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久辛近期创作的《致大海》和《大地夯歌》两首长诗,前者体现了诗人在现实社会中救赎民族精神的勇气和理性,以期重铸民族信仰,后者则是诗人在历史的体认中对民族理想和信仰的认同和传承,显示出他对诗歌人文精神的张扬和建构。  相似文献   

2.
《红烛》和《死水》是我国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烈士留给我们的两本诗集。闻一多的道路是由诗歌开始的。诗人、学者、民主斗士,是闻一多在短短的四十八年走过的一条既曲折又光辉的人生道路。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闻一多没能象鲁迅和郭沫若一样,从他开始创作的第一天起就以革命战士的姿态站在斗争的前哨;但是,做为一个“五四”时代精神哺育出来的新诗人,闻一多的创作生活的根须是深扎在爱国主义的土壤里的。他的爱国主义诗篇绝大部分收在《红烛》、《死水》集中,另外  相似文献   

3.
在黔西挂职期间,有幸拜读了黔西籍青年作者侯泽俊的儿童诗集《风的舞鞋——一个乡村教师的赞歌》。诗集辑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120余首儿童诗歌,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双百”出版工程首批重点出版物。作者曾获《儿童文学》“2008年魅力诗人奖”和“2011年魅力诗人奖”。  相似文献   

4.
正"一九六三年的春天,使我们如此地激动!——历史在回答:人啊,应该这样生!路啊,应该这样行!……"贺敬之这首创作于1963年春天的长诗《雷锋之歌》,以诗歌的形式歌颂了雷锋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把雷锋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生活之间,揭示出学习雷锋的重大意义。诗歌气势磅礴,熔议论与抒情于一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雷锋之歌》的爆破力和凝聚力,是贺诗的长诗中首屈一指的……在他创造的长诗中,达到艺术的高峰。"(贾漫《诗人贺敬之》)你可曾知道,这首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的长诗却与开国上将王震将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在他亲自安排关照下诞生的。  相似文献   

5.
异乡遇知音,诗歌见真心   我和侯福林同志并不陌生,早在 90年代初就有了接触。记得那次我带一个小组到他所在的部队去体验生活。当时的高鹏团长特意把侯福林介绍给我,说:“这是我们的军中诗人。十几年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写军营,写人生,抒发自己的胸怀和理想。有的诗写得蛮不错,很受指战员的欢迎。”因为都是搞创作的,所以也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临离开部队时,我还把个人的第一本歌词专集送给他留念。   今年 6月,我到海城出差,又巧遇侯福林同志,并得知他已于 1994年转业到地方,并在工作上取得了佳绩,同时在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6.
刘佳 《理论建设》2010,(4):74-75
<正>唐朝是我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的最高峰,集聚了诗歌史上的诸多显赫人物。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是生活在中唐时期的一位诗人,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尤以长篇叙事诗为代表,如《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白居  相似文献   

7.
李琨 《世纪桥》2010,(23):38-39
约翰·济慈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体现了济慈对大自然的强烈感受和热爱,其中他的颂歌一直被学术界所推崇,尤其是其代表作《希腊古瓮颂》被认为是济慈写作天赋最自然的和最高超的体现之一。通过对古瓮上所刻画的风土人情,田园风光的独特描绘,来展现其完美的写作风格和创作技巧。本文将通过对《希腊古瓮颂》的韵律结构、主题、意象三方面的赏析来揭示济慈诗歌中"永恒的美"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8.
张同吾 《唯实》2003,(3):91-93
李瑛是我国当代成就卓著的诗人 ,他的文学生涯已经历了 60年的漫长岁月。他以丰硕的创作成果和杰出的艺术成就 ,为我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奉献。 60年 ,在急剧变革的历史过程中已经跨越了几个时期的门槛 ,政治和文化的嬗变都给诗人的创作道路和美学思想投射鲜明的印记 ,因此 ,我们解读李瑛的意义不仅在于开掘一个大诗人的诗学宝库 ,而且在于思考历史和文化对于诗歌自身的深层影响。几年以前 ,我曾写过一篇两万字的长文 ,以《艺术的自觉和灵魂的自由》为题 ,全面描述了李瑛诗歌美学的发展轨迹 ,现在 ,我仅仅从他精神视野的不断开阔、文化…  相似文献   

9.
殷夫.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先驱者.是著名的左联五烈士之一。 他既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更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诗人。他的诗歌不仅如实地记录了诗人的“啼,笑,悲,乐,兴奋,幻灭”,还真实地展现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生活的波澜:他的诗歌不仅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充满着浓郁的抒情气息,还闪烁着理想的光芒。让我们沿着他用诗歌描画的轨迹.来走进这位革命者的心灵世界吧.  相似文献   

