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金梁 《世纪桥》2011,(3):61-62
本文从普遍人权保护的意义上研究并分析了隐私权的宪法保护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公民隐私权利的宪法保护的几点建议。这不仅顺应了国际人权保护发展的潮流、履行我国签署的人权公约义务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宪政建设重要的内容。由此可见,探讨隐私权的宪法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命权探析     
董红  王有强 《世纪桥》2006,(5):84-86
每个人都拥有生命权,它是人权理念的最高体现。生命权是以自然人的性命维持和安全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我国立法是将生命权规定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而加以保护的,这也是世界上多数国家的立法体例。本文简要阐述了生命权的概念,生命权与生存权的比较,还讨论了生命权与死刑制度以及生命权与安乐死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财产权是生命权和自由权的物质基础,是全部人权的基础。对私有财产权的明确和保护,是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只有私有财产权得到切实保护,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才有“资格”承担各种责任,才会激发起追求财富、创业致富的欲望。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等,这从法律上确立了私有财产的合法地位,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公民财产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长期为学界关注,而随着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公民财产权的宪法保护也再次成为宪法学界的研究热点。文章通过界定宪法意义上的公民财产权含义及其规范结构,分析我国现存的公民财产权保护制度的缺陷,提出完善我国公民财产权宪法保护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第一次确定"人格尊严"为公民基本权利,成为我国宪法史上一个重大立法进步和突破。但是人格尊严的内涵和理解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从宪法文本对人格尊严的具体规定来看,人格尊严的宪法保护仍然存在明显不足和缺陷,需要健全和完善立法与司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已形成了以宪法为龙头的对弱势群体予以特殊保护的法律体系。本文在对我国弱势群体权利宪法保护现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当前我国弱势群体权利宪法保护存在缺陷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生命是“无价之宝”,是人类赖以存在的前提。以个人生命安全利益为内容的生命权在整个权利体系中居于最高位置,是个人享有其他权利的基础。虽然法律赋予了自然人生命权并对侵害他人生命权的行为予以惩处,但是面临着更多的生命被侵害的危险,法治文明玎个人权利的保护应该进一步完善,尤其要赋予同样生命以同样的尊重。  相似文献   

8.
生活之友     
保护隐私权 患者对医生诉说的心理、生理及其他隐私有权要求保密。医护人员未经患者同意,不得随意公开患者隐私。 生命权 生命权即一个人在心跳、呼吸、脑电波不停止情况下的生存权和在心跳、呼吸、脑电波暂停情况下的再生  相似文献   

9.
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生命权和健康权两种权利的合称,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重要的权利。生命权是指公民享有生命不受非法剥夺、危害的权利。健康权是指公民保护自己身体各器官、机能安全的权利。在很多情况下,对公民健康权的侵犯也是对其生命权的侵犯,因为危害健康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与社会的和谐及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是平等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它是宪法规定的基冬经济制度的一种法律体现。它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的具体落实,解决了社会各阶层共注的主要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初期,有的经济学家、党政干部及私营企业主就明确提出过修改宪法的要求,主张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条文写进我国宪法。今年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前夕,又有人提出上述主张。这种观点认为,宪法只规定“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而没明确保护私有财产的条文,这样已经不行了,因此应该修改宪法,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内容写进宪法。其论据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主持1982年宪法制定的过程中,彭真对宪法制度设计进行了深入谋划和思考。关于制定1982年宪法的总体思路,彭真主张,一定要把四项基本原则写进宪法,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保证宪法的稳定性,要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关于如何保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彭真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出了明晰的思路和原则;关于将来如何修改1982年宪法,彭真提出该宪法今后一个字都不要改,若要修改完善,最好是采取宪法修正案的方式,以保证其稳定性;关于如何保证宪法实施,彭真也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回顾彭真这些关于宪法制定的谋划和思考,对宪法的贯彻实施,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姜兴智  王勇 《学习论坛》2024,(1):128-136
公民监督权是宪法明确规定的基本权利。公民监督权宪法规范内涵与保障模式的模糊不清,造成公民监督实践中的路径阙如、救济缺位以及目的异化等困境。《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公民监督权作为宪法基本权利,是贯通“公民”监督与“人民”监督的关键所在。厘清公民监督权规范生成与概念分野的基本逻辑,基于公民监督的规范结构与制度逻辑,对具体监督权及其国家保护义务进行类型化研究,是明确公民监督权体系化构建路径之基础。应通过形成公民监督权宪法规范体系性解释、建构公民监督权“二阶层”解释路径、促进公民监督权释法目的的“价值性托付”,实现全过程民主监督理念下公民监督制度的全要素完善。  相似文献   

14.
武长顺 《求是》2005,(4):50-51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新修正的《宪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重大发展,也为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公安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必须具备正确的公安职能观。公安机关作为上层建筑,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公安机关依法履行人民民主专政职能的警务活动,主要体现在“打与防”两个方面:通过依法对少数违法犯罪人员的打击和惩治,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例如公安部提出“命案必破”的要求,就是对人的生命权的尊重;通过防范各类违法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保…  相似文献   

15.
《北京支部生活》2010,(4):62-63
<正>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名誉权、住宅不受侵犯权等人身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容侵犯。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暴力、言辞、文字等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属于侮辱他人的行为;故意捏造并散布某种事实,损坏他人人格,破坏他人  相似文献   

16.
WTO堪称世界贸易宪法。WTO为成员国政府行为设定了一系列规范和标准,在成员国宪法之外构筑了保护公民权利的第二道防线。WTO的宗旨、原则和制度对成员国公民宪法权利实现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生态义务是生态法律关系中与生态权利相对应的概念,地方政府的生态义务由环境保护义务演化而来。新时代,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职责逐步向生态义务转向。应当从宪法序言、总纲具体条款、对环境权的保护及地方政府权力来源诠释宪法层面的地方政府生态义务。地方政府生态义务的规范与实践面临来自宪法、环境法和国家治理体系三个方面的挑战。未来,应当破除地方政府生态义务的宪法实施障碍,直面宪法生态条款与环境法的交互影响,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宏观范畴内促进宪法规范对地方生态义务的规范供给。  相似文献   

18.
保护私产入宪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1982年的宪法在某些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不相适应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树立宪法的权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修改,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根本法保障,特别是宪法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更标志着以人为本成为国家的价值观。私有财产保护,必须充分落实宪法原则,对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体系应进行相应的完善和修改。  相似文献   

19.
如果将生命权解读为一种自主选择权,那么死亡权与生命权就是不矛盾的。如果将生命权解读为一种非选择性权利(即生存权),死亡权与生命权也未必存在着规范性的冲突。只有将生存权规定为一种不可自弃的强制性权利,死亡权和生存权才会发生真正的规范性冲突。然而,经过对强制性生存权的几种辩护思路的考察,这种"强制性"(如果它存在的话)并不是道德权利的内在属性,而仅仅是一种来自道德权利论外部的限制。所以,无论"强制性"是否具有充分的政策实践依据,它都不影响死亡权和生命权二者在道德权利论内部的逻辑相容性。  相似文献   

20.
宪法是一张写着公民权利的纸,是否保障和尊重人权,是判断一国宪法乃至整个法律体系是否具有现代性的基本衡量标准。从当今世界各国宪法比较中可以发现,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构成各国宪法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内容。2004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33条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是为我国宪法的发展奠定了现代精神和新的价值标准。当然,人权的宪法保护还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