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自担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以来,我牢记使命,恪尽职责,积极作为,为反“独”遏“独”、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一、主动参与,在全球华侨华人反“独”促统活动中发挥作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成立20年来,在反“独”遏“独”、促进统一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全球华侨华人反“独”促统活动的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2.
《台声》2008,(2):23-27
在刚刚落幕的一场“立委”选举中,“民意力量”突然进发后,人们发现岛内政坛呈现的是“绿蓝阵营”争打“民生牌”、“两岸经贸牌”的态势。加上一些“去中国化”把戏的尴尬收场,醉心于“急独”的政客被逼出局这些事实。让岛内的许多人对于“台海回暖”平添了几许乐观的情绪。但是人们心中的这种“暖意”到底能持续多久还是一个未知数。别忘了,被公认为“麻烦制造者”的陈水扁现在还坐在“总统”大位上,他仍然还有搞事的能量和机会,谁又能说他不会为了冲击岛内政局,给自己继续赖在台湾的政治舞台上制造借口! 民众期待:台岛能真正驱散阴霾。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我偕高雄四川同乡会常务理事兼总干事舒德忠先生,飞澳洲悉尼市参加我曾资助留学的王劲松先生开业典礼。逗留期间,能有幸与一批海外华人责英相应酬。餐叙闲聊中,有位知名民运人士突然问我对“台独”的看法如何?坐在我右侧的是位报社社长,他先接口替我回答说:“‘杨先生是位坚决反对‘台独’的人士。我一看在座20多人中,有大陆去的,也有台湾去的,里面有没有“台独”分子、谁是“台独”分子?我并不清楚。于是,我就加以补充说道:“承社长先生抬爱,把我说成坚决的反独人士,但我要声明,台湾宣布独立,定会引发两岸情势紧张…  相似文献   

4.
“一中三宪”:“一国两制”的新认识 《同舟共进》:您对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如何评价?台湾民众支持这种政策吗? 张亚中:台湾民众基本支持马英九的“维持现状”。但是,“维持现状”只是一种讨好式的政策。马英九主张“不统、不独”,是对统派说“不独”,对独派说“不统”,大家都满意;而不是对统派说“不统”、对独派说“不独”,让大家都不高兴。  相似文献   

5.
要“慎独”     
要“慎独”刘保富慎独”一词,始见于《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其独也”即“慎独”,意思是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刘少奇同志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引用过“慎独”一词,他要求,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  相似文献   

6.
千年腌食     
我有一位勤于读史的朋友,说他读来读去终于获得一个发现:原来,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伦理、文化以至学术等等,皆与“短缺经济”有莫大联系。我想了想,这观点未必无道理。  相似文献   

7.
行走独龙江     
郑凡 《今日民族》2012,(6):33-36
独龙江是这样的地方,直到最近几年,朋友间交谈起来,去过的人还是以“去过”为荣。“去”以稀为贵啊,是因为那里长达半年大雪封山,另半年的路也是泥泞加惊险。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     
《传承》2006,(Z1)
安徽省安庆城西南六十里,有独秀山。山并不险峻,只是平地而起,一枝独秀,故名“独秀山”。1879年生于安徽安庆的陈庆同,曾以“独秀山民”为笔名撰文。陈庆同觉得“独秀山民”略显啰唆,故舍去“山民”两字,用“独秀”为笔名。这“独秀”用多了,有时加上姓,就演变成“陈独秀”。后来,以“陈独秀”署名的文章越来越多,以至世人把他的笔名当作姓名,而他的本名却鲜为人知了。毛泽东:先有陈独秀,才有独秀山,还是先有独秀山,才有陈独秀据传,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坐船沿长江驶过安庆,问左右道“:先有陈独秀,才有独秀山,还是先有独秀山,才有陈独秀?”左…  相似文献   

9.
“不去挂坟”说邝文金某年清明,我回老家给先祖挂坟。其间耳闻一则“笑话”:某农夫,其兄约他一道去给祖宗挂坟,他愤然:“不去!祖宗老子专门搞我的名堂!”原来他兄弟二人,兄长一家人人健康,家道尚可;而他自己呢?三个儿子疯了两个,老二正常,可老二媳妇进门不久...  相似文献   

10.
楚人怎样学齐语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孟子对宋国的大夫戴不胜说:“如果在这里有一个楚国的大夫,想要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是派齐国人去教他好呢,还是派楚国人去教他好呢 ?”  戴不胜说:“派齐国人去教他好。”  孟子说:“派一个齐国人去教他,如果有许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是天天打他,希望他能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把他带到齐国的街巷里住上几年,即使是天天去打他,不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了。”  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事物的外因是指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的外部矛盾,外因只是事物发展的外部…  相似文献   