10.
周建华 《学习月刊》2012,(4):51+77-51,77
对存在的思考是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部分。海氏关于“诗意的栖居”的思索来源于诗人荷尔德林的诗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其本意在于通过诗与思的对话来理解哲学意义上的人的生存。如何实现人的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以栖居.文艺和语言为主要支点进行了深入探索。在一般人眼中.栖居多指住房,劳作,  相似文献   

11.
山水诗在诗歌王国中出现较晚,中国发轫于六朝时期,西方则起于浪漫主义运动的初期。 在英国与美国的自然山水诗中,写潮的名篇不少。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写过不少优美的并有影响的自然山水诗,其中有一首《在海边》:  相似文献   

12.
石头的母亲     
罗宾·威廉斯的电影《已故的诗人社团》与《记忆看见我》仿佛是特朗斯特罗姆的一首诗名《在某人死后》的隐喻:去年秋天美国好莱坞的电影演员罗宾·威廉斯自杀身亡的新闻令世人唏嘘不已。他是个很好的喜剧演员,演戏的深度不仅于幽默喜剧,他演过一个美国寄宿贵族中学的诗歌老师,电影原名叫《已故的诗人社团》(大陆译名《死亡诗社》、台译《春风化雨》)。许多学生受到他的启发爱上诗歌,受他的感染以惠特曼的诗歌称呼他  相似文献   

13.
近两三年来.耳边悄然出现了“南川北马关东张”之说,还有“三剑客”之说,据查此说法与三位诗人有关。三位诗人都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且都是诗人书法家。南川:子川者也,居南京。北马:马新朝者也,居郑州。关东张:张洪波者也,居长春。本文只说马新朝。在河南诗坛,马新朝是旗手是标志是核心。这不仅因为他是诗歌学会会长.也不仅因为其长诗《幻河》获得了全国最高文学奖。主要是因为他近年的诗歌越写越好。然而,马新朝却没有满足于此.  相似文献   

14.
一个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仙"李白他的出现,促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他在诗歌上创造性的成就,把屈原开启的中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推上了新的高潮。他就是我国也是全世界公认的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李白。  相似文献   

15.
我是祖国母亲身上的一个细胞———长诗《生命进行曲》创作札记□张锲许久以来,我一直在思考着什么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人生?在我和新中国一起走过的将近半个世纪的人生道路上,自觉积累了些关于生命的感悟。从80年代起,我就想把这些感悟用诗歌的形式向同时代的一...  相似文献   

16.
袁小伦 《广东党史》2003,(5):56-56,54
诗歌,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是德智美的殿堂。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诗的民族。从屈原到柳亚子,诗人巨匠灿若群星;从《诗经》到《东方红》,名篇佳作浩如烟海。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传统像黄河长江从青藏高原到东面出海口一样奔腾万里.浩浩荡荡,源远流长。毛泽东这位被誉为“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的政治家诗人在他的气吞河山的名作《沁园春·雪》中曾豪迈自信地  相似文献   

17.
熊坤静 《党史文苑》2009,(11):54-55
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戏剧家、作家、诗人和中国话剧奠基人,田汉毕生创作话剧剧本63部、戏曲27部、歌剧2部、电影12部和大量的诗歌以及散文评论等.作品字数总计达1000万字,话剧《关汉卿》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那么,我国话剧史上的这部经典杰作究竟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其前后情形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8.
曾勋 《廉政瞭望》2024,(5):60-62
<正>中国传统古体诗历史悠久,其永恒的魅力体现在语言和韵律的美感上,也体现在诗人或传奇或豪放或多情的人生际遇上。四川大学教授、诗人向以鲜在诗学随笔集《迷宫与玄珠》中认为,浩瀚的中国古典诗歌及诗学就像一座瑰丽神奇的迷宫,里面遍布七宝楼台和暗道,如何从迷宫中获取无尽宝藏并成功走出迷宫,是所有中国诗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贺敬之"这个名字,与歌曲歌词《翻身道情》《南泥湾》,诗歌《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三门峡颂歌》《雷锋之歌》等名作紧密相连,与歌剧剧本《白毛女》更是密不可分。而熟知中国当代文学的人也必定知道,剧作家、诗人贺敬之的创作虽然说不上浩繁,但他的每一件作品发表出来都有相当的份量。贺敬之的文学创作善于从历史的与思想的高度来提炼文骨,写诗则坚持"诗学和政治学"统一的标准,以政治为纲,吹响时代的号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选集,是中华民族文学巨著的瑰宝,几千年来一直被列为儒家经典。毛泽东自1902年9岁起,开始人私塾读书,断断续续地读了6年四书、五经。1914年至1918年,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出于对诗歌的爱好,又认真学习过《诗经》。对于其中的若干篇目,他不仅背诵如流,终生不忘,而且时常提及,运用自如。1964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与哲学工作者谈话时曾说:《诗经》中大部分是风涛,是老百姓的民歌。又说:孔夫子也相当民主,男女恋爱的诗化也收。下面记述的是毛泽东在日常生活中,巧妙地引用《诗经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