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生态文化:21世纪人类新文化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余谋昌 《新视野》2003,(4):64-67
生态文化,作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它包括人类文化的制度层次、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的一系列变化。建设生态文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生态思想,表达了先贤圣哲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朴素价值认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生态伦理观、循环经济观、恒产富民观、缘法而治观、物能循环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文化支撑和理论滋养,彰显了返本开新、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对生态文化作了重要论述。分析把握习近平生态文化思想要点,充分发挥生态文化的凝聚作用、润滑作用、整合作用,对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主客体二元论为哲学基础的人类中心主义高扬了人类的主体地位,但否认自然的内在价值,进而导致了工业文明时代深重的生态危机。正在生成和发展的生态文明是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既需要物质形态的支撑,也需要精神形态的推动。而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学习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充满关爱之情的"仁者爱物"思想、尊道贵德的"道法自然"思想和崇尚简朴的"取物有节"思想,能够帮助我们建立科学的生态伦理观,即:人与自然统一的生态观、关爱自然的生态观、遵循自然规律的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关注和研究是近几年的事。本文汲取了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劳动在人与自然物质变换中的作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制度前提、发展科学技术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由之路四个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丁辉  郭广银 《求实》2017,(2):4-13
绿色发展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旨在突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绿色发展思想的重要讲话,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思想,还与中国传统文化、历代中国共产党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一脉相承.现阶段习近平的绿色发展思想主要表现在生产方式的绿色化、生活方式的绿色化、执政环境的绿色化、主流文化的绿色化等方面.习近平关于绿色发展思想的重要论述对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指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方向、彰显中国国际社会生态责任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在批判、继承前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和认识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洞察生态问题的制度根源,指明消解生态危机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完整的生态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基因、西方文化难以解决生态问题以及当代中国面临的生态困境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内在动力。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中国化产生的理论成果对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化以生态价值观为核心,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文化可以分为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生态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这三个层次进行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蕴涵着"天人合一""敬畏生命""取用有节"的思想智慧,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和吸收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蕴涵的思想智慧,创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汲取"天人合一"智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敬畏生命",尊重自然,坚持走保护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取用有节",珍惜自然资源,坚持走节约优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杨晓红  丁森 《世纪桥》2013,(12):40-41,43
走进21世纪的人类,一方面享受着高度物质文明带来的福祉,一方面又经受着高度精神文化矛盾的考验。生态的破坏,人文精神的衰退,文化关系的失衡,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状态。社会的阴影投射到大学校园里,大学不再是一片净土,组织失调、学术品格变质、创造力匮乏、道德约束松弛等文化失衡现象正在消解着大学的品格。因此,大力张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大力促进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学术文化等大学文化生态系统因子的良性互动、和谐共生,是搞好大学文化生态建设,提高大学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于天虹 《世纪桥》2009,(18):50-51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过程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中,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它的主要内容有: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自然观,人与自然实践中介的社会观和人与自然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些思想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于天虹 《世纪桥》2009,(17):50-51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过程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中,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它的主要内容有: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自然现,人与自然实践中介的社会观和人与自然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些思想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主义生态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基石的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成功应用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始终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着力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在理论上形成新阶段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维度.但目前我国学界主要集中于马克思自然生态思想的研究,忽视了人文生态思想.深入研究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人文生态思想的内容包括以人为本、人具有主体性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分析挖掘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一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全民化;二是加强科学技术运用的人性化;三是促进生态文化建设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资源,探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立足人类文明形态转变的新文明观,是对人类生态文明发展转向的总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思想根基,以中华传统生态智慧为文化底蕴,以中国共产党百年生态文明建设历程为实践基础而形成的有机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蕴丰富,主要包括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全球共赢观,具有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的双重时代价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新飞跃、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的新转化,同时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新指南,为破解全球生态难题提供新智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吸收中国古代生态观念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合理内核,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生态价值观为核心,旨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的一种文化形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必须坚持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道德素养;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绿色发展;完善生态文化机制保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在自然环境中的扩展,是人类物质、精神和制度文明成果的总和,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理论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包含着劳动实践中的物质变换、自然生产力与自然富源、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科学技术优化物质变换、制度变革调节物质变换等基本思想,这些思想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20.
蒿建中 《实践》2008,(10):47-47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在自然环境中的扩展,是人类物质、精神和制度文明成果的总和,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