11.
汪舟 《台声》2002,(11):28-30
我早有采访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王津平的意思,因为他是新闻人物,是一位反“独”促统的勇士,今年5月11日,岛内“台独”组织“台联党”发起所谓“台湾正名”游行,王津平等统派人士前往现场邀请“独”派人士辩沦,结果遭到对方的暴力攻击,酿成流血事件,海内外同胞深为关注,纷纷谴责“台独”分子的暴行,声援王津平等人的正义之举。  相似文献   

12.
我的一位商界朋友,45岁的时候,移居去了美国。他到美国后三个月,就去移民局申请绿卡。一位比他早先到美国的朋友好心地提醒他:“你要有耐心等。我申请都快一年了,还没有批下来。”他笑笑说:“不需要那么久,三个月就可以了。”三个月后,他去移民局,果然获得批准。他的朋友知道后,十分不解:“你年龄比我大,钱没有我多,申请比我晚,凭什么比我先拿绿卡?”他微微一笑,说:“因为钱。”“你来美国带了多少钱?”“10万美元。”“可是我带了100万美元,为什么不给我批反而给你批呢?”“我的10万美元,在我到美国的三个月…  相似文献   

13.
1928年春,瞿秋自动身前往莫斯科,筹备中共“六大”。五月下旬,杨之华带着女儿瞿独伊也去了苏联。  相似文献   

14.
汪舟 《台声》2002,(11)
我早有采访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王津平的意思,因为他是新闻人物,是一位反“独”促统的勇士。今年5月11日,岛内“台独”组织“台联党”发起所谓“台湾正名”游行,王津平等统派人士前往现场邀请“独”派人士辩论,结果遭到对方的暴力攻击,酿成流血事件。消息传开,海内外同胞深为关注,纷纷谴责“台独”分子的暴行,声援王津平等人的正义之举。金秋十月,王津平应邀前来北京参加国庆观光活动;我到他下榻的饭店看望他,并对他做了专访。大声向“台独”说不我与王津平是相识多年的朋友了。1992年9月,我作为首批大陆记者团的成员…  相似文献   

15.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评李登辉形统实独之道碧云鹤《史记·高祖本记》:“汉王之国……从杜南人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这段文字记载的就是“明修...  相似文献   

16.
陈水扁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随着岛内外情势的发展变化,搞“台独”的心态和言行亦随之不断变化。陈水扁为实现“台独”目标,采取种种方法和举措,大肆进行“台独”活动,而且愈演愈烈,以隐晦的、露骨的、明的、暗的,有时甚至是极为疯狂的“台独”心态和言行,全面彻底违反了他自己做出的“四不一没有”承诺。总的看,陈水扁的“台独”心态是处在复杂性、矛盾性、多变性之中,总的趋向是:固“独”、护“独”、谋“独”、求“独”、追“独”;同时害怕因搞“急  相似文献   

17.
《辽宁人大》2008,(3):12-12
邴志刚代表是我省的“大管家”。他自称是“账房先生”。原本以为采访他会很难,毕竟他也是一个炽手可热的人物。可没想到,邴代表那么健谈而且平易近人。更重要的是,他思路清晰,观点新颖,有独道的见解,很多思想一针见血,直击当前问题的要害。  相似文献   

18.
漫画之页     
漫画之页最好和最坏的主人对他的黑人侍仆说:“你去宰一只羊,把最好的给我们端上来。”侍仆端来了羊舌。第二天主人又对他说:“你再宰一只羊,把最坏的给我们端上来。”侍仆端来的仍然是羊舌。主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说好没有比舌头更好的.说坏没有比舌头更坏的。”...  相似文献   

19.
价值取向     
相传,第奥根尼住在一个木桶里,亚历山大大帝去拜访他时,问他需要什么。答日: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大帝感慨,若有来世,我只愿做第奥根尼。欧几里德有一次被学生诘问,“学几何有何用处?”欧几里得回答:“给他点钱,让他走。”  相似文献   

20.
漫画与幽默     
救错对象三个年轻人从水里救起一个美国政客,他很感激他们,问他们需要他帮什么忙,以回报救命之恩。第一个说:“我希望进入西点军校,但是,我的成绩不理想。”政客说:“不要担心,这个问题好办。”第二个说:“我申请进入安那波利大学,但是被拒绝了。”政客说:“没问题,你会进去的。”第三个说:“我希望被埋在阿灵顿国家烈士公墓。”政客说:“公墓?为什么?”他回答:“如果我父亲知道我救了你,他会毫不犹豫地把我杀掉。”谈名气三个美国商人在俱乐部谈论什么是名气?一个说:“名气就是应邀到白宫去和总统会谈。”第二个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