用来描述男性同性之恋,上个世纪90年代末传入中国。网络上的耽美文数量也很巨大,仅晋江文学城有20万部之多。《凤于九天》是耽美作家风弄的一部架空历史的穿越耽美小说。文章从2004年在晋江文学城连  相似文献   

6.
郑宏伟 《世纪桥》2008,(5):75-76
《中东市场》是《高级英语》中的一篇文章。这篇作品应属英语描写的典范。通过对该作品描写的研究表明,作品的描写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官的体验为基础,使描写形象生动,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紧紧围绕中东市场中的特色,重点突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描写过程中详略得当,使作品的描写主次分明,主题突出。深入研读《中东市场》的描写特色会使我们对英语的描写写作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促进英语描写写作能力和对英语描写欣赏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夏目漱石的作品中出现了许多女性,她们风格迥异,特点突出,而《梦十夜·第五夜》中出现的恋人和天探女尤为典型,她们分别代表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纯洁、温柔、善良,为爱不顾一切的圣女和憎恶的违逆的恶女的一面。本文以该章节中的两位女性为切入点,研究夏目漱石女性观与日本传统女性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廉政瞭望》2019,(11):10-10
"联合国难民署的工作就像消防队一样,人员身影遍及世界各洲"。这是日本外交官、联合国难民署首名女性高级专员绪方贞子,在讲述自己十年难民工作一书中写下的话。就在数日前,92岁的绪方贞子与世长辞。绪方贞子于1927年出生在东京都的一个外交官家庭。她从1991年进入联合国难民署,在十年工作中,她处理了数起重大危机事件。其中包括1991年海湾战争后帮助从伊拉克逃离的库尔德难  相似文献   

9.
女性悲剧人物美学意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兰 《理论建设》2008,(3):76-77
西方美学理论认为,悲剧是一种美。莎士比亚说:“美若一死,宇宙也就要再度混乱混沌。”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美”这个字占有的最充分、最无可争议的是女性。所以在作家笔下,悲剧往往和女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剖析了几位女性悲剧人物,以期浅析她们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吕秋薇 《世纪桥》2009,(9):50-52
沈从文的小说描写了美丽的湘西风光,而“湘西世界”就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缩影,《边城》作为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以湘西这个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为背景,描写湘西古城普古朴的民风,并借助翠翠的爱情悲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寄寓了沈先生“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11.
邹洁 《世纪桥》2008,(1):82-82,84
日本女性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日本文坛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战后,日本女性作家人才辈出,创作活动空前繁盛,不仅成为日本文坛一大奇观,更被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现象受世人瞩目。因此,研究日本战后女性作家对研究日本文坛动态,深入了解日本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女性之美,我看重掩盖于容姿下的文化之美.可惜在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社会,女子以貌取人,无才便是德,即使象李清照、朱淑真、管道升、柳如是那样的知识女性,其才华也不过似散落在男性文化时空中的零星萤火,隐隐约约,难显文化个性之美.直至“五四”前后,国门洞开,新思想、新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中学与西学之碰撞、交融中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幸运的时代!幸运的时代再造了一代幸运的女性——释放小脚,走出闺阁,婚姻自主,男女同校……从此,中国女性开始摆脱人身依附,开始走向自主、自强、自立之路;从此,中国女性形象因涵泳文化精神而渐显丰满.  相似文献   

13.
徐薇 《学习月刊》2011,(6):46-47
《花间集》收录温庭筠词66首,除少数几首可解为羁旅行役之作外,大半描写闺情。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专力在词中刻画女性的作者。温词中的女性形象有其隐晦不明之处:是实有其人还是虚拟假托?  相似文献   

14.
一部描写中国宋代农民起义的《水浒传》,在塑造了众多侠肝义胆男性形象的同时,也为我们描绘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纵观近十年来专门探讨《水浒传》中女性问题的文章,大多数论者强调了作者对女性的无视和仇视,甚至于有些论者提出了“反女性”的论断。在此,笔者主要从“英雄无情”、“异化女性”、“仇视女性”三个反女性论者常持有的观点来进行批判,以此说明作者并不是特意反女性。  相似文献   

15.
<正>《洛神赋》为我国三国时期曹植所作名赋。该赋以浓墨重笔描写了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美,生动传神。据传王献之格外偏爱此赋,曾书其小楷数本。王献之(343—386年),字子敬,是王羲之第七子,曾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王献之出生时,王羲之时年42岁,赋闲在家,书名正盛。王献之幼时即对书法兴趣浓厚,其父自当倾力教之。最终,王献之凭其超凡的天资和深厚的家学,不负众望,成就大名,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的十年中,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日美重新定义了其军事联盟关系,日本对其防卫政策、自卫队性质和武器装备等,进行了接二连三、紧锣密鼓的调整与部署,日本新的军事发展战略已然成形。与90年代之前日本以经济的高速增长引起世人的瞩目不同,90年代,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经济增长回天乏术的情况下加快走向军事大国的步伐,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和世人的关注。本文拟就有关冷战后日本走向军事大国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02年4月20日,曲阳县来了两名女客人,她们是日本"三光作战"调查会成员中川寿子和田中馆多美教授.应她们邀请同行的,还有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日本问题研究专家陈俊英女士.行三人专程来此调查日军侵华期间在河北曲阳所犯下的罪行.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老鼠     
牟丕志 《奋斗》2003,(9):56-56
风土训化,原是指使动物或植物在新的生活条件下改变遗传性,能在新的环境内生存、繁殖。目前,改革日趋深入,开放日趋扩大,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对于人特别是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如何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做到与时俱进,学一学动植物的风土训化,摒弃不合时宜的思想和作风,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寺子屋是日本江户时代民众教育的基础形式。这种教育模式的实用性、自由性以及贴近民众生活等特点,满足了广大平民对教育的基本需求,反过来也促进了寺子屋数量的不断增加,在江户后期达到了顶峰。寺子屋推动了日本基础教育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民素质,为明治维新的实施和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三言”“二拍”看女性在婚姻中自主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格娟 《世纪桥》2007,(3):87-88
“三言”“二拍”描写了众多的女性的婚姻生活。本文试从女性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桎梏:追求婚姻生活中的男女平等,淡化贞洁、肯定人欲这三个方面分析女性在婚姻生活中自主意识的觉醒,并试图揭示这一现象与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思潮